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卢桂清 《广西教育》2008,(16):27-27
在我们许多家长、老师心目中,评价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吗?好孩子就必须是听话的孩子吗?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虽然孩子“听话”的习惯,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家长如果对孩子一味进行“听话教育”,  相似文献   

2.
曹海云 《考试周刊》2011,(89):219-219
表扬是众多家长和老师常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表扬是对孩子的认可、肯定和赏识,体现了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爱和期盼。在集体中表扬孩子还能对周围其他孩子产生影响,促使更多的孩子明白事理,认清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林钨 《福建教育》2010,(2):60-61
中国人评价孩子的重要标准是“孩子是否听话”。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是“坏孩子”。  相似文献   

4.
某老师把自己班上表现好的学生定为“好孩子”,进行表扬;又把表现不够好的孩子定为“坏孩子”,以示批评教育。而其余的大多数孩子便成了“不好不坏的孩子”。于是有人遇到这些孩子中的一个,信口夸他是个“好孩子”,那孩子立刻纠正说:“我不是好孩子”,“但也不是坏孩子”,“我是不好不坏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经常对自己说说心里话,因为,陪伴孩子长大的爸爸妈妈,只有了解了孩子真实的想法,才能“知己知彼”,明白怎样的教育方式对自己的孩子最有利。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不敢、不善表达自己内心的人,很难拥有真实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即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先做到。这一点对于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更为重要,因为家长就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必须先做到。同时,鼓励孩子监督家长,这种做法反过来也能起到让孩子懂得自律的作用。我在培养小孙子元元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就采取了让他监督家长行为的做法,使元元不仅能够分辨是非,而且从中懂得了如何自律,收到良好的效果。监督爸爸不说脏话。最近,元元不知从哪儿学会几句骂人的话,有时不自觉地冒了出来。我告诉他:“不骂人和不说脏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有一天,元元淘气了,他…  相似文献   

7.
“好孩子,要听话……”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到底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怎样确定好孩子的标准?在我们许多家长心目中,评价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您听有多少家长这样说:“这是个好孩子,真听话。”“那孩子不好,真不听话。”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听话教育”。听话教育是我们千百年来的家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不错,孩子小,家长需要多加引导,教育孩子尊敬父母也是正理。孩子听话,往往懂事早,学…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常听有些父母对人这样夸自己的孩子:“我们家孩子很乖。”或“我们家孩子不爱玩,光爱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话。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也经常会听到教师说:“老师最喜欢听话的小朋友了。”从这些不经意的话语中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好孩子的标准:听话、顺从、聪明、好学,绝大部分的教师和家长都毫无疑义地套用这种固定的标准来给孩子贴标签,很少有人会考虑到,从成人角度制定的这种评价指标是否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否在某些方面阻碍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一、“好孩子”容易形成性格偏差我们的教育在学术上和…  相似文献   

9.
时金林 《师道》2002,(11):13-13
一次我到朋友家作客。不经意间,看见朋友的爱女胸前挂着一张显眼的封塑的小牌。近前一瞧,原来是一块类似“二道杠”的标志,上面写着“好孩子”三个字。孩子说,这是他们的班主任发的。两个星期评一次,根据平时的表现评比得来的。孩子说这话时脸上写满了得意与喜悦。我的这位老友也喋喋不休地告诉我,孩子为了评上这个称号,连续十多天上课、作业、答问等方面做得都很出色,这一次总算评上“好孩子”称号了,这也给我们争了光,谁不希望自家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呢?不过,上次评比时,孩子没能评上,一回家就挺不高兴。为这个小标志,她…  相似文献   

10.
每天面对教室里二,三十名孩子,作为老师,也许会更多地喜欢那些聪明的、能干的、听话的、守纪律的孩子。而对于那些所谓调皮的、不守纪律的、爱讲话的“不好”的孩子,则会另眼相看,区别对待。其实所谓“好孩子”与“不好的孩子”,这只是个别老师从自己的喜好角度错误地把孩子们区分成了两个等级。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相似文献   

