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孟利 《视听》2023,(10):48-51
2023年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作为一部续作,文本的时间线回溯到“流浪地球”计划开始之前。多条人物故事线的交叠极大地充实了文本的深度,其特效在合理的科学范畴之下也更具有视觉张力。电影文本频频展现出对于后人类主义下的“人—机器”“数字—现实”“未来文明”等议题的思考,在后人类所特有的景观之中,一种“想象”的共同体由此而生,传达了势在必行的共同体观念。结合我国的文化语境,可以发现电影文本中的后人类景观成为共同体生发的场域,共同体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后人类景观下共同体概念所产生的各类形构深化了中国式“未来文明”的叙事,为今后国产科幻电影开拓着更为宽广的想象疆域。  相似文献   

2.
杨淼 《传媒》2021,(19):62-63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201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上,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他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人类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多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这一理念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古代航海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以纪录片来宣传和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将我国悠久的海洋文明史和丰厚的海洋文化资源转化为海洋文化软实力,改变我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逆差,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基于此,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拍摄出版6集纪录片《筑梦蔚蓝》,从主题意蕴、叙事策略及跨文化传播三个维度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影像表达.该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并于2021年7月以优秀成绩通过结项验收.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我国外交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指南,也是我国对外传播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传播不仅彰显了中国从整个人类的共存之道出发,构建合作共赢、共商共享的世界图景,也是推动国际协调合作的强大正能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国际传播的过程就是中国贡献全球治理智慧的过程,通过与西方的话语体系的对接,从而形成中外相互融通的话语传播体系.其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传播格局,营造国际环境,进而探索传播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张晓  徐庆群 《传媒》2022,(13):41-43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不断受到关注,其国际传播在国内学界成为新的学术热点。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国内媒体主动设置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的能力尚需加强。作为科技部主管、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主办的外宣期刊,《国际人才交流》积极策划相关选题,充分发挥外国专家、国际组织等优势,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中发挥了独特的舆论引导作用,贡献了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5.
刘荃 《传媒观察》2021,(3):26-29
《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在于中国电影工业的成熟,也在于中国文艺工作者在科幻文艺作品创作中为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寻求到了一条能够与西方文化对话的道路.但《流浪地球》为了突出中国人的家园情怀和仁义思想,在科学性方面表现出些许不足.文章指出,中国电影工作者还需要进一步掌握科幻电影的自身规律与要求,才能真正创作出更具思想性、艺术...  相似文献   

6.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日益成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及维护国际秩序的价值规范.本文通过全面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来源、文化内核以及实践基础,从完善国际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四个角度阐释其时代价值意蕴,提出后疫情时代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个维度,即秉持平等协商价值理念,凝聚"政治共同体"共识;建立互利双赢国际关系,共建"经济共同体"机制;共建求同存异话语体系,深化"人文共同体"内核;维护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筑牢"卫生健康共同体"防线,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理念转变为现实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9,(8):88-94
作为应对全球风险的先进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传播,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应积极在传播层面加强推广,以直观、形象化的符号转化抽象、晦涩的政治理念。通过提炼典型符号,实现符号转义,构建"视像化"场景,完成图式借用与语境置换、突显"视像化"形象刺点促成情感关联、进行意象生产以增加认同权重的具体路径,发挥视觉媒介的独特优势,谋求对外传播中政治理念与个体情境的关联,以促成对象国成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同和内化,以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实践。  相似文献   

8.
张华  李欣泽 《今传媒》2023,(4):75-78
随着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出,中国电影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积极寻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新内涵。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近年来,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电影佳作不断涌现,这些影片通过对英雄形象的刻画,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伟大精神的传承,充分发挥了电影艺术独特的思想引领功能,佐证了“共同体美学”聚焦人性、人心、人情,实现共情、共鸣、共振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10多项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申请得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支持,呈现了中国精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世界记忆项目在其纲领性文件中就明确"世界文献遗产属于所有人"。文献遗产的原始性、唯一性、系统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仅提倡国家之间共同发展,还呼吁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这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国际社会中存在对中国"和平崛起"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错误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加之我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方式上还不够完善,所以要优化传播方式,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好地宣传。  相似文献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心在于“构建”一词,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实质上是一种需要不断地付诸于具体的社会实践的理论命题。我们要从“实践”角度来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通过全球传播向全球民众传递出融合共进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在逆全球化思潮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可以为全球传播理论的发展注入新的灵魂和动力。  相似文献   

