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面对新公共外交时代,承担着重要任务的中国体育外交面临诸多挑战:外交组织层面的有效融入公众、非政府组织参与的系统外交组织机制亟待构建;外交价值层面的体育公众人物及其“中国制造”元素凸显不够;外交环境层面的通过新媒体承载的西方主导舆论挑战加剧。应对之策:从“各自为战”转向“联合出击”,构建系统的体育外交体系;从“单一说教”转向“讲好故事”,营造和谐的体育外交环境;从“政经利益”转向“长远发展”,重塑向上的体育外交形象;从“被动应付”转向“话语引导”,展示自信的体育外交姿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此,我们一定要对师专德育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3.
课程、教材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密切联系的一对概念。近代以来体育教材演进的特点是:由“拿来主义”为主转向民族体育化与世界体育化的融合;从关注体育运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获得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由重视教师用书的编制逐步转向关注学生用书的编制;体育教材内容从关注社会、国家需要转向关注学生发展;由“统一性”走向“灵活性”,体育课程也从关注课内走向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八方风来,九省通衢。武汉教育可得改革风气之先,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更具有大中心城市阔步向前的气象。从解决“有学上”,到追求“上好学”。从数量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从“应试教育”的作茧自缚,转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海阔天高。武汉基础教育发展迅速。一个规模宏大、设施完善、结构合理的基础教育体系,在不断改革中逐渐形  相似文献   

5.
历经百年的现象学运动,经历了从“纯粹”到“不纯粹”的哲学转向,具体体现为从“理想本体”走向“生活世界”、从“独白”走向“对话”、从“超历史”走向“历史”等。可以说,现象学的这种理论转向也在西方现代其他各派哲学中得到了体现和回应。发人省思的是,无论是“纯粹哲学”还是“不纯粹哲学”都有其深刻合理性,因此,这场看似完全相悖的哲学“纯粹性与不纯粹性”之争,实则会通于一种相反相成的对话关系之中。这种对话关系的形成,完全依赖于一种能够真正消解所谓“权力话语”的“公共领域”的确立,而这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班主任工作的热爱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爱”就能出知慧、出方法.本文从学习有关班主任的理论知识;注意向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学习;注意在主任的风度美;重视抓好起始年级四个方面阐述了“爱”的作用,“爱”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最高原则,也是最基本的原则。爱的原则1.平等性——爱的“底线”。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只有以平等的态度、平等的方式和平等的情感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敬佩老师、感谢老师。如是,教  相似文献   

8.
教师之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本文从“父爱”与“母爱”的结合、认真教书、多爱后进学生、广博赤诚之爱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之爱的各种表现。文章还说明了教师之爱会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导师、谈心的朋友、人生的向导、行动的楷模,教师之爱使师生成为朋友,把校园变成乐园,教育就能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实然之境与应然之境进行研判,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对“武化教育”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认为:“武化教育”是个体从“术”至“道”过程中的“修炼”方式,它是摆脱野蛮而对人的一种“修饰”,注重培养对象的“灵与肉”和谐统一,其不在于知识灌输,而在于通过“武”的手段达到对人生意义之“觉”“悟”的亲切指点。“武化教育”对当今的学校体育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对学生的补给体现在对“德”的培固从“有”到“全”,对“智”的涵养从“一”到“多”,对“体”的养护从“量”到“质”,对“美”的转向从“外拓”到“内聚”;对教师的补给体现促进教育理念从“行为主义”向“建构主义”演进,教育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迈进,教师培养由“粗放”向“集约”转向;对体育课程补给体现在对运动认知的自明、健康行为的自省、体育品德的自觉。  相似文献   

