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小婉 《新闻世界》2013,(4):256-257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广场也越来越多,广场文化应运而生。所谓广场文化,主要是指在广场举行的能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文化艺术活动。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对广场文化的产生、特点及广场文化的功能进行分析,认为充分发挥广场文化的各项功能,对于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戏曲生成于高台广场,原可说是广场艺术,它始终存在着浓重的广场艺术特征。戏曲也曾在瓦肆、酒楼、茶馆、厅堂间徘徊,渐渐地,它从人声嘈杂的广场步入秩序井然的剧场。作为剧场艺术的戏曲,其原  相似文献   

3.
姜广建 《大观周刊》2012,(1):83-83,90
在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迅速增多的城市广场引起人们的关注。城市广场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以贵阳大十字广场为例,阐述现代城市广场设计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4.
更生 《视听纵横》2009,(4):89-90
千百年来,戏曲始终以广场、剧场为载体,呈现为舞台化的演出,并由此形成一系列舞台艺术特征。然而,当电视载体出现以后,戏曲立即成为电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视业的迅速崛起及日益成熟,大量观众已经不满足于仅仅通过剧场演出来观赏戏曲,而是通过电视化了的戏曲来满足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5.
明代是我国古典戏曲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演戏观剧不只是城市市民的娱乐活动和乡村社火、祭祀活动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达官贵人的享乐需要,他们纷纷蓄养家班,并积极参与戏曲创作和演出活动。在商业经济和文化发达的江南,如金陵、苏州、杭州以及福建建阳的书贾,竞相刊印通俗小说和戏曲作品以牟利,一些财力雄厚的剧作家也请名工巧匠刻印自己的作品,从而使大量的剧作、曲选和戏曲论著得以保存和传播,这就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戏剧文化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方面传统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两岸戏曲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戏曲文化在台湾日益根深叶茂,台湾的土壤也丰富了戏曲艺术。笔者主持戏曲节目六年来,对两岸戏曲现状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因此一直思考怎样根据受众心理,运用心理学知识有效开展戏曲文化的入岛宣传,为两岸同胞营造一个共同的精神乐园。笔者以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戏曲节目《缤纷戏苑》为例,就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更好开展戏曲文化的对台宣传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上看,戏曲艺术曾一度领尽风骚。它不仅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瑰宝,且享有“中华第一艺术”的美誉。然而到了二十世纪末的今天,戏曲却逐渐萧条,几乎面临着一人向隅、冷清凋敝的境地。在反思传统文化的大潮中,探究戏曲文化走向低谷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内容与形式不适应当代社会生活和观众的欣赏心理,特别是青年人的欣赏口味。也就是戏曲在思想性,艺术性两方面都存在阻碍自身发展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吴石祥 《大观周刊》2012,(20):132-13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广场的绿化建设掀起了一阵热潮,成为我国当代社会生活和城市建设中的新的文化现象本文拟就城市广场绿化养护问题从含义、原则、维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电视的起步阶段,戏曲曾一度占据荧屏的半壁江山,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戏曲艺术如今已快被挤出主流艺术市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的精髓?作为肩扛地方戏曲传播普及重任的地方电视台和戏曲工作者,就要学习地域文化,深入了解当地戏曲的特点,多制作一些喜闻乐见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戏,通过各种活泼清新的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0.
黄艺 《青年记者》2008,(12):106
在中国电视的起步阶段,戏曲曾一度占据荧屏的半壁江山,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戏曲艺术如今已快被挤出主流艺术市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的精髓?作为肩扛地方戏曲传播普及重任的地方电视台和戏曲工作者,就要学习地域文化,深入了解当地戏曲的特点.多制作一些喜闻乐见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戏.通过各种活泼清新的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1.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电视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戏曲电视节目也呈现在中央和地方各级电视台的荧屏上。从舞台戏曲纪录片、戏曲电视艺术片、戏曲电视专题片、戏曲电视剧到京剧名段音配像节目,均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特别是中国音乐电视的问世,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的电子技术手段的结合上又走入新的境界,为戏曲艺术插上了电子的翅膀,使这一民族的瑰宝获得了富有生命力的发展远景。历史悠久的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  相似文献   

12.
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之际,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戏曲艺术研究会推出10集京剧电视剧《曹雪芹》是十分有意义的。随着历史的变迁,文学艺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戏曲艺术同样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从杂剧变成传奇,从传奇演变成以昆腔、京剧为代表的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对传统戏曲进行整理改编和改革,近年来出现的新历史剧和现代戏,革新了戏曲艺术面貌,丰富了戏曲舞台。近年来,戏曲在电视播出中进行的艺术的和  相似文献   

13.
广播需要戏曲,戏曲更需要广播;两者的结合,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就是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赏的“广播戏曲”。探讨广播戏曲的特点,充分发挥广播戏曲的社会作用,对于进一步发展广播戏曲,繁荣戏曲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对于探索广播文艺在八十年代“异军突起”的道路,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雁 《北京档案》2006,(7):28-29
建国以来,我国的戏曲表演团体都组成了国有性质的事业单位,由此形成的艺术活动档案一般都由相关组织收集和整理.但是,民间自发开展的民俗文化艺术活动所形成的非物质形态的艺术档案,长期以来却缺乏专人负责收集和整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源于民间的戏曲艺术活动近年来出现衰退的迹象,因此抢救和整理民间戏曲文化艺术档案显得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戏曲艺术从庙会到瓦舍,从民间到城市,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将不同的艺术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戏曲曾经走过辉煌的历程。在电视蓬勃发展的今天,戏曲与电视的合作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广泛存在于民间的地方戏曲,要想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借助地方电视台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作为地方电视台,在开设戏曲栏目上同样面临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地方电视台只有发挥好地方台的贴近性,在形式和内容上下功夫,才能在众多栏目中生存,也从而在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戏曲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平喜  殷俊 《新闻界》2007,(2):65-66
市民文化是我国转型期社会中城市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交往方式,是一种社会生存样式,它以经济政治生活为主旋律,以“市民”个体的需求和发展为导向。城市传媒给城市市民文化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传媒日益强大和优化的信息功能和服务功能,使市民文化具有开放、交  相似文献   

18.
王兴昀 《兰台世界》2013,(4):118-119
<正>民国时期的天津形成了以戏曲演出、什样杂耍、电影放映、报刊传媒为代表的城市文化产业领域。而戏曲演出业凭借着市民的喜爱,以及自身面对各种变化的不断调试,在天津文化产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一、戏曲演出剧种的多元化天津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支持了戏曲演出业的持续发展,多元化的居民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广播文艺繁荣发展的今天,各类广播文艺节目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省级以上广播电台共有广播文艺栏目上千个,而其中,广播戏曲栏目凭借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面对机遇和竞争,戏曲栏目尤其是地方台的戏曲栏目,如何才能体现出自己的生命力,不被淹没在众多的各类栏目中呢?笔者  相似文献   

20.
肖子娟 《出版广角》2018,(13):50-52
媒体融合发展时代,地方戏曲曲艺面临出版传承危机,典型个案研究或能带来启示.文章以广西文场为例,就当下地方戏曲曲艺出版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优秀的地方戏曲曲艺的出版经验,提出在媒体融合的新形势下地方戏曲曲艺出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