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交网络传播逐渐成为互联网媒介时代受众进行数字化生存的重要传播方式。人们使用社交网络进行社交(对话)、信息的生产与分配、自我展示从而获得相应的社会支持,从而提升自我的肯定性情绪,最终达到提升主观幸福感的目的。但是互联网媒介既能提供数字化的机遇,也能提供数字化的威胁,正确认知互联网媒介的属性,合理地、健康地使用社交媒介,才能在人与媒介"同构"的良性互动之中,增强提升自身主观幸福感的能力。因此,本文从考察社交媒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入手,分析使用社交媒体传播过程之中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所在,最终提出明确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传播的双重属性——机遇与危机并存,确实地提升数字化生存的能力,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提升主观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周桂羽 《东南传播》2023,(4):128-131
跨媒体叙事是我们时代重要的叙述模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深刻影响着后媒介时代的受众。受众是媒体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媒介融合带来的权力变动影响着跨媒体叙事文本的生产过程。同时受众作为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其与信息生产者的权力关系也深刻影响着跨媒体叙事产业的发展。基于赋权理论视角,从意义生产与解读、受众内部的权力关系、受众与资方的经济博弈三个维度分析后媒介时代如何赋权受众。研究发现,在后媒介时代,跨媒体叙事不仅赋予受众极大的生产权力,同时也提升了受众解码信息的自主性。受众内部之间、资方与受众之间在权力的博弈中寻求平衡。不同维度上的权力重构在文化与经济上共同促进了跨媒体叙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韩娟娟  李琳 《今传媒》2014,(1):39-40
本文以2013年在上海大学的调查为基础,重点考察了大学生的微阅读行为,并辅以媒介系统依赖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众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为寻求信息主动在各种零碎时间进行微阅读,主要目的为寻求咨询,最受欢迎的微阅读内容是新闻信息类,其次是娱乐类。受众对于微阅读的满意度超过七成,八成以上的受众会主动寻求利己信息。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18):28-33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媒介会带给受众幸福感,媒介幸福感的理论到底该如何构建?这是研究媒介幸福感必须面临的一种复杂性思维。媒介幸福感具有传播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性质,传播学相关的理论包括议程设置理论、沉默螺旋理论、培养分析理论等;而心理学的理论主要有认知理论、行为理论、人本理论等,研究媒介幸福感必须以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且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还须贯彻到传播学的具体研究之中。因此,本文在一个系统的视角下对媒介幸福感进行理论的整合与重构。  相似文献   

5.
从电视进入文化本体时代后,电视传媒在激烈竞争新形势下如何寻求发展突破,特别是如何将地方电视传媒打造成地方品牌化,让受众喜爱。笔者从受众需求规律分析,灵活选择节目形式、充分运用媒体产业功能及电视媒介的品牌化经营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吕霓 《新闻界》2008,(1):36-37
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从受众如何使用媒介和社会如何干预受众使用媒介的研究,在信道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将传播效果研究推向了全球化的主题,从受众角度,治大众传播之恶、从大众传播之善,使这一学术研究的社会意义远大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游·降魔篇》背后的媒介影响涉及作者和读者两个层面。从作者层面看,数字化媒介为其创作塑造了新的创作空间:数字化媒介丰富了作者创作的表达方式,数字化媒介影响了作者的创作风格,网络热点为作者提供了创作素材。从受众层面看,数字化媒介对受众影像消费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影响了受众的信息接收行为,而且也影响了受众对媒介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媒介与社会、媒介与媒介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了信息传播的结构与模式是媒介生态学关注的核心问题,这一关系命题为媒介经营管理机制的建立和传播技巧的具体运用提供了有效的学理依据。文章从媒介生态学出发,结合成功的实例进行分析,基于传播生态学规律总结出自媒体可采取的传播策略:准确把握生态位,采用特化或泛化生态位策略,充分发挥生态位优势;借助食物链规律,以"人格化品牌"和"社群化运营"为手段,打造完善的生态链;遵循受众生物钟规律,以"内容发布时间固定化""具有吸引力的标题"等手段适应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运用传播适度性规律,传播信息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9.
