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改良小夹板与传统小夹板固定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复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的113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在手法整复后分别采用改良小夹板固定、传统小夹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内夹板调整次数、疼痛缓解时间、手腕消退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夹板固定后并发症情况,两组在治疗3个月后掌倾角和尺偏角的丢失值,Green和O’Brien腕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后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4周内夹板调整次数分别为(2.58±0.78)次、(4.03±0.81)次。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13±1.01)d、(5.23±1.25)d,手腕肿胀消退时间分别为(5.62±1.02)d、(7.24±2.12)d,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6.17±3.12)d、(46.14±3.5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3月后的掌倾角丢失值分别为(1.2±1.46)°、(1.79±1.82)°,尺偏角丢失值(1.68±1.37)°、(1.52±2.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reen和O’Brien评分分别为(89.78±11.52)分、(80.39±13.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0.9%,对照组优良率81.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夹板固定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优于传统小夹板,具有良好实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抽液后胸腔内注射抗痨药物和激素及不注射药物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收治的122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进行常规抗痨,每次抽液结束后向胸腔内注入异烟肼0.3g,地塞米松5mg;B组只进行常规抗痨,每次抽液结束后不注射任何药物.结果:A、B两组对照:结核中毒症状完全消失的时间分别为13.1±1.7d和12.9±1.6d;胸液吸收时间分别为19.2±2.8d和19.8±3.1d;综合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5.1%;发生胸膜肥厚率分别为8.2%和6.6%;发生包裹性胸液率均为1.6%.各种疗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进行系统、正规抗痨并及时尽早的抽掉胸液后,向胸腔内注射与不注射抗痨药及激素比较其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组织疏松和血管丰富的部位受到损伤时,由于血液或体液渗出,局部可出现明显肿胀,有的出现皮下瘀斑、血肿,如肿部扭伤可皮下瘀斑,头部损伤可出现皮下血肿等。以往认为,皮下瘀班、血肿一般不需有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吸收。为使血肿早消退,我园从1987年采用云南白药治疗血肿、瘀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维生素AD滴剂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慢性鼻前庭炎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将97例慢性鼻前庭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维生素AD滴剂与局部涂敷红霉素软膏外用方法联合,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红霉素软膏剂外用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52,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维生素AD滴剂滴鼻加用红霉素软膏剂局部外用可促进慢性鼻前庭炎愈合。实验组治疗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应用维生素AD滴剂滴鼻与局部涂敷红霉素软膏外用联合治疗慢性鼻前庭炎有良好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维生素AD滴剂加速了组织修复愈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适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外用药物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30例压疮患者均为炎性浸润期、溃疡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2.5%碘伏涂擦,烤灯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湿润烧伤膏美宝加利福平片剂(压碎拌匀)外用涂擦患处,观察两组用药后患者压疮好转及痊愈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有效.但治疗组局部症状好转快,压疮痊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结论:湿润烧伤膏加利福平片剂外用治疗压疮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梁翠苗  彭丽珠  陈昶  赵敏 《考试周刊》2015,(21):140-141
目的 探究口服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7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商品名:希舒美),对照组静脉滴注乳糖酸阿奇霉素,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表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91.43%)与对照组(94.29%)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明显减轻时间(5.4±1.5)d、发热消退的时间(4.0±1.0)d与对照组的时间(5.2±1.2)d、(3.4±0.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与静脉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口服用药经济,不良反应少,患儿易接受,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盐酸异丙嗪局部注射治疗肢端寻常疣的效果并探讨其治疗原理。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将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和注射用水混合液0.4-1m l注入疣体基底部,至疣体变苍白为止,每次注射总药量〈25mg,注射后局部外用碘伏消毒,每日2次。对照组,局麻后采用CO2激光治疗,术后口服和局部外用抗生素。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复诊1次,根据皮损情况决定是否再次治疗,共6次。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皮损完全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0%;有效:70%≤皮损消退≥30%;无效:皮损消退〈30%。痊愈和显效病例数百分比合计为有效率。同时首次用小白鼠进行动物试验对盐酸异丙嗪局部注射的治疗原理进行了探索。结果:治疗组100例,痊愈83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0?对照组100例,痊愈65,显效13,有效22例,无效0?两组比较有效率X^2=1.10,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异丙嗪局部注射治疗肢端疣安全、有效与CO2激光治疗相比术后护理更容易,更不容易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治疗痰瘀互阻型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痰瘀互阻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9%,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治疗痰瘀互阻型眩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炎琥宁冻干粉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做到预防为主.方法:将6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使用炎琥宁冻干粉针5~10mg/kg.d,静脉点滴,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10~15mg/kg.d,静脉点滴,两组均给予清开灵冲剂口服,头孢唑啉钠静脉点滴,疗程3~7天,观察两组体温、疱疹消退时间,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对照组7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冻干粉针治疗手足口病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外周中长改良静脉导管在颅脑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及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74例颅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治疗工具选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外周留置针行静脉治疗的患者42例,观察组:以外周中长改良静脉导管行静脉治疗的患者32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甘露醇输注时间合格率、静脉穿刺频率、技术服务满意度及静脉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数据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静脉穿刺次数、静脉治疗发生并发症频率超过了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技术服务满意度、甘露醇输注时间合格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外周中长改良静脉导管在颅脑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制活血通络膏预防化疗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每例患者的双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第一个化疗周期,照常规静脉输液进行;观察组进行第二个化疗周期,在输入化疗药同时沿穿刺静脉走向外敷活血通络膏,每次化疗完毕将中药擦掉,观察两组输化疗药血管的变化,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化疗时中药外敷静脉的方法预防静脉炎较常规输液法效果显著,(P<0.001).结论:活血通络膏对化疗静脉有保护作用,预防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学周刊C版》2017,(16):125-126