11.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12.
当家长的要教育好孩子,必须非常注意了解孩子的心。同成人相比,孩子的心单纯也脆弱,心思容易形成也容易消失,想法容易暴露有时又害怕暴露,看法天真时又近乎无知……总之孩子的心是单纯的,幼稚的,多变的,直线的和易伤的。   要随时了解孩子的心,家长首先应保持同孩子的密切接触,对于孩子的喜怒哀乐了然于心,这样就可以根据孩子“脸上色”“口中说”“手上做”,推及孩子的“心中想”,而根据“心中想”,家长可或鼓励支持,或帮助教育,或嘘寒问暖,或循循善诱,从而达到与孩子心灵的沟通,保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一…  相似文献   

13.
应该教孩子些什么?幼儿园到底应该教孩子些什么呢?作为孩子家长,我认为有以下内容。一、品德教育孩子进入幼儿园,心灵是一张白纸,认知水平还相当低下,教育孩子的首要内容应该是品德教育。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教育孩子怎样做好孩子,让孩子能够明辨...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教育是我们每个家庭的热门话题,教育好孩子,还得从认识孩子开始。很多家长经常看一些幼儿教育的书,经常关注关于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可以看出家长对自己孩子的重视。家庭教育在幼儿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是幼儿生活上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工作,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误,就是我们的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偏偏用主观意志教育自己的孩子。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致使孩子对家庭教育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上往往与家长的教育反其道而行之。究其根源,是家长们没有真正弄清家庭教育的任务究竟是“成长”的教育,还是“成才”的教育。笔者有机会在全国各地做家庭教育报告,并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几十万人。通过面对面交流、对话、谈心、聊天以及书信交往、电话沟通等形式,对“成长”与“成才”教育进行了充分调研。  相似文献   

16.
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孩子:他们是班里最乖的孩子,却不擅长与同学交往。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好孩子的表现。其实,社交能力是人类必备的本领。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豪沃德·加德勒把“人际关系”的技能列为8岁孩子的基本智商之一。菲律宾大学临床儿童心理学家马·劳迪斯卡兰丹也指出:“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缺陷。”但不少家长却不懂得这个道理。其实,人的社交能力完全可以得到提高——只要我们家长和教育  相似文献   

17.
王青 《学前教育》2004,(7):41-41
升人中班后,为了扩大班级的活动空间,我们把床铺全部改为上下铺,同时,认真研究了确保孩子安全的措施。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睡觉不老实、小便次数多,提出不要让自己的孩子睡上铺。我们专门开了家长会,说明睡上铺能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并承诺照顾好孩子的安全,也还是有不少家长不同意自己的孩子睡上铺。工作陷入了僵局。我们三位老师只好从全班孩子中筛选出能力强的孩子,然后做他们家长的工作,请他们先做榜样,让孩子睡上铺。  相似文献   

18.
劳云 《家教指南》2005,(12):6-6
时下,为了让孩子成“龙”成“凰”,无以数计的家长们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格外引人注目——他们领着、载着、催着,甚至打着、骂着,让孩子去读“特长”上“补习”.全然不顾孩子的意愿!  相似文献   

19.
徐韵安 《家庭教育》2010,(11):36-37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度”是程度、尺寸,即事物的规定性,限制性。“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是人们常常叨念在嘴上的。对孩子的教育更要把握尺寸,防止“过犹不及”。有一位家长,为了激励孩子,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就制定细则,把孩子做某一件事,达到某一个目标,与奖励标准一一挂钩,结果孩子的物质欲望高涨。一旦奖励低了,孩子就什么都不去做,家长的期望也落空了。这说明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把握一个“度”。但是,在家庭教育中,过度的情况还是频频发生,主要有几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做孩子的朋友为什么有的家长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却最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这就像用眼睛看物体,当物体离眼睛太近了,进入了“盲点”,反而看不清楚了。一个重点中学的尖子班开家长会,来的个个都是极为负责任的家长。其中有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