综观半个多世纪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学者们主要从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对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考察,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对媒介与幸福感之关系进行探索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融合,媒介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同时包括了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未来研究应当将相关传播学理论纳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框架,系统全面地考察各种媒介形式和各种媒体内容对主观幸福感的各个维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哲 《新闻世界》2012,(5):225-226
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亲身经历不再是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面对面的交流也不再是受众获得信息的重要方式,媒介和个人以一种微妙的关系紧紧联系在一起:媒介为了生存争夺受众,受众为了信息接受媒介。正如戴维·阿什德所说的,尽管社会学理论家注意到了讯息构成了这种进程并反映了这一进程,但是他们对于社会活动如何与传播环境互动,特别是技术如何与传播行为一起影响这一互动较少关注。而梅洛维茨提出的媒介场景理论对其进行了很好的补充,本文从理论来源、理论框架、理论论证三个方面对梅洛维茨媒介场景理论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微信的使用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微信已经成为时下最受大家欢迎的社交软件,并且成为一种新的沟通交流方式,正在影响受众的社交习惯.本文引用实际案例:微信表情包、微信分组、微营销等来分析不同理论在不同层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研究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受众如何使用大众媒介和大众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视、因特网等媒介技术进一步成熟,信息内容不断的丰富,公众不仅有了平等接受信息的机会,而且积极地寻求信息为己所用,受众在接受过程中表现出主动性和选择性,变得更为积极,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而且是信息的传者。受众与媒介的关系出现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汤霞玲  汤劲 《今传媒》2012,(7):151-15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视频媒介已经成为高校内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以高校电视台、户外电子媒介、食堂视频等为代表的高校视频媒介逐渐成为高校信息传播的新高地。高校视频媒介的受众主体是全体在校学生,他们的需求成为了高校视频传媒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高校视频媒介进行受众调查研究,旨在从受众角度给高校视频媒介的建设提出建议,以助其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沟通思想必不可少的渠道,面对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传播媒介以及蜂拥而来的海量信息,如何趋利避害,使这些媒体和信息更好的为受众服务,这就迫切要求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传媒工作者社会责任的坚守。本文将通过对媒介素养教育与传媒责任必要性的探析,对媒介与受众关系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关于媒介素养教育与传媒责任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受众的媒介观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众的媒介观念研究卜卫一、受众媒介观念的初步分析受众的媒介观念应该是现代传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因为受众使用何种媒介,如何使用媒介及利用媒介传播中的何种信息,都与其媒介观念相关。即受众对媒介和传播活动的基本认识或看法,影响着他们媒介消费接触行为。早...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技术为媒介融合提供了技术条件,新旧媒体的融合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受众地位,它的影响延伸到了社会生活,艺术创作等各个方面,不断重塑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本文从技术,信息生产和融合文化等视角阐释媒介融合,运用一些案例分析媒介融合影响下媒体行业内部环境变革和受众的表现、媒介行为、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张曼玲 《新闻界》2008,(6):57-59
本文从涉农电视媒体和农村电视受众的角度出发,针对“京郊五区农村电视受众媒介参与方式与信息反馈状况”和“涉农电视媒体对农村受众需求和反馈信息的收集状况”两大主题分别展开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初步探索建立农村电视受众反馈机制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式,以期能够对我国涉农电视媒介的信息传播提供些许参考,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农村信息传播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马艳 《出版广角》2019,(10):64-66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可知,受众可以主动选择媒介。随着社会的进步,媒介的类型越来越多,这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文章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研究“项城模式”如何让受众在媒体使用过程中实现使用与满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县级融媒体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众的媒介批判意识,二是受众从媒介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面向广大受众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其目的是“让媒介为我所用”,而不是“我为媒介所役”。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众传播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现代受众对于信息的接收方式、接受后的反映已发生了很大改变。早期的受众理论认为,媒介信息只要被受众接收到,就会对他们产生媒介所预期的效果。这种理论称之为魔弹论。现在,人们发现受众既不是中弹即倒的“靶子”,也不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来对待媒体的信息进攻,而是能主动寻求信息,筛选信息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