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从小学会在实践中主动地收集信息、获取知识,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对学生的学习乃至终身的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动手收集信息并学会及时处理信息。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点滴感想。  相似文献   

2.
洪梅 《成才之路》2013,(30):94-94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打破本本壁垒,因而在教学中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收集信息呢?  相似文献   

3.
问题一:学生停留于资料收集层面,不善分析,提炼。 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收集和分析、处理信息是实施交流过程中必要环节。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收集信息比较容易,因而积极性也较高,收获也较大,但一旦进入分析、处理信息阶段,学生就显得相对低沉,因为,这一阶段比较困难,属于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对此我有切身体会:在完成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的《愚溪诗序》的教学后,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语文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调动学生  相似文献   

5.
蒋翠花 《考试周刊》2011,(85):52-5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当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自觉探索知识的能力,良好的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信息,老师应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相似文献   

6.
潘善猛 《广西教育》2012,(38):26-27
近年来,中考语文越来越注重引进生活“之源”,反映社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如在2008—2010年中考试题中,各省市涉及的社会热点类话题包括汶川地震、奥运会、世界粮食危机、环境污染治理、全球气温升高、塑料袋使用等,这类话题分布于试卷的各个考点之中。这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社会最新信息的学科特点,与新课改的精神一脉相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地突破文本,广泛地收集生活中的社会信息,在语文课堂中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体验式语文学习活动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把握体验要素,提升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8.
语文开放式教学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把要求学生学习掌握教材知识和指导学生获取课外知识信息的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与合作的能力。在开放式的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具有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层次: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所指的信息应该是特指和某个命题或主题相关的资料 ,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呢 ?1 收集信息的途径确立学生收集信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本文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自身教育实践,从兴趣激发、方法指导、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在现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及提高审美的重要方式,这一要求直接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忽视阅读能力的缺陷进行了补充,也肯定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兴趣及阅读心情的培养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黄燕 《考试周刊》2014,(64):35-36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已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作者就教学实践中的两个案例,结合教学中的点滴感悟,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资料收集"重收集、轻运用"的问题,通过诊断分析,进而提出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13.
陈海燕 《课外阅读》2010,(11):185-185,202
体验式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下面我从一方面来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14.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由课堂到课堂、由课本到课本的问题,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而且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信息进行搜集与处理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搜集与处理信息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刘德伟 《课外阅读》2011,(12):356-357
高科技广泛应用、迅猛发展的今天,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人在信息社会能否立足和发展的关键。它正越来越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一项重要能力。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虽已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倡学生查找资料,但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忽视培养获取、解读信息的策略和方法方面的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综合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我们的语文教学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新变化,鼓励学生广泛收集各种信息源,开阔眼界,获得识别、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刘慧 《吉林教育》2006,(9):52-52
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一阅读理解,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解释、整理、归类、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学习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我想首先应该是拓宽语文课程资源,树立大语文观。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堂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之问融合的语文资源体系,以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基于以上认识,再加上“大读写”理念的学习,我在教学中尝试着围绕课内教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习惯 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培养查找资料、及时收集信息的好习惯,这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是很有意义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收集资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习视野,启迪思维,陶冶性情,提高学习效率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有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渗透于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识加工而获得能力的过程。生物学教学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学技能 ,而且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正是完成这些任务的一条良好途径。下面谈谈我的粗浅体会 :1 信息的收集学生收集信息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合作学习,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