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是普赖斯逝世30周年,也是其代表作《小科学,大科学》出版50周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普赖斯和《小科学,大科学》一书,深刻地影响了科学学的研究范式和脉络,尤其是催生了科学计量学这一领域的诞生和发展。本文利用科学计量学和知识可视化的方法,利用科学计量指标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了普赖斯的学术贡献和学术影响。结论表明,从影响的广度来看,普赖斯的著作影响着科学计量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学,乃至经济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从影响的深度来看,普赖斯在科学计量学领域各分支领域的发展中都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普赖斯与科学计量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普赖斯对奠定科学讲师学学科基础及其推动科学学定量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考察了普赖斯生平和在科学计量学领域的几个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普赖斯(Derek de Solla Price)(1922-1983)被誉为"科学计量学之父",其主要学术成就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发现了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指出了论文间引证与被引证关系;创立了反映文献老化程度的普赖斯指数提出了反映科学家生产率的普赖斯定律等。贝尔纳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前夕,在中国科学学和科学计量学创立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普赖斯经由钱学森和中国同行建立了通信联系,热情鼓励并支持中国科学学发展,其本人亦在国内科学学界获得了较高声誉。在此之前,普赖斯曾经和李约瑟合作研究中国天文钟,与来自中国的科学史家们最早结缘,但此后因联系中断等原因而影响甚微。普赖斯及其学术思想主要通过作品译介等方式逐渐在国内传播,特别是在科学学界产生了持续影响。普赖斯与中国的这段跨越学科的交往历史,对于当前科学学和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普赖斯与科学史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赖斯是科学史定量研究的集大成者,而科学史定量研究亦是普赖斯学术研究的逻辑主线。科学增长指数规律是普赖斯科学史定量研究的起点,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少年时代对科学的好奇与思考、学术生涯早期在物理学与数学方面的积淀,以及从布拉格和帕金森那里得到的直接启发。从“科学是‘印纸中心’的累积活动”这一基本认识和假设出发,普赖斯继承并发展了基于历史统计的科学史定量研究方法,形成了“普赖斯三定律”。与此同时,普赖斯利用“科学引文索引”探秘科学论文的网络结构,描绘了从知识基础走向知识前沿的科学发展整体图景,开启了基于科学论文的引文分析主流方向。普赖斯既是科学史定量研究方法的积极宣扬者,也是富有成效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国内外科学学的发展正在形成科学学理论体系的新框架。本文从科学学的研究传统与范式入手,运用科学计量学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对中外科学学研究的主要领域、相关学科以及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比较,结果表明以科学、技术、创新以及相关的科技政策与管理为内容的科学学应用研究是当前的主流领域;网络计量学、科学知识图谱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发展迅猛,正成为科学学方法研究的前沿领域;有关科学、技术与创新相互作用规律、自然科学某些学科的演化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合作理论等成为科学学理论研究的热门领域。在此基础上,对新世纪科学学理论体系按“研究维-学科维-对象维”的三维结构建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创刊30周年的历程,是中国科学学兴起与发展的历史缩影。对30年中国期刊科学学主题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了科学学文献的时序分布、期刊分布和作者分布,并表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的科学学主题文献量居各刊之首,引领着中国科学学的发展走向。对30年中国科学学主题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科学学文献共词网络的若干知识图谱,展现了中国科学学研究前沿与主要领域,存在从内层、中层到外层三大知识群的圈层结构,呈现出以科学的量化分析为主导的科学计量学和以科学的哲学分析为主导的科学技术学两大知识板块,以及相应的科学学两条互补的发展路径。展望未来,我国科学学一方面必须追踪国际科学学及科学计量学的可视化转向,着力向科学学理论、方法、应用的广度与深度进军,另一方面必须紧跟全球知识大变革的时代,以应对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式的最新变革。  相似文献   

8.
《科学学研究》2021,39(3):385-392
1977年,科学学作为一门考察科学研究活动并总结其运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在中国被正式提出,之后的近半个世纪,贝尔纳范式下的中国科学学研究经历了从定性思辨到数理统计、再到科学知识图谱的演变路径。80年代,科学学经由数理统计方法开始进入科学计量学阶段,最终与国际社会的科学学研究融为一体。21世纪初,随着知识计量学概念的提出,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路径把科学学带入了第三阶段。科学学在中国的这种演变,也表现为从初期的科学学到后来的科学计量学的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为推进科学学理论研究和科学计量学在中国的发展,本刊与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暨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所经过友好协商,从2014年第3期开始,共同推出"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专栏。这个专栏不定期刊出,每次刊载两三篇文稿。开办这个专栏,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为本刊共性基础的科学学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作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定于2006年9月25日至26日在大连市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办,大连市科技局和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协办,大连理工大学承办。本次会议的主题确定为:自主创新·创新型城市·科技政策。一、常规性内容●科学学理论前沿与学科进展研究;●当代科技管理前沿领域及其进展;●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与政策前沿研究及其进展●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和网络计量学及其前沿二、主题性内容●自主创新的模式选…  相似文献   

