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第一届记者论坛时间:1999.7主题:交流·探讨专家:叶研《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第二届记者论坛时间:2000.7主题:关注传媒前沿专家:李希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毕熙东《青年体育报》总编辑第三届记者论坛时间:2001.8主题:环境报道与社会专家:孙凯《中国青年报》记者部主任(时任);《望东方周刊》副总编辑(现任)卢跃刚《中国青年报》记者、报告文学家第四届记者论坛时间:2002.8主题:财经新闻的改革与发展专家:胡舒立《财经》杂志主编杨大明《财经时报》总编辑(时任)《财经》杂志副主编(现任)第五届记者论坛时间:2005.5主题:先进传媒与先…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5,(6)
行吟黄土地──中国青年报主任记者张文彦和他的新闻追求正善,晓斌,颜咏早在中学时代,我们就将自己阅读新闻的注意力自觉不自觉地投向了他——《中国青年报》陕西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张文彦。记者,是他追求的无怨无悔的职业也许是血脉里涌动着那漫漫黄土和酉部文化的...  相似文献   

3.
2007年1月5日,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  相似文献   

4.
1月11日,《中国青年报》主要面向北京高校进行招聘考试,招聘一名摄影记者、一名图片编辑。这件事在新闻媒体、新闻院校和前来应聘的考生中产生很大反响。一次正常的招聘考试为何引起这样的震动?《中国青年报》究竞需要什么样的摄影人才?为此,记者近日走访了《中国青年报》总编辑李学谦和摄影部主任贺延光。  相似文献   

5.
2007年1月5日,浙江省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的招聘启事,承诺"新闻评论部主任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评论记者年收入不低于8万元",并提出了"不问学历高低、不问学科背景、不问年龄大小、不问性别男女"的"四不问".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的竞赛也是很有新闻性的。《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劳动报》、《建设报》、《中国市容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建设杂志社等单位的记者都来到比赛现场采访。有家报社派了6位记者,  相似文献   

7.
读了薛保勤的《我在悉尼当“部长”》这本书,你由不得会说:保勤真是个勤快人,勤快真是人生一宝呀。保勤年轻干练,活力充沛,尤为勤快,腿勤、手勤、脑子勤。这些年岗位变换频频,从来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行行争状元。且不说,他担任《中国青年报》记者期间所发表的大量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佳季 《新闻实践》2007,(7):10-11
今年1月5日,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的启事。2月10日,该报面向全国招聘了5名评论记者;3月5日,该报在头版推出“嘉兴时评”专栏,周一至周五每天一篇;在二版推出评论专版,每周五期。该报率先探索建立评  相似文献   

9.
米博华,从事新闻工作25年。1978年至1989年任《中国青年报》编辑、记者、评论部副主任、主任。1989年调入民日报评论部,任要论组组长、评论部副主任、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范长江新闻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被任命为新疆电视台副台长兼新闻部主任的主任记者杨生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我喜欢记者这一行,过去干了十几年记者,现在当了‘新闻官’,不管工作多忙,事情再多,我决不放下写稿的笔,要永远当好记者!” 1977年,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新疆电视台当记者。后来在专题部、国际部、总编室、雪莲电视台担任领导职务,仍未放下手中的笔和摄像机。迄今他在新疆电视台先后创作或参与创作了近300部(集)各类电视节目,写论文、评论、报道、散记等30多篇,约10万多字。 他参与编辑、摄像、撰稿的电视系列片《万里长城·新疆集》获1988年度全国优秀电视专题节目系列片类特等奖;他担任责任编辑兼摄像的电视系列片《长城风情录》获全国第三届“骏马奖”团结奖;他编导的电视片《油海丰碑》获1994年度全国电视社教节目评选三等奖;他担任编导、摄像的电视系列片《中国西部民族风情·新疆集》获1994年西部集团节目评选特等奖。  相似文献   

11.
不期而遇的机缘袁鹰作者简介: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10月生。1947年毕业于之江大学。1945年12月起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在上海《世界晨报》《联合晚报》担任记者、编辑主任和副刊编辑。1949年5月起在上海解放日报担任记者、编委会秘书和文教组长。...  相似文献   

