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初夏时节,记者驱车到内蒙古高,一路穿大漠、越戈壁,行程三千八多公里,走进鲜为人知的生命禁,以及茫茫风沙线上的边防派出,体验驻守在沙尘暴源头的阿拉善公安边防支队官兵们戍边卫国的苦生活。遭遇沙尘暴2004年5月17日,记者到达阿善盟所在地———巴彦浩特当天,就遇了一场强沙尘  相似文献   

2.
悠悠边关情     
杨鸿 《军事记者》2009,(7):69-69
在身处繁华都市的人看来。边关是遥远的。但对中央电视台驻北京记者站主任记者张强来说。边关却是一段不了的情。他不仅每年都要多次深入边防一线采访.而且连续13个春节在边防和官兵一起共度。从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深处,到偏僻荒凉的阿拉善大漠戈壁,祖国北疆的8000里边防线上,处处都有他采访留下的足迹。  相似文献   

3.
1949年的一天,一个名叫殷积寿的农家孩子,在祁连山下酒泉县的戈壁滩上一个“碉堡式”的房子里降生了。迎接他第一声啼哭的是大漠戈壁毫无生机的沉闷和贫穷,是漫天飞旋的风沙、白雪和伴着风雪浅吟低唱的阵阵驼铃声。殷积寿8岁学画──大漠荒沙是他的画纸;白雪、黄云、黑沙是他心中的色彩;一截枯枝、一段草棍,随手拾起便是画笔。童年的殷积寿还在戈壁上踽踽学步、咿呀学语时,便从风雪驼峰间、飘忽驴影里、万马奔腾中而不是从书本上,领略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瑰丽风光,而风雪驼、戈壁驴和狂奔野马更成为他独领风骚,最…  相似文献   

4.
7年前,李海从武警乌鲁木齐指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哨所,大漠官兵勇于吃苦、甘于忍耐、乐于奉献的感人事迹深深地震撼了他;大漠官兵誓让戈壁变绿洲、敢叫大漠换新颜的豪情成了他写不尽的源泉、咀嚼不完的干粮。时任司务长的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拿起手中的相机拍摄大漠官兵的生活,握着手中的笔诉说感人的警营故事。  相似文献   

5.
我参加第四届中国赏石展获奖归来,又长途跋涉千里之外,到达自治区边陲,戈壁石商业集散地——巴音浩特。这里因有远古遗留下来的戈壁奇石而闻名海内外。近八、九年以来,有许多国内外赏石爱好者及奇石经营商慕名而来,云集此宝地,使这个原本人口稀少的地方,变得非常热闹。  相似文献   

6.
武警新疆兵团指挥部专职新闻干事李海,10年前从武警乌鲁木齐指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哨所。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曾一度让他有些悲观和失落,但是大漠官兵勇于吃苦、甘于忍耐、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感人事迹深深地震撼了他,大漠官兵誓让戈壁变绿洲、敢叫大漠换新颜的豪情成了他写不尽的源泉、咀嚼不完的干粮。他立志用笔和镜头,在大漠中书写壮美人生。搞报道之初,他利用担任司务长的业余时间,拿起手中的相机拍摄大漠官兵的生活,握起手中的笔诉说感人的警营故事。由于起初没有人指导,他对新闻报道只知点皮毛,…  相似文献   

7.
2007年8月18日至21日,阿拉善末代亲王达理扎雅的幼女达锐回到了阔别50多年的家乡巴彦浩特,向阿拉善博物馆、档案局赠送了父亲的遗物和一些极具收藏价值的老照片。作为档案馆工作人员,我怀着极大的兴趣和职业敏感从有关方面了解了达锐老人。  相似文献   

8.
《军事记者》2002,(3):19-20
马年春节,《解放军报》连续在一版推出“春节,在鲜为人知的地方”专稿。从初一到初七,共有8名记从戈壁大漠、高山海岛、茫茫雪原,发回一组7篇亲历式报道。其中1篇因服从当日大事未上头条外,其余6篇全部在一版头条刊出,每篇都配有记感言和照片,并辅之以精美的栏头、框线,浓眉大眼,非常醒目。  相似文献   

9.
《档案与社会》2003,(4):50-50
《圣武记》记载:“贺兰山额鲁特者,俗称阿拉善蒙古也。阿兰山即贺兰山,亦名阿拉善山,是语音之转。地在河套以西”。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春节期间.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2013军营大拜年》春节特别节目小分队。从除夕到初六。相约百余位军地艺术家们北上雪域高原、南下三沙海岛、东进茫茫林海、西出大漠戈壁,给基层官兵拜年,送去了问候,送去了祝福。送去了真情,送去了欢乐。  相似文献   

