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闻界》2014,(7):45-49
公益2.0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公众利用网络媒介的公益参与度,也对民间公益组织的网络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民间公益组织运用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体与利益相关者开展有效的互动,具备了一定的网络传播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其网络传播综合能力仍亟待提升。民间公益组织应强化其自身的能力建设,提升其网络传播的公信力和网络传播的内容可信度,同时应与支持型公益组织持续合作,增强其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并结合自身公益服务定位,优化网络传播的流程,以增强网络传播力,最终形成新型公益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信息传播权仅仅由社会高等阶层的人们所掌握,现今的信息不仅可以由高等精英传播给社会大众,社会大众也可以进行信息的传播,自媒体时代到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媒体形式,它可以让社会大众都可以参与进来,发表自己对某个事件的观点或看法,这是一种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互补互动。本文通过对自媒体时代以及其中的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介绍,阐述自媒体时代社会化媒体与个人"媒体"之间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性和改进措施,从而促进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3.
网络新闻议程设置能够满足公众"知晓权"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媒体逐渐兴起,凭借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报纸、广播、电视三足鼎立的媒体格局到了今天已被彻底打破。不仅如此,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出现让传受关系逐渐发生变化,话语权由精英阶层逐渐转移至普通受众手中,纷繁多样的网络议题与自由多元的互动空间使基于传统媒体环境下传者为中心的媒体地位受到冲击。公众对社会化问题渴求度提高,包括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4.
社会化媒体改变了公益传播的模式,为整个社会营造出一个"人人可传播、人人可公益"的大环境,推动公益在全社会的普及.但是,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公益传播也存在明显的伦理困境,各种传播伦理失范现象层出不穷.本文分析我国社会化媒体公益传播伦理失范的表现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推动我国公益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叶金品 《新闻世界》2013,(5):161-162
民粹主义思潮在当今的媒体中盛行,这与媒体技术的日益更新有关,更有其社会根源——社会平民阶层对精英阶层的刻板印象和对抗心理。本文以网络事件为例,分析"平民"和"精英"这对相对的符号在现今社会的解读,和媒体言论的极端平民化倾向,从中发现民粹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6.
张艳 《新闻知识》2012,(2):31-32
社会化媒体以其独特平台属性正在影响我国公益传播之行进发展,公众基于社会化媒体对公益话题的自主选择、自主传播以及自主参与,激发了更多的用户群体对公益传播的参与热情.就公众对公益传播的参与度而言,已呈现我国公益传播发展之“翘尾现象”.本文分析了该现象及其成因,认为社会化媒体正在促成以公众为基础的全民公益时代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化媒体的持续发展开启了全民公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关注或参与公益活动。通过对"免费午餐"、"老兵回家"等典型公益项目的观察发现,在公益行动中社会化媒体不仅在社会动员和凝聚共识方面作用日益凸显,而且促进了公益行动中行动者主体性的生成。公益实践活动中多元的行动主体通过行动关联和共同参与,逐渐形成了具有规范性和秩序性的共有意义。这种共有意义是公益行动行为主体展开行动的合法性依据,也是促进我国公益实践和改革创新的社会动力。  相似文献   

8.
刘运来 《传媒》2015,(10):67-69
社会化媒体时代公益组织作为善意代理,在公益活动中既是行动者又扮演着策展人、布道者、沟通与联结者的角色.在公益的发展上这些角色一方面可以优化公益创新与传播,通过新鲜创意、有效沟通和组织传播来激活公众的公益热情;另一方面能够联结外部世界与本地社区,为本地社区注入现代的公益理念和文化内涵,从而推动本地公益的发展与成熟,更好地对多元的公益行动者进行共意动员,进而促进形成共意联盟并开展公益行动.  相似文献   

