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雪  王天浩 《传媒》2021,(6):33-35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我国大江南北.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央视频推出《疫情24小时》慢直播,亿万网友化身"云监工"参与其中,带来了"现象级"的传播效果.慢直播节目样态首次出现在重大公共事件报道中,可谓是一种传播创新实践.本文以央视频《疫情24小时》为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慢直播作为传播创新实践所带来的成效与影响,归纳主流媒体重大公共事件报道的策略,以期为主流媒体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2.
龙闽君  周德书 《今传媒》2021,29(4):18-20
从快直播发展到如今的慢直播,其不仅可以应用在旅游报道领域,也可以应用在文化传播领域,比起以往的快直播,慢直播以其即拍即播、无人为干预、自然态记录的长视频报道形式成为2020年"最火直播",广受好评。慢直播一定程度上是监控的再升级,不只传媒行业,慢直播将会参与各行各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将从监控的劣势来探讨慢直播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李悦悦 《传媒》2021,(2):70-72
自2020年1月27日晚开始,"央视频"开通对火神山医院建造过程的实时直播,直播时长达24小时以上,实时在线人数过千万,慢直播的概念进入传媒行业的视野当中.基于实景拍摄的慢直播其发展前景如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本文就火神山医院引发网络"云监工"现象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传播仪式观的视角,对央视频的"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进行研究,通过对传播仪式观和仪式化传播的内涵解读,分析央视频"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中仪式化传播的实践与价值,以期帮助当下的媒体在开展传播活动时更好地运用仪式化传播.  相似文献   

5.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央视频《疫情二十四小时》慢直播成为疫情特殊时期的情感寄托,超一亿网友"云监工"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造直播"。云监工"作为"慢直播"和"饭圈文化"融合的产物,起到了"陪伴式"社交的功能,成为一个独特的集体记忆和媒介事件。文章认为"云监工"们通过命名投射情感、通过拼贴的再创作进行情感参与、通过应援表达情感支持,起到了表达和传播情感、释放紧张情绪、构建共同"抗疫"的群体感和身份认同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建磊  冯楷 《传媒》2022,(3):51-54
网络直播具有成本低廉、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等特点.作为媒介的网络直播注重奇观化的表演逻辑,作为工具的网络直播则强调高效带货的变现逻辑.在5G时代,网络直播平台不断演进和更迭其定位,通过"直播+"战略与电商、教育、演艺、医疗等行业融合发展,成为高效率低成本的公共数字管道,这一工具化属性的凸显,意味着未来的直播可搭载不同的产业模块,作为一种"新基建"设施发挥出更大的公共服务价值,会激发出更大的商业势能.  相似文献   

7.
对于电视新闻生产来说,新闻直播已经是一种常态化的节目形态。但是面对不断变化的传媒生态,尤其是移动互联时代对传统新闻生产的渗透和覆盖,新闻直播的理念及操作需要做出调整。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今天的新闻直播可从新闻生产链的两端入手,一方面通过拥抱新技术来解决内容聚合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精准了解受众来解决内容的分发问题,这样的操作路径或许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8.
"快手"直播、短视频平台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媒体平台,它是每个大众的"舞台"。"快手"直播、短视频平台避免了身份、地位的限制,每位公众均有机会参与。同时,该直播、短视频平台管理良好,通过形形色色主题直播、短视频,为民众解决了生活中诸多困扰。"快手"直播、短视频平台所传递的正能量正是推进当前前进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全民网络直播时代,出版业得以利用更多元的方式呈现内容,从而不断获得关注.但是出版业如何利用直播这一载体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内容变现还不成熟.以利润杠杆为视角,从营销杠杆、渠道杠杆、技术杠杆三个维度分析"出版+直播"的运营机制,借鉴当前行业中的成功经验,进而提出"出版+直播"发展与变革的要点,以实现出版产品最优化、出版传播最专化、出版服务最精化,完善"出版+直播"的动力机制和盈利模式,为出版业探索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尹心航 《东南传播》2017,(12):133-135
随着网络直播如火如荼的发展,直播作为一种营销媒介被直播平台和商家经营起来,以"直播+品牌+发布会"、深入体验和实体店直播为主的形式展开。从商家在直播前的创造性策划到直播过程中出现的新课题、新思路再到直播后的二次传播,生产、消费、受众及市场中的每一环节都在商家和用户之间形成了强烈的互动性。在这种"创意闭环"的众包式营销直播下商家更了解消费者的背景,实现了话语权的下放,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沟通与协商。商家所设计的产品将更具有创造性、个性化,一种区别于传统大规模工业机械化式的生产模式逐渐走近我们的生活,并推动媒介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丁江 《新闻传播》2012,(6):80-82
无论哪个主持人,第一次面对直播时,多少都会有一种凛然的决绝感,这种决绝感具体体现就是时时刻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你:"这是直播,不能出错,一旦出错无法挽回。"尤其当你主持的是一档被赋予"党和政府喉舌"称号的新闻直播节目时,这更像身边有一颗不知何时爆炸的炸弹一样,给你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不少主持人即便直播了多年,但对这种感觉一直无法消除,因此直播对这他们来说永远都是折磨、是噩梦;而对于另外一些主持人则觉得直播非但不是折磨、噩梦,而是享受,他们  相似文献   