11.
新疆军区某通信总站所属10多个连队驻扎在大漠、戈壁、雪山、达坂深处,在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繁重的通信值勤任务中,这个总站把活跃文化生活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内容来抓。近年来,总站先后派  相似文献   

12.
天山颂歌     
眼前厚厚一摞照片,构成了一个个美丽温馨的世界。这是宋士敬40年来与新疆的大漠戈壁、荒原河流凝神对语、倾心交流的结晶。宋士敬,1957年任《新疆日报》摄影记者。40年来,宋士敬在国内外各类报刊上发表了数千幅摄  相似文献   

13.
结束了对黄河后套的旅行,下一步行程就是著名的骆驼之乡——阿拉善盟了。 从地图上看,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的西端,它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靠甘肃省河西走廊,巍巍的贺兰山斜卧在它的东南省界上。阿拉善便是“贺兰山”一词谐音。全盟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境内有沙漠、戈壁、草场、湖泊、河流和丘陵。其中乌  相似文献   

14.
38岁的维吾尔族记者艾来提·吾买尔是《新疆日报》派驻南疆阿克苏地区记者。1976年,20岁的艾来提·吾买尔干上了新闻记者这一行。18年来,他扎根塔克拉玛干大漠深处,踏遍了13.2万平方公里的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120个乡(场)和所有的乡镇企业,重点乡(场)采访过好几遍,全部行程达2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五圈,大漠里留下了他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相似文献   

15.
199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40周年。为了进一步落实路局和局党委提出的“镜头向下、面向基层”的宣传指导思想,更好地反映广大铁路员工扎根戈壁大漠、献身边疆铁路事业的精神风貌和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兰新线发生的巨大变化,本报在《新疆铁道》报一版开辟专  相似文献   

16.
微甜舜 《传媒》2014,(3):77-78
正2013年10月14日至12月26日,《兵团日报》相继推出"圆梦中华志存高远""兵团人军垦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弘扬兵团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两个百年目标""嫦娥三号成功探月""最美兵团人风采""向‘戈壁母亲’致敬"等独具兵团文化特色和魅力的"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公益广告。这些广告突出戈壁大漠特点,结合兵团实际,使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化语言,引领兵团职工及其家属热爱伟大祖国,共同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相似文献   

17.
苏啸 《军事记者》2013,(2):28-29
沙场刮起“电磁风暴”——成空航空兵某团加强电子对抗训练见闻 口胡晓宇 杨进 大漠戈壁电磁密布,体系对抗激战正酣。6月中旬.记者辗转于某演习现场,从着陆线到塔台再到指挥大厅,发现电磁空间成为对抗双方争夺的焦点.电磁理念已融入作战训练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巡逻去边关     
刘是何 《军事记者》2005,(8):F0003-F0003
驻守在新疆阿勒泰深山里的边防官兵.常年以大山为伴。以大漠、戈壁、密林为伍。以奉献为本.以吃苦为荣。为了边防的稳定、祖国和人民的安宁.默默无闻地巡逻在千里边防线上。笔近日跟随红山嘴边防连长途巡逻.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一路风尘。  相似文献   

19.
旅行在大漠戈壁上,阳光照射下蒸腾起来的蜃气往往在茫茫无际的一片瀚海中构成一幅又一幅幻景:有的象一群群野马奔腾不息;有的宛如水中的龙宫宝库,金壁辉煌;有的象一片绿洲,城堡、村庄、树林、湖泊,时隐时现,吸引着你向它奔去。可是,当你靠它很近时,它又移向更远的前方,始终和你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甚至竟一下子在你面前消失得无影无踪。大漠的蜃景是虚幻的,而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敦煌则是东来西往的大漠旅行者心目中真正的绿洲,有着名副其实的人类文化艺术宝库。凡是在丝绸之路旅行的人几乎都抑制不住远远望见敦煌时的激动心情。  相似文献   

20.
青海日报社设有10个记者站,各个站负责的地域广,条件艰苦,有时骑马或者徒步深入高山雪岭和大漠腹地采访,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我是青海日报格尔木记者站的一名记者,主要担负着西部重点开发地区柴达木盆地的新闻报道任务。我深感在青海这样自然条件十分艰苦的地区做一名称职的记者,不光要具备新闻采编人员应该有的政治、文化、业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有甘于吃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驻站10余年来,我多次深入长江源头的唐古拉山、可可西里以及茫茫戈壁大漠,采写过反映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