11.
刘则渊先生作为科学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杰出学者,多年来,他坚持致力于科学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则渊先生对中国科学学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对科学学理论也有着独到而深刻见解,在技术哲学、科技伦理、科学计量学、创新管理等多个领域上做出了开创性成就。为了缅怀和纪念刘则渊先生,本文重点评述了他在科学学领域的杰出成就,总结了他及其团队在科学学领域的学术成果,并对其学术贡献进行梳理和归纳。从时间维度对刘则渊先生四十年来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进行评析。根据学术论文主题,基于刘则渊先生各时期的研究方向,刻画了其科学学学术思想的演化变迁。希望科学学界能更多发展科学学理论,丰富研究方法,拓展科学学应用领域,为科学学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学术影响力的频率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旭 《情报杂志》2004,23(12):67-68
科学引文是考察学术影响力的最佳切入点。研究表明,反映作者学术影响力3种类型的引文频率分布规律均符合广义上的洛特卡定律,文章还应用普赖斯定律对高学术影响力作者、论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则渊为中国科学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始终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为理论根源,始终清醒地把握驱动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本质,始终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体系为目标,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科学学思想体系。刘则渊在科学学领域重要的理论贡献体现在5个方面:(1)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依据的中国科学学理论体系;(2)发现"哲学—数学—科学—技术—经济"大周期转化规律;(3)提出以知识价值论为核心的知识活动系统理论;(4)提出基于"技术科学"的新巴斯德象限理论用以支撑科技强国战略;(5)创建和发展以"科学知识图谱"为表现形式的知识计量学。刘则渊建设和培养了一支科学学研究队伍,他的学术思想影响广泛而深远,为中国科学学界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财富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郑继来  郑德俊  周露 《情报杂志》2012,31(8):74-78,97
引用认同是引文研究的新视角,是从引用者本身出发,包含引用认同和被引网络图两个方面.以22位普赖斯奖获得者(见表1)的2895篇论文、53405条引文为研究对象,借助Histcite、Bibexcel、CitespaceⅡ等科学计量和信息可视化工具,了解他们的学术社会网络关系,揭示了国际科学计量学领域的关键文献、权威期刊和关键词情况,为国内相关学者了解本领域的国际研宄现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为推进科学学理论研究和科学计量学在中国的发展,本刊与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暨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所经过友好协商,从2014年第3期开始,共同推出"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专栏。这个专栏不定期刊出,每次刊载两三篇文稿。开办这个专栏,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为本刊共性基础的科学学理论和科学计量学及其最新的知识图谱、知识可视化方法的研究成果提供一个新的学术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本刊作者和读者了解科学学和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前沿、发展趋势展示一个  相似文献   

16.
<正>为推进科学学理论研究和科学计量学在中国的发展,本刊与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暨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所经过友好协商,从2014年第3期开始,共同推出"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专栏。这个专栏不定期刊出,每次刊载2-3篇文稿。开办这个专栏,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为本刊共性基础的科学学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管理》2015,(4):3-10
近年来,我国科学学研究稳中求进,研究产出的数量保持稳定,研究的领域和宽度相对集中,科学学研究步入发展的新常态。在科学学元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对科学学的本质、学科知识体系、发展趋势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等问题的探讨。理论科学学研究方面,主要从科学的本质和特点、科学知识体系与交叉学科、科学的发展规律、科学组织与科学研究等角度进行论述。文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科学学元研究与理论科学学的基础研究仍相对薄弱,针对科学学自身的学科性质、学科结构及其分支学科相关的研究较少。理论科学学研究虽然总量不大,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方面研究呈现出较为活跃的发展态势。未来发展中,应加强科学学的整体性研究,整合可用资源、加强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增进学者间的对话与交流,加快相关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扩展科学计量学定量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2017年是我国科学学理论家、中国科学计量学奠基人赵红州(1941-1997)逝世20周年。在2016年重庆的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会上,刘则渊代表张碧晖、蒋国华,三人联名提议:2017年召开"赵红州科学学思想学术研讨会——纪念中国科学学家赵红州逝世20周年",由研究会主办,由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筹备承办。穆荣平理事长立即提请理事会全体理事热烈鼓掌通过。现在经过近一年筹备,在同行支持下,组织和征集的文章包括三个部分:(1)回忆赵红州先生学术生涯与事迹的文章或视频;(2)研究赵红州先生科学学及科学计量学的贡献与影响的论文;(3)追寻赵红州足迹探讨中国科学学的国际影响与未来展望的文章。在第十三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在福州召开之际,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分会场举行了"赵红州科学学思想学术研讨会",以纪念中国科学学家赵红州逝世20周年,缅怀他对我国科学学事业的卓越贡献。在本次研讨会上,研究会方新名誉理事长致词、穆荣平理事长做了总结讲话,研究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张碧晖教授,研究会原副理事长、赵红州生前的亲密学术搭档蒋国华教授,赵红州生前的合作者、科学计量学家梁立明教授,来自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上海科学学研究所、天津科学学研究所的负责人或代表等参加会议并发言。研究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社科院王兴成和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战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武夷山还通过视频的形式向研讨会做了发言。大连理工大学的胡志刚、侯海燕、陈悦和广西大学的严建新等分别作了发言。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其他科学学、科学计量学研究领域的同行和专家一起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研究会原副理事长、原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委会主任刘则渊教授主持。下面为本次研讨会主要发言内容的摘编。由于蒋国华、梁立明、胡志刚和严建新的文章同时单独发表,侯海燕和陈悦等分别探讨中国科学学的国际影响与未来展望的论文也将另行发表,故不在摘编内。  相似文献   

19.
姜春林 《情报杂志》2004,23(2):118-120
对我国著名科学学和科学计量学学者赵红州先生和蒋国华先生的著作《在科学交叉处探索科学——从科学学到科学计量学》进行了介评,并指出当前我国科学学和科学计量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对这一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20.
孙军卫  姜春林 《现代情报》2012,32(3):4-9,15
鲁索(Ronald Rousseau)是世界著名的情报计量学家、数学家,并于2001年获得了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最高奖——普赖斯奖。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知识可视化的方法和技术,以WoS数据库论文数据为基础,对鲁索的学术论文及其成就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以期明确鲁索的主要学术领域及其与中国的学术交往。通过对其论文发表时间、期刊分布、被引频次、共词分析发现,鲁索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情报计量学和h指数方面。通过对鲁索与中国的学术交往分析发现,鲁索与中国的科研机构及学者保持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