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皇甫谧,字士安,西晋时人。皇甫谧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学问家和医学家,也是有名的孝子,但他小时候却是个游荡无度、不务正业的“野孩子”。因叔父膝下无儿,皇甫谧从小就过继给叔父。他叔父家处闹市,皇甫谧整天游手好闲,不务学业,有时集市都散了,他仍不回家。叔母任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叔母虽然着急,但深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唠唠叨叨,话不在多而在于精。于是她等待着时机对皇甫谧进行教育。皇甫谧虽是整天东游西逛,但他也有优点:孝顺叔母。每当他在外面得到新鲜瓜果时,自己舍不得吃,总是拿回家让叔母先吃;叔母不吃,他绝不先动口。一次,皇甫谧双手捧着新鲜瓜果送到叔母面前,叔母让他吃,他坚决不肯,并说:“叔母虽然不是我的亲娘,但像亲娘一样疼我。您从小把  相似文献   

2.
汉末晋初人皇甫谧,少年时因父母早逝,便寄养在叔父母家。由于叔父母的疼爱,皇甫谧20岁了,仍旧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决定好好教育他,让他改过自新。一天,皇甫谧从外面回到家,婶母严肃地对他说:“你已经20岁了,还不知道走正路、讲德行,这怎么能行呢?从前,孟母三迁,曾子杀猪,都是为了孩子好,你现在这个德行,看来是我没有教育好你呀!”婶母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皇甫谧怕婶母太伤心,就表示要改过自新,婶母摇摇头走开了。想到婶母多年来对自己的关心和疼爱,皇甫谧深感自己辜负了婶母的一片苦心,从此,…  相似文献   

3.
称隐士为“高士”,始于战国时代的新垣衍之于鲁仲连。东汉以降,隐逸之风迭兴,以《高士传》命名的隐士传记陆续行世,发轫者当推东汉梁鸿和苏顺的同名撰述;声名最著的,却要数西晋皇甫谧的《高士传》。据《直斋书录解题》卷7所引皇甫谧《高士传序》和《玉海》卷58引《中兴馆阁书目》说,皇甫谧《高士传》选收从尧至魏咸熙中的隐士90多人,为之立传。咸熙(264——265年)是曹魏最末一个年号,因此可以确定皇甫谧完成此书巳是入晋之后了。  相似文献   

4.
皇甫谧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也是享誉全球的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他在文学、医学、史学等诸多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不仅给后世平添了宝贵的学术财富,而且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课题。而对与皇甫谧相关的文物史迹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传承历史文化名人精神,也是当前亟待去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灵台文化旅游业下一步发展的若干战略选择:实施"以煤养文"战略,切实全面融入关天经济区,重新评价、规划灵台文化旅游资源。充实"皇甫谧文化园"的展示内容,应该从医哲学上充实皇甫谧在针灸方面的事迹和贡献,从"知识人格"的高度重新评价和展示皇甫谧文史成就及贡献,增设"数字皇甫谧文化园"。对于精心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灵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应重视《诗经》名篇体验旅游线路,建议联合召开全球性的"中华医学养生高层论坛"并申请经费支持"皇甫谧针灸养生城"建设,应高薪招聘高水平针灸大夫,设置"皇甫镇"和卦台乡,建设"文王城"和"孝道"景点,用中华传统风水学进一步精化荆山风水意象,创造灵台风水园林品牌。  相似文献   

6.
皇甫谧《三都赋序》之真伪及其价值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晋书>等史料,考核左思兄妹出生、写作和皇甫谧的<三都赋序>成书的年代,与皇甫谧卒年相对照,证明皇甫氏作序事,时间是吻合的.皇甫谧赋论,在中古诗赋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开始修正汉儒以政治功用论排斥诗赋审美价值的见解,明确要求把两者完美结合起来,为儒家诗学在新时期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洛阳纸贵     
西晋作家左思,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初不为时人赏识。后来左思携此赋拜见当时的名士皇甫谧,皇甫谧阅后大为称赏,亲自为之作序,张载、刘逵也为《三都赋》作注,张华并把左思誉为东汉著名辞赋家班固、张衡一流人物。班、张诸人  相似文献   