12.
管理     
《传媒》2022,(23):6-7
<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11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白皮书介绍了新时代中国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理念与实践,分享中国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成果,展望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前景。白皮书指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  相似文献   

13.
区丽媛 《传媒》2021,(22):83-84
2021年3月,由新华社中国搜索"中国好故事"数据库与复兴路上工作室联合出品的中英双语动画短视频《一杯咖啡里的脱贫故事》(Coffee Matters)走红海内外社交媒体网络.该短视频以中国云南农村脱贫事业取得成功为背景,放眼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微小主题切入宏大叙事分享中国精彩.这条三分半钟的短视频将镜头聚焦到了阿拉比卡咖啡豆全球十大种植基地之一——云南省普洱市,讲述了一颗咖啡豆的全球漫游史.与以往媒体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不同的是,新华社转变了叙述者的角度,以受众为导向,考虑中西方受众心理诉求和生活习惯,进行双向对比,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4.
构建阅读共同体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从社会连结的角度诠释了共同体的维系与发展,通过强化集体意识和价值共识,促进有机团结,实现共同体的联结,这对于构建阅读共同体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金陵图书馆萱萱故事堂为例,探索形成图书馆为引领的阅读共同体的有效路径,并提出“图书馆+”阅读共同体构建策略,以此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全民阅读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5.
巩杰  李磊 《现代传播》2022,(7):119-127
长城作为古老的民族建筑空间,在中外不同的叙事话语中,经过了纪实性、符号化、象征化、消费化和景观化的嬗变,形成了启蒙现代性、共同体意识(民族精神共同体、文化审美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视觉景观想象的文化空间转向。长城影像文化空间见证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民族影像的形象塑造和文化精神的历史嬗变,也试图探寻符号化、图像化和景观化的长城,在全球本土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文化艺术生态中的跨文化传播与传承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恐怖主义、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正在危及人类共同发展的未来时,中国向世界贡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东方智慧。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后,该理念不仅为传播学科带来了研究的新思潮,更被认为是转变我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提升国家形象,甚至重建全球传播秩序和全球认同的新的契机。学者们普遍认为,在"人类命运共同"理念下共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平等对话的新世界尤为重要,而其路径与方法这是新闻传播学科未来的方向与担当。  相似文献   

17.
于慧 《出版广角》2018,(11):82-84
《青鸟故事集》独辟蹊径,从东西文化交流使者的角度切入,用想象带领读者重回历史现场.作者以青鸟的文学形象来解释东西方之间的使者,结合历史史实多角度分析商人、翻译官作为使者的故事,并用知识和权力的关系对这一历史进行解读,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求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中国国际舆论引导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相契合的"和合"文化核心理念。为反击美国集团舆论霸权的严峻挑战,提出"形成共同价值观、画出最大同心圆、建立最大朋友圈、谋求最大公约数"的和合方略,相信中国在不远的将来一定具有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2023,(3):4-15
<正>2022年10月14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磅推出《高端访谈》栏目。关注国际焦点,洞察世界风云。一年来,《高端访谈》遍访4大洲24个城市,飞行182826公里,与41位国际政要、6位国际组织领导人展开深度对话。直面热点、深入探讨、真诚沟通,这些跳出西方“图景”的专访,深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海内外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20.
刘时雨  许静 《传媒》2023,(5):76-79
发生在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挑战。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并在多个重要场合倡导该理念。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卫生健康领域的深化延伸及生动实践,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参与全球治理指明了方向。本研究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传播情况进行了监测与分析,并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