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有关青少年自杀及杀死同学或亲人的恶性事件屡屡曝光.面对一系列少年暴力事件,人们在震惊和痛心的同时,也开始思索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我认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悲剧,除了受社会传媒的影响、父母期望过高以及学习压力过大等众所周知的原因外,我们的教育一直缺乏生命教育也是导致人们对自己生命轻视及对别人生命漠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因生命教育的缺失、社会压力的加大,导致青少年自杀、自残现象不断发生。去年年底,在宋庆龄基金会主办,教育部、司法部、团中央、关工委等部门大力支持的“2005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上披露,在15岁到34岁的青少年死亡事件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一死因,约占死亡总人数的26.04%。专家呼吁,让青少年接受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活动背景】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学生们变得越来越迷茫和脆弱,校园伤害、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等事件屡屡发生令人痛心疾首。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有关生命教育主题的心理课程或团体辅导,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有关青少年自杀及杀死同学或亲人的恶性事件屡屡曝光。面对一系列少年暴力事件,人们在震惊和痛心的同时,也开始思索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我认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悲剧,除了受社会传媒的影响、父母期望过高以及学习压力过大等众所周知的原因外,我们的教育一直缺乏生命教育也是导致人们对自己生命轻视及对别人生命漠视的主要原因之一。所幸的是,生命教育已经引起国人的注意,本文主要想分析一下如何在作为学校主要活动的课堂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歧视里有瓦特,你的…  相似文献   

5.
从人出生开始,死亡便是无法避免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速,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自杀和残害他人生命等恐怖事例俯拾皆是。随着近年来文学事业的快速发展,描述死亡观的作品层出不穷。鉴于此,通过对比艾米莉·狄金森和三毛的死亡观差异,分析产生这种观念的原因,旨在加深人们对其作品所渗透的死亡意识的了解,正确看待死亡,从而鼓励更多的人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和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承载却日益加重。生活的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人生的挫折和失利,都有可能导致危机的发生,其极端表现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西方社会,自杀已经成为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之一,自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专业研究者如精神科医师、  相似文献   

7.
生命课     
近年来,因生命教育的缺失、社会压力的加大,导致青少年自杀、自残现象不断发生。去年年底,在宋庆龄基金会主办,教育部、司法部、团中央、关工委等部门大力支持的“2005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上披露,在15岁到34岁的青少年死亡事件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一死因,约占死亡总人数的26.04%。专家呼吁,让青少年接受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参加此次论坛并作专题演讲的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员袁卫星老师适时推出了他的《生命课》系列丛书。此丛书一套三本,分别是《生命课——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程》《生命课——一个父亲的谆谆教诲》《生命课——一个…  相似文献   

8.
社会中发生的中小学生自杀事件不断给人们警示,触目惊心的社会事件背后体现的是生命教育的缺失,这直接给我国教育事业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生命教育刻不容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平台。本文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生命教育渗透的现状展开分析,提出了科学的优化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璇 《成才之路》2011,(16):16-17
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关注生命,一切为了生命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生命教育也随之在中小学教育中悄然兴起。然而,我国中小学生中不珍惜生命的事件却屡见报端,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堪忧,这又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深思。日益复杂的教育背景和严峻的社会发展现实,迫切呼唤加强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使中小学生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和关怀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初中生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探讨初中生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的不同水平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白云区三所初中三个年级共1600名学生,以自编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表(SSRS)和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问卷(LEC)为研究工具,对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①初中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接近中等倦怠水平,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的得分都比较居中;②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呈负显著相关,社会支持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学习倦怠的各维度及总体上都存在显著差异;③学习倦怠与生活压力事件呈正显著相关,生活压力事件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初中生在学习倦怠的各维度(除了低成就感外)及学习倦怠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感受到的生活压力事件越多、社会支持越低,其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冯光 《班主任》2002,(9):13-14
中小学生被虐待致死的事件偶有发生,自己轻生而死的屡屡不断,且有上升的趋势。这些非正常死亡令人心痛。作为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予以关注。所有教育工作者应下全力教育青少年学生善待自己,珍惜生命,坚决杜绝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2019年爆出不少因为电信诈骗而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事件,再加上近几年频频出现的青少年学生因为学习压力等问题的自杀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一片哗然,也让失去孩子的家庭遭受无法承受的痛苦,增加了社会负担。青少年学生这种对生命轻视的现象,体现了当今社会对生命教育的缺乏,应当引起广泛的重视。文章旨在探讨关于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缺乏生命教育的各方面因素,解释什么是生命教育,并针对如何在现实中推广和加强生命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年初新冠疫情属于社会重大应激事件,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巨大的冲击会引起人们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使人们心理状态发生改变。对大众心理变化早调整,早干预,对我们每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应对此次疫情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引导人们通过调整认知、接纳情绪、改变行为方式、及时求助等方面来更好地应对社会重大应激事件。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指高校中突然发生的,由于自然、人为因素导致的除老、病死以外的其他各种死亡事件,从而将要或已经引起严重后果或重大影响的学生群体性事件,具有突发性、紧迫性,后果严重,影响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本文在分析此类事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从大力开展生命教育,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和法制教育,加大高校安全工作管理力度,积极有效应对事件等四个角度来预防和应对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及其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5.
周素芬 《成才之路》2010,(12):34-35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所承受的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就我们常州地区而言,就有学生因为忍受不了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而采取极端手段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灿烂的生命之花过早凋谢,是因为他们缺少耐挫力。  相似文献   

16.
从去年初的"躲猫猫"开始,"喝开水死"、"摔跤死"、"做梦死"……接连发生的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从查明公布的几起事件的调查结果来看,当前个别地方的少数执法人员,的确存在着对在押人员刑讯逼供、放纵牢头狱霸的行为。频频发生的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案件,使执法机关的公信力受损,成为社会的不和谐之音。因此,给在押人员以人道的待遇,彻底终结非正常死亡现象,切实维护涉案人合法权益,既是对公民生命尊严的尊重,也是对中国法治尊严的尊重。  相似文献   

17.
天之骄子,也要学会编者按:天之骄子,也要学会谢童、杨舸两位留加学生自杀,引起人们震惊。联想到前些年的“卢刚事件”,以及其他在外留学人员因不堪学习和生活之累而发生的事件,震惊之余,更令人深思。在这些事件背后,也许存在着某些值得深思的带有普遍性的东西,比...  相似文献   

18.
具有一定社会和个人教益并且能够唤起公众关注的死亡构成了死亡事件,在其诸多性质中最重要的性质是可谈论性。死亡事件的教益首先体现在它帮助人们领会死亡以何种极端方式与人们照面;其次,它构成思想史或文化史谈论的永恒话题,充分显示死亡问题取向立意的丰富,苏格拉底之死与王国维之死可以证明这一点;第三,从夏佛事件中认识到死亡事件可能影响人们对某些社会问题的思考与争议,推动法律和伦理等观念形态的变化;最后,通过对陆幼青与他的《死亡日记》的剖析能够看到,死亡事件成为个人表达复杂的临终感受的主观抒情活动,从而影响社会对濒死体验的认知方式,影响大众对死亡的思考方式、谈论方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校中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目前在校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不无关系。生命教育关系到学校的安全,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成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和谐和稳定。中学德育应探究生命教育课题,引导中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微探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学校德育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措施,以期减少和预防中学生伤害生命事件的发生,以期校园和谐、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生命意识指人对生命的存在、生命的价值及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认识.生命意识缺乏、对生命的漠视是当前大学生产生伤害生命事件或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挖掘高校教育中的生命关怀的因素、加强抗挫折教育与死亡意识教育、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以及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功能等来促进大学生生命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