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炳文 《新闻界》2008,(2):54-56
新闻故事化具有着明显的情节逻辑特征,表现着不可回避的偶然性本质,目前源于大众性误区的新闻"泛故事化"风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假新闻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融媒体时代,媒体格局、受众对象、传播形式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内容为王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新闻写作的要求相应变得越来越高.新闻故事化因其客观性和可读性,已成为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和实效的必要手段.在已有新闻故事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近年来部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和省级党报优秀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主流媒体如何讲好故事进行探讨,总结出好故事要有"时"有"实"有"势"有"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不少报纸都创办了人物新闻故事栏目,它将笔触伸向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平民百姓或历史名流的故事.<海南日报>也相继开设"海之南""往事"等版面,挖掘地方文化及历史资源,以讲述旧闻为主.这些"旧闻"里的人物新闻,比硬性新闻要生动轻松,有浓烈的怀旧色彩,特别能调节硬新闻的严肃性,吸引更多读者.  相似文献   

4.
顺应当代各种媒体的竞争和观众接受的需求,电视新闻界出现了这样一种节目制作理念——新闻故事化叙述,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它实际体现为“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这种电视新闻故事化现象是对传统新闻传播形态的一种变革,在传达政令、传播信息、教育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新闻故事化叙述的做法其实是以人为本的观念在电视新闻节目发展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黄杰敏 《中国记者》2023,(3):120-123
<正>一、新闻摄影故事化依然流行何谓新闻摄影故事化?即用故事化手法报道新闻,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开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挖掘出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1]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故事化新闻摄影,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当时出于盈利及满足受教育程度不高且相对贫困的城市居民的需要,廉价报刊刊登了大量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的社会新闻图片。[2]故事化新闻摄影被认为起源于此。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故事类节目的火爆程度反映出“故事”对一个节目的重要性。 所谓新闻的故事化.用美同名记者富兰克林的话说,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人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显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简单地讲。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就是深入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并采用故事化的手法加以反映。  相似文献   

7.
侯利强  施露 《今传媒》2006,(9):61-62
新闻故事化和娱乐化已是老生常谈,四川卫视“新闻连连看”(以下简称“连连看”)却将新闻彻底走向故事和娱乐。“连连看”在新闻竞争同质化,民生新闻和娱乐新闻崛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栏目自称是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之后的“第三种新闻”,扯起“新闻连连看、看完就吃饭”的口号  相似文献   

8.
鞠新树 《记者摇篮》2009,(11):49-49
随着市场经济在各领域的渗透,媒体新闻的娱乐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大。新闻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卜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所以说,我们要认真看待新闻娱乐化,要遵循新闻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全媒体到来的今天,故事化新闻的报道方式已遍地开花,大放异彩.它不仅能满足受众多元文化的需要,将新闻内容的深刻含义以跌宕起伏的故事再现出来,使受众欲罢不能.《丹露的故事》所做的成功系列报道,再一次证明了新闻中的故事既要在采访中深挖到位,也要在写作中艺术再现.细节现"真"  相似文献   

10.
让社会新闻故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新闻采制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某一事件、某一问题,具有记录生活的纪实特点。而社会生活就是无数个这样那样的故事组成的,因此,采制好社会新闻,一定要选好故事,抓好故事,写好故事,做到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这样才能生动地反映新闻事实,才能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也才能生动真实地反映平民百姓的身边事、身边人,让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甚至要打动他们,引发他们的关注,从而达到新闻工作者以优秀作品鼓励人、教育人的目的。要使新闻故事化,我们不妨从新闻采编的角度入手,一起探讨新闻的多种手段。一、精心策划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环球人物网"视频新闻为例,认为它对网络视频新闻文化叙事的建构有三点启示:一是挖掘新闻故事中的人情味,讲述好丰富多彩的人物故事,开拓新闻报道的广度.二是碎片化展示故事中的悬念与冲突,灵活运用新闻背景,深度发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三是找准每个新闻报道的亮点以精准定位,不断创新网络视频新闻报道的表达方式,提升新闻传播的效度.  相似文献   

12.
"娱乐"一词,在"新闻娱乐倾向"和"新闻娱乐化"中的地位不可等同视之,当前很多关于新闻娱乐化的争论,很大程度上和没有很好地区分开两者有关."新闻娱乐化",是媒体以追求自身利益为目的,努力迎合大众的负面心理的现象,集中表现为媒体以夸人编造事实,煽情、炒作等作为手段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新闻娱乐化"之所以广受诟病,在于娱乐化作为媒体盈利目的而存在的事实,背离了新闻严肃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损害了人众真实,止确认识外部事物变化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像读故事一样读新闻,伴随着媒体市场化的进程,故事化写作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写作方式之一.人物语言动作的牛动刻画,事件场景的白描再现……故事化写作如果操作得当,将会成为报纸版面上一道是实实在在的"加分题",切实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但"不计成本"的追求故事,也将使媒体的公信力和品位大大折扣.  相似文献   

14.
把电视新闻做得好看,新闻故事化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新闻故事化不仅关注个体故事,新闻故事化还要以个体故事为切入点,反映他们超前的思想、情感、言论、行为和命运,从而引出能反映时代特色的重大新闻事件,让观众感受到了时代前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吴俊琦 《新闻实践》2009,(12):34-35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新闻传播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故事化倾向,新闻传播故事化与财经报道的"联姻",很快使那些原先专业性强、可读性低,过于理论化、数据化的财经新闻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6.
"双十一"消费的火爆盛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等多方面情况.本文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关"双十一"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从时间分布、版面分布、议题设置、风格框架等方面来探究《人民日报》(海外版)如何传播"双十一",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7.
杨继东 《新闻窗》2009,(5):115-116
追求新闻故事化成为新闻发展的趋势 “新闻故事化”是指运用故事化的新闻语言进行新闻报道的方法。以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的定义:“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徐丛青 《新闻世界》2011,(12):23-25
新闻“故事化”,给原本脆弱的新闻理论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对新闻概念,新闻学基础理论中的客观新闻学、新闻时新性及新闻功能观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让我们再次思考“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报道新闻的手法.这种报道手法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的"华尔街日报体"就以平民化、富于人情味的特稿报道新闻,使得新闻的报道富有故事化的情节,成为较早的新闻故事化的典范.近年来,随着我国民生新闻的发展、都市报和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涌现,新闻故事化的报道手法有了进一步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新闻故事化成为记者们经常运用的一种电视新闻报道形式.下面,笔者以福建电视台<新闻启示录>报道福建省南安市"回归创业工程"的新闻评论<回归创业互利双赢>为例,谈一谈故事化在新闻深度报道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