12.
一丁钢是中国青年报社原国内部的老主任。我在中国青年报工作20多年,诸多的人和事定格我的记忆。丁钢就是其中的一位。就职中国青年报社,特别是做报社机动记者那段时间,我与丁钢主任交集甚多。老丁一家除小儿子外都是新闻人,他和夫人郭梅尼、女儿郭蓝燕三人都担任过中国青年报社记者部的主任,被中国新闻界传为佳话。老丁调入中国青年报社编辑部之前,在东北、江浙、上海等地做过地方记者,穿行滇藏边界,翻越唐古拉山,报道中印自卫反击战。  相似文献   

13.
张忠顺,唐山军分区政委,1974年从湖北武汉入伍。历任团新闻干事、宣传股长、政治处副主任,师、集团军新闻干事,北京军区新闻处长等职,担任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北京军区记者站记者、站长,《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杂志社驻北京军区记者站站长,《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特约记者。走上领导岗位后,他对新闻工作的热情仍不减当年。  相似文献   

14.
张志安 《传媒观察》2004,(11):30-32
李大同,1979年进入中国青年报社,历任报社驻内蒙古自治区记者、机动记者、科学部副主任、学校教育部主任兼科学部主任。现为该报高级编辑,《中国青年报》特稿部主任兼《泳点》周刊主编。他认为新闻主要的使命是影响今天,影响当今的社会,这种影响不是别的,就是要把新闻的真相拿出来。每个事件在揭露真相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干扰,但是,只要环境允许,那都应该一控到底。他强调,"把真相拿出来",是新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李富基作品     
李富基 《新闻传播》2007,(5):F0002-F0002
李富基,生于1952年,在从事新闻工作之前,曾在企业担任工会干事,在政府部门担任宣传干事、党委办公室副主任。1984年调入《齐齐哈尔日报》至今,先后在记者、编辑岗位上工作,历任要闻部主任、文体部主任、时事出版部主任、工业部主任等职,现为齐齐哈尔日报副总编辑。  相似文献   

16.
木东 《今传媒》2007,(1):4-6
米博华,男,河北赵县人,1954年出生.曾在天津、河北就学并参加工作.1978年至1989年,在《中国青年报》任编辑、记者,评论部副主任、主任.1989年调人民日报社,任评论员、评论部主任,现任副总编辑,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7.
对陈晓宁丈夫汪海涛采访时,“陈晓宁事件”在海外已炒翻天。当时,他正忙着筹办博宁公司的第一个启动项目:“FISH”技术第一期学习班。据说,报名人数已超过招生人数。 汪海涛,出国之前曾在《中国青年报》担任记者,口才很好。他是一个三句话不离市场的商人。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有79名海外科学家发表公开信,认为你们是在利用严肃的科学研究,进行赢利性的商业炒作?  相似文献   

18.
徐见,山东曹县人,1953年9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陕西电视台经济部主任、主任记者。全国电视经济节目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1975年底调入省电视台新闻部、经济部工作,先后担任记者、编辑、组长、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等职。25年来,他组织、实施、指导了多个重点和专题、系列报道;策划、创办了《经济信息》、《黄金新干线》、《金土地》、《每日商情》、《交通了望》、《周末时尚》、《都市家园》、《幸运’98》等栏目。深入基层采访,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新闻报道,共采访拍摄的新闻、信息、专题、评论等有1…  相似文献   

19.
科技日报总编辑。1946年8月生。 1978年起先后任中国青年报四川记者站记者、站长。1985年4月担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1992年9月调任科技  相似文献   

20.
于都 《军事记者》2010,(9):20-20
做好军事演习报道,是地方媒体满足受众需求、普及军事知识、增强民众国防意识的重要手段。《中国青年报·军事周刊》在这方面颇有经验。他们注重沟通、借助外力、强调策划、努力创新,将军事演习报道搞得有声有色。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青年报社军事部主任李雪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