8.
近一段时期以来,有关皇甫谧的研究与争论比较热烈,但多关注其籍贯归属问题,而其他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在皇甫谧生平研究中,对“谧年四十丧所生后母,遂还本宗”历来有不同的解读,文章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有歧见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9.
皇甫谧著作丰富,种类繁多,涉及到了医学、军事、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而作为文学家的皇甫谧历来很少受到关注。本文主要探讨皇甫谧的经历及思想,考察《高士传》一书的产生背景,并进而揭橥魏晋之际的时代风尚、社会习俗乃至思想潮流,阐释《高士传》产生的思想价值和历史意义。此外,文章还考述了《高士传》的版本流传情况,进而提出了研究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0.
三国魏晋时期的皇甫谧认为.平阳就是晋阳.也即太原。但古今诸多文献却无一例支持其观点。《光明日报》刊发的《太原建都已有四千四百七十年》一文.没有对平阳在临汾一带的历史文献进行有效的驳难。仅以皇甫谧所言为据.断定尧都就是太原。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不能算作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1.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东汉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树。皇甫谧出身于东汉名门世族,后家族渐趋没落,到他出生时正逢汉末群雄争霸的动荡年代,加之幼  相似文献   

12.
迷途知返     
《红领巾》2009,(7):89-90
皇甫谧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文学家。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不爱好学习,到处去游玩,很不懂事。有一次,皇甫谧给婶母送去瓜果。婶母不但不高兴,还很担忧地说:“你今年二十多了,不看一点儿教化人的书,  相似文献   

13.
东汉将军皇甫棱至晋代著名文学、史学和医学家皇甫谧的籍贯,一直有争议,其实他们是今宁夏固原市人。皇甫谧出身于破落的官宦世家,由一个浪荡公子最终成长为有高尚之志、博通经史和医学的学者,是个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4.
《帝王世纪》是魏晋学者皇甫谧研究上古以来帝王史的成果,记载的一些不见于其他典籍的材料,多采取较为审慎的态度,往往数种说法并存。有人据后世典籍所引其中个别帝王在位年数的不同,认为存在"一书二说",进而推测是皇甫谧根据《竹书纪年》修改原作的结果。但细绎相关证据,即使有"二说"的帝王在位年数也多与《竹书纪年》的记载不同。而皇甫谧卒于元康三年(293)的新说也不成立。  相似文献   

15.
皇甫谧是魏晋时期著名学者,对史学、文学、天文、医学都有建树。他在哲学上继承了先秦气一元论,具有明显的朴素唯物主义倾向。他的社会史观与哲学史观一样,既有某些合理性的成份,又搀杂着不少唯心主义的东西。皇甫谧在史学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上古土地人口以及史前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晋皇甫谧对焦先的评价反映了其补偿心理和理想人格,他从“兼得其真”的角度肯定出处同归。六朝士人隐逸观是变化的,把皇甫谧作为“六朝型隐退”的代表和“出处同归”理论的创始人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葛洪从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方面肯定仕者与隐者殊途同归;庾峻、束皙、裴頋等人也肯定出处同致。从西晋人的“招隐诗”来看,“招隐”的意味有所变化,“隐显在心”观念渐流行。西晋士人想像中的隐者风范表明他们追求一种玄学思潮影响下建构的涉世而精神自由的儒道结合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7.
皇甫谧生平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皇甫谧是魏晋时期的著名学者。他终身不仕,潜心著述,从《晋书》本传的介绍和《隋书·经籍志》的著录情况来看,成绩确实颇为可观:12种著作合计50余卷①,涉及文学、历史、医学诸领域。近十年来,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西晋皇甫谧是继刘向之后又一个大量创作杂传的作家,其杂传作品包括《高士传》、《逸士传》、《达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韦氏家传》。皇甫谧的杂传创作是小说式的,这不仅体现在其为传的旨趣与心态、选材态度与方式方面,更体现在其以杂传述志写心,而小说式的创作,使他的杂传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小说品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学是中国三大“国粹”之一,而针灸术是中国医学中的瑰宝。提起针灸,我们不应忘记在中国医学史上被誉为“针灸学之父”的皇甫谧。皇甫谧(215~282),原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定安朝那(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人,是魏晋时期著名学者、文学家和医学家...  相似文献   

20.
李婍 《教师博览》2014,(10):25-27
皇甫谧曾经是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的公子哥。婶婶的教育方法是不抛弃不放弃,用感情唤醒孩子的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