12.
郑婷 《新闻世界》2013,(3):68-70
网络不断发展,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新媒体不断产生,而每一种形式的传播都离不开图片,离不开文字。其中,网络图文直播便是一种新的直播形式。这种图文直播的形式迅速、客观、精准,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众多竞争的形式中脱颖而出并稳步发展,逐步完善。本文介绍了网络图文直播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其基本特点、应用及其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陈丹 《声屏世界》2022,(2):53-55
带货直播作为依托互联网平台的一种线上营销模式,是人、货、场三者的有机统一,人统领了货和场的发展取向.带货主播以其个人风格魅力吸引了观众流量,并将之固化为粉丝,打造了专属的粉圈.粉丝经济伴随着直播带货走向成熟,具有粉圈属性的消费者以独特的"粉丝情结"对带货主播产生了"我们"的情感,不断推动着主播向"明星化"转型.文章基于...  相似文献   

14.
<正>围观无聊看似填补了一段空白,其实根本无法遣散盘踞在心底的无聊。一段直播过后,我们置身的世界还是那个模样。社交平台上的"无聊直播"正在走红,线上直播吃饭、睡觉、遛狗、发呆……有媒体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直播,不是为了追寻刺激,而是在看无聊,凸显了年轻一代的孤独。对于"主播"们而言,直播是一种无门槛的情绪释放通道。将自己吃饭发呆直播出去,就跟从前在朋友圈中吐  相似文献   

15.
<正>全民直播时代来临,日用户逾2000万人"不要送东西了,你们有钱还不如去买零食吃……"手机屏幕上,中国女子游泳队运动员傅园慧看着粉丝送的"游艇""跑车"等虚拟礼物不断刷屏时说。原来,"洪荒少女"在奥运期间做客某直播平台,与粉丝互动,截至直播结束,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00万人。不只是傅园慧,张继科、宁泽涛、秦凯、何姿等奥运明星们也参与了奥运系列直播。奥运明星直播让在线直播又火了一把,相关直播平台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直播,是指电视记者在事件现场,利用电视设备以完全纪实的手法,把现场情景同步传播给广大受众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是一种相对于新闻录播而言的重要播报方式。"直播"较之"录播",更具有传播迅速及时、信息丰富真实、现  相似文献   

17.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之于社会的改造性力量,主要通过赋权一般大众而实现.普通用户成为网络主播,实现生产转向,即从传统的"固定内容"生产到作为关系表达的"流动内容"生产.这打破了"内容即资讯"的单一传播理念,带来了内容范式的革新.作为一种时空"拼贴"与"镶嵌"技术,网络直播的核心逻辑是关系搭建,它通过异域时空的同在、拼接与嵌入,使前技术时代"完整的身体"在直播平台中回归、复位,不仅实现现实社会关系的"上网"与重构,还使新型网络社会关系得以组建.同时,拥有完整身体的网络直播通过复现生活场景,成为一种地地道道的"关系型媒介",为情感满足和新媒体经济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网络直播方兴未艾之时,造假、炒作等各种直播乱象也不断出现。本文以凉山"伪公益"事件和"吴永宁坠亡"事件为例,分析景观社会里网络直播下的过度娱乐化及看客的围观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最后,文章提出,应坚持正面舆论导向,加强对网络直播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网络直播是互联网技术和资本力量双重作用下产生的景观,其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模式和视觉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青睐。尤其是受到疫情的影响,网络直播带货更是2020年的最大"风口"。本文基于德波的景观社会的理论视角,探讨以网络直播为代表的新媒介形态作为一种景观呈现形式,如何加剧了景观的弥散与渗透,其火爆背后的表层和深层逻辑如何,技术支撑和资本运作下网络直播如何塑造景观以"迷惑"受众产生消费。  相似文献   

20.
尚烨 《传媒》2017,(23):43-4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与普及,互联网正在全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并对传统世界进行着颠覆性的改造.这一过程催生了许多依托于互联网载体而生长的群体及文化."网络直播"就是汇集多元众生相的互联网生态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然而,由于网络直播平台属于一种新型社交媒介,因此,相应的监管尚不规范,加之资本的追逐,金钱与名望对网络主播的刺激,导致很多网络直播平台主播为了成为网络红人(简称"网红"),不断制造各种媒体轰动事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基于此背景,笔者在对网络直播发展现状进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直播中的传播者、信息、受众等在网络直播中存在的失范现象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当前网络监管的现状,并从提升技术监管、明确管理主体责任、加大法律监管的频度和力度等三个方面对网络直播的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