10.
当前,特别是基础教育部门的中小学,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成为热门话题。这是很自然的事,也是好事。因为它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在21世纪人才的激烈竞争中,我国能在世界之林立于不败之地的大事。当前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关键在于首先要终止疲劳教育。一、我对几个概念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反对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否定“天”的意志,十分重视把“人”的作用,对人才特别珍惜。在司马迁稍后的文学家、哲学家扬雄曾说过:“多爱,不忍,子长也。仲尼多爱,爱义;子长多爱,爱奇也。”(《法言》)司马迁(字子长)“爱奇”,是指什么呢?实际就是爱人才,爱奇才,爱那些具有卓异才华的人杰。司马迁在忍受腐刑这样的奇耻大辱之后,纵览古今,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在《报任安书》中,他说出了一段总结性的话: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改变其固有的、不合时宜的关于教学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教师要告别以往在认识“静态”社会时形成的一系列遵循陈规的观念和行为,转向探索与反思为主的“动态”社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风景在乔治·爱略特的小说中表现尤为突出,批评家大多从荷兰风俗画、罗斯金的绘画观以及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爱略特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创作和以“同情”为核心的人文主义关怀,但是忽略了风景中的“英国性”编码,爱略特对英国风景的描写具有田园色彩,兼具秀丽美的特征,而对欧洲或异国的风景描写则显得“高冷”,甚至还有贬义,同时小说中对法国的不断指涉也不可忽视。爱略特在早期作品中通过风景建构了一种保守、渐变的“英国性”,这也是抒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尝试之一。  相似文献   

14.
舒志锋 《美育学刊》2020,11(2):74-80
20世纪60年代的极简主义艺术是一场影响深刻的艺术运动,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促成了公共艺术、大地艺术、施行艺术的兴起,更重要的是使得艺术的阐释范式从“视觉”转向“知觉”。在这一艺术理论的“知觉”转向中,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开始被艺术理论家所关注,成为当代艺术批评重要的理论资源。总体来说,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在“表达”“场域”与“气氛”三个方向被应用到极简主义艺术的阐释中,安东尼·卡洛的雕塑、理查德·塞拉的作品《转换》以及建筑现象学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身体在教育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身心二分”的知识观、屡禁不止的体罚行为以及被忽视的身体劳动使得受教育者的身体角色始终处于被遮蔽的状态。面对这一系列的挑战,教育改革需要正确认识身体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从离身认知转向具身认知、从体罚转向教育惩戒、从单纯智育转向劳动教育。探寻以身体指向为基础的教育实践路径,可使身体的价值意蕴由遮蔽走向敞亮,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伦理学虽没有直接使用“利己主义”一词 ,但儒、墨、道等诸家都有各自的阐述 ,从儒家的有等差的仁爱理论到墨子的兼爱论 ;从荀子的性恶观到宋明儒子的“体用”思想 ,这些都体现出中国伦理学在“爱”的实践中对“利己主义”的探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的存在面临危机,最终的可能结果不仅仅是中国哲学失去活力,而且是“中国人”的“空洞化”。改变现状的途径在于改革“知识存量”型的教学方式,转向“知识增量”型的能力教学,从中国哲学的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与效果评估三个方面进行能力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笔者总结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得出结论:若做好高校班主任工作,应“德”、“学”、“爱”并举,坚持做到以德为先、以学为重、以爱为桥。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特征从一种状态转向了另一种状态,而经济发展特征可以从多种视角、层面和领域来描述,因此,可以从不同语境、不同层面、不同领域来考察和理解经济“新常态”。在市场经济语境下,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是“非常态”向“常态”转变,即“计划经济常态”经过“市场化转型的市场经济非常态”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常态”,是“旧常态—非常态—新常态”的转换,其核心在于形成新的市场经济规则、运行机制以及新的市场结构与模式,并持续演进。在国别语境下,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从具有中国特色的“旧常态”进入“新常态”,是“在改革中发展,在转变政府职能和放松政府管制中发展,企业在激烈竞争和创新中自主发展”,与美国等“去杠杆化、强化政府管制”的“新常态”具有本质区别。在发展阶段和环境语境下,中国经济“新常态”则是要适应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新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优化升级经济结构,更加注重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当然,还可以从不同的区域、产业,甚至城市、企业等视角来深入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内形体运动重形体、轻育人、略健康的问题,提出未来国家形体运动的理念应是在原有“健、力、美”的基础上,其重心要从“形”转向“人”,以促进其理论与实践进行整体性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