9.
孟颖 《新闻世界》2013,(9):144-145
随着移动网络的不断普及,社会化媒体迅速融入当前社会,目前正发挥着惊人的影响力。社会化媒体环境下舆论形成的参与度高且极具个性,导致舆论引导主体模糊、格局复杂、引导难度大、可信度和公信力下降、议程设置面·临挑战、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必须寻找应对措施,如强化主流社会化媒体功能,提升正面引导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崛起给公益传播开拓了更加广阔的领地,网络公益传播的自由性、低门槛和规模化效应极易引发某些风险和问题.当下,我国网络公益传播的法律法规几近空白,公益组织边界和行为权限不明确,网络公益缺乏政策支持;政府层面有效监管缺失,行为监管亟待加强.为了实现网络公益传播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要逐步健全网络公益传播的法律规范,保障网络公益身份的合法性,建立网络公益监管体系,加强政府监管与引导,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合理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公益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网络汇聚起民众一点一滴的善意,通过精准、快速的网络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为积极推进网络强国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与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共同开设“互联网公益”专栏。将呈现鲜活的公益故事、领军人物经验分享、公益活动开展情况、前瞻性的研究成果等精彩内容,共同探索政策支持、监管机制、组织构建、伦理规范等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班志斌  朱尉 《新闻世界》2013,(10):276-277
本文从传播学五要素:传播者、媒介、信息、受者和效果出发,以关注尘肺病的“大爱清尘”公益组织为例,探究社会化媒体时期公益传播对职业病救助的作用,以期实现公益传播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目标,特别是着眼主流媒体通过热点引导促进新兴网络健康发展的实现途径,湖州日报近些年结合自身优势进行了一些探索。譬如,2009年以来通过引导组建并规范培育湖州网络公益联盟实践,在净化网络风气、引导网络舆论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詹骞 《当代传播》2015,(1):47-49
社会化媒体时代,借助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科普精英直接面向读者传播科学知识。以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为代表的科学社交网络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着眼内容的专业化建设,以自组织形式构建科学趣味文化,注重群体认同感的培育,倡导用户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并积极参与科学议题讨论,这些都成为其构建科学社交网络的信息可信度及整体可信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赵曙光 《传媒》2016,(2):87-89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公益营销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但是,在公益营销渠道和参与形式上与传统媒体的公益营销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创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开发、404网页显示、广告位及链接、大数据平台、人脸识别技术等推动了公益营销渠道的创新.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子商务应用、社交游戏等则有效的促进了公众参与创新,使得社会化媒体的公益营销从信息告知型向深度应用型转变.  相似文献   

16.
吴欢超 《新闻战线》2015,(7):156-157
结合数字时代的新媒体传播特点,分析目前我国公益组织在媒体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信息传播能力不足、网络服务渠道缺乏等,并结合公益组织的服务定位,从建设传播能力、优化传播流程等方面提出媒体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社会化媒体,构建了独特的网络社群组织,体现出自组织、后现代和群体动力学三个话语体系特征。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社群在自组织过程中,展现出去中心化、解构权威、割裂社群等多种变迁趋势。与此同时,也反映出网络群氓、伪真实、群体极化等一系列负效应。只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才能更好地引导媒介环境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理性的网络社群秩序。  相似文献   

18.
赵新利 《青年记者》2016,(10):89-91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以网络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体现出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在传统媒体环境下,舆论由精英阶层引导,主要影响对象也主要分布在精英阶层中.新媒体环境极大促进了草根文化和感性思维的扩大化传播,卖萌传播层出不穷.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表现出较强的“草根特性”,感性色彩较强.日本政党、政客和政府在政治传播中,对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感性逻辑有深刻的理解,在政治传播中注重通过新媒体和卖萌方式开展传播.其中一些卖萌宣传手法对我国的政治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社会化媒体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研究,概括梳理了"社会化媒体"这一概念的起源与发展脉络。"社会化媒体"在概念起源阶段,最受到关注的特征是"互动性"和"用户贡献内容";后继学者补充了其基于"关系网络"的特征。社会化媒体最终形态逐步从"网络应用"发展到"平台",而本文笔者提出社会化媒体应该是一种"网络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20.
史亚东 《传媒》2021,(7):33-35
为拉动消费、恢复经济,主流媒体开始在其客户端尝试利用媒体主持人+网络主播的跨界合作方式进行公益直播带货.央视主动与网红同框共同践行社会公益,显示出主流媒体的诚意和自信,而从另一层面来说,充分利用"公益带货"这个契机,主流媒体成功切入了第二舆论场,在媒体融合之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