目的:探索胸痛中心快速启动介入导管室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介入导管室实施PCI治疗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住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常规模式启动介入导管室实施PCI治疗;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按胸痛中心建设要求快速启动介入导管室。比较两组患者进门至入导管室的平均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启动介入导管室所需的平均时间(12.09±3.75)min短于对照组(33.83±6.62)min(t=28.57,P<0.01);观察组门—球时间及门—球时间达标率分别为(65.62±8.26)min、97.0%均优于对照组(96.23±9.58)min、62.0%(t=29.61,P<0.01);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11±5.39)d短于对照组(20.37±8.14)d(t=6.26,P<0.01)。结论:规范化胸痛中心快速启动介入导管室,明显缩短了STEMI患者PCI的门—球时间,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16眼)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常规眼科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等方法,观察治疗后1d,2w,4w,6w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等变化.结果: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2w,4w,6w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2w、4w、6w FFA显示黄斑区荧光素渗漏明显减少,即黄斑水肿明显消退.OCT图像显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部分患者需要重复多次注射,随访中未见与注射及药物有关的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可以有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且部分患者需要重复治疗,但长期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学周刊C版》2017,(16):57-58
目的:研究分析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于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治愈率、不良反应及气管插管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重症肺炎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升级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2.17%、93.48%,均优于对照组的28.26%和78.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1.32±2.89)d,平均住院时间为(15.67±3.23)d,均短于对照组的(16.78±3.77)d、(20.23±4.1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率为15.22%,死亡率为2.1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均低于对照组的30.43%、17.39%、19.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率,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78例≥60岁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接受急诊PCI治疗.35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近期效果.结果: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为68.5%,直接PcI组IRA再通率为97.6%;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组为(40.5±5.8)%.直接PCI组为(51.6±6.5)%.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溶栓组明显高于直接PcI组.溶栓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5d,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1.5d.结论:对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治疗更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择期进行胃肠道手术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10.28±2.18 vs.14.16±3.08,T=8.2899,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内皮素(ET-1)是否参与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带的形成。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9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浆及颅内血肿液和正常对照组19例的静脉血浆ET-1含量。结果: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浆ET-1含量(123.83±54.84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0.62±6.21pg/ml),P<0.001;颅内血肿液ET-1含量(221.7 7±96.86pg/ml)显著高于静脉血浆ET-1含量,P<0.001;不同时期血浆ET-1含量(<6h者为144.86±59.82pg/ml、6~72h为128.70±50.16pg/ml、>72h为82.47±31.74pg/ml)及颅内血肿液ET-1含量(<6h者为299.03±63.72pg/ml、6~72h为231.66±53.22pg/ml、>72h为84.01±25.69pg/ml)比较,<6h含量最高,此后呈下降趋势。结论:ET-1在早期即参与了血肿周围水肿带的形成,故力争脑出血手术在超早期(<6h)进行。  相似文献   

18.
《学周刊C版》2017,(16):94-95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效果。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治疗,两组治疗1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5.82±12.09)分和(24.34±11.85)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7.16±12.55)分和(37.56±12.79)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能够促进恢复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总体疗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静脉管理的方法,减少化疗药物渗漏给病人造成的痛苦。方法将按传统静脉输液流程进行化疗的病人131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静脉管理后化疗的病人1177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静脉炎、药物渗漏的发生率及两组病人对护士的满意率。结果对照组静脉炎396例,药物渗漏15例,其中皮肤溃烂2例;观察组静脉炎59例,药物渗漏7例;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对护士的满意率分别为95.7%、99.0%。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肿瘤化疗病人的静脉管理,可减少病人痛苦,提高静脉化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407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均为中、重度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氨茶碱、激素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加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两组用药后患者症状缓解及肺部哮鸣音减少或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组用药量少,疗效更快.结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