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物权私有私益为基础的中国藏书思想及以物权公有公益为基础的西方图书馆思想在晚清时期交汇,至民国初年互为融合、共同发展.《清代藏书思想研究》在全面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全新的“藏与用”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揭示了清代藏书收集理论与方法、清代藏书的保存与保护、清代藏书的开放流通等问题,较好地还原了历史文化和学术思想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2.
黄萱因"门风家学之优美",被选聘为陈寅恪的助教,帮助他学术研究14载.期间,她购买了大量书籍,逝后,藏书被无偿赠予厦门市图书馆.探析其藏书风范和特色、藏书思想及价值,可知黄萱藏书是研究陈寅恪后期历史研究方法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章Fang 《图书馆》1996,(1):49-50
该文分析了省级公共图书馆目前藏书组织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强调藏书布局思想变革的重要性,提出藏书布局调整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书院藏书概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东发  钟洪  王波 《图书馆》2001,(1):70-75
概要地回顾了书院藏书的形成历史与发展脉络,分析了书院藏书的来源,特点,管理,利用及藏书建筑之后,充分肯字了书院藏书在文化史及藏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江西古代书院藏书事业尝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素称人之乡,在书院建设方面享有盛名,作为书院“三大事业”之一的藏书事业亦独具特色。对一千多年来历代江西书院的藏书特色及发展、藏书来源、保管和借阅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皇室藏书作为我国古代藏书的主体,它的使用在我国藏书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皇室成员、大臣、平民百姓对藏书的使用,以及藏书地点家具的摆放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古代皇室藏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藏书整理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由统一到分裂,再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就在这种频于战事的时期,藏书事业仍在缓慢的向前发展。官府藏书起伏不定,但对佛道经典的收藏乃是这一时期的特色。私人藏书分布较广,其中心逐渐南移。官府私家不仅重藏,而且重整理与利用,藏以致用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范钦和鲍廷博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为古代的藏书事业和书籍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藏书目的、藏书范围、藏书管理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两人在藏书思想及藏书实践上的差异,以及他们对现代藏书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国古代官府藏书与私家藏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要地回顾了官府藏书和私家藏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及缺陷;在论述官藏和私藏之间的密切联系与相互影响的同时,特别肯定了清乾隆皇帝对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关注、鼓励与利用;最后指出,取之不尽的文献资源在民间.  相似文献   

10.
妻子与母亲的双重身份使女性对藏书有着男性不可替代的作用,女性藏书是浙江藏书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浙江南宋至近代的女性藏书历史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南宋是浙江藏书大发展之际,女性藏书亦发轫于此时;明清是浙江女性藏书的发展与高峰期,不仅女性藏书家人数达到史上最高峰,且涌现出推动藏书发展的幕后藏书女性;民国时期是浙江女性藏书的质变与飞跃期,出现独立的女性藏书家与女性无偿捐献藏书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
王同愈是一位著名的苏州藏书家,主要活动于民国时期,其新旧并蓄、中西兼顾的藏书思想,在中国近代藏书史上极具代表性.本文试图以王同愈为例,折射近代藏书家的藏书活动以及藏书观念的转变.首先,文章简要介绍王同愈及其藏书活动,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藏书特色,进而分析其主要的藏书思想.最后,简要点评王同愈在近代藏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毛晋作为我国古代著名藏书家和出版家,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藏书史和出版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采用文献调研法,通过对毛晋藏书及出版思想活动的研究,梳理出毛晋的藏书及出版思想为:珍爱图书、广求古籍、求真务实、藏书致用。毛晋的藏书及出版思想对我国现代图书馆的馆藏建设、读者服务、书目整理及史志编纂均有重大启示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为我国公私藏书的转型阶段,藏书开放思想占据主流地位.藏书家围绕服务社会、服务民众,提高全民素质这一目的孜孜以求,私人藏书与国家、学校藏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推动学术研究、弘扬中华文化、保存珍贵典籍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藏书发展稳定状态理论与高校馆藏书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简述了藏书发展稳定状态理论的由来及对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启示;论述了如何运用该理论来确保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海源阁藏书研究》从海源阁形成及主人生平思想的研究入手,注重藏书版本的鉴定、编目刻书抄书实践,在充分调查基础上运用数据图表、比较等方法,对海源阁藏书的收集、保藏、抄刻、利用、亡佚情况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基本摸清了杨氏藏书的真实底蕴,是中国私家藏书研究的典范之作。参考文献1。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美国全作藏书建设的历史沿革,分析了其合作藏书建设演变与发展过程,指出了其成功合作藏书 建设的历史背景及原则,不同学科不同类型资料的最佳合作藏书建设类型和促进合作书建设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庄清 《图书馆》1992,(2):43-44
图书馆藏书再选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藏书的复选与剔除,现代图书馆职能和观念的转变,把那种“大而全”的藏书建设思想彻底摒弃,代之以精悍有力的图书馆。因此,进行藏书的再选择显得十分必要。一、图书再选择理论的由来与发展早在1930年,英国图书馆学家布朗指出:图书馆的任务在于仔细地选收图书,並同样仔细地剔除全部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社会格局发生剧烈变化,文章以近代江苏藏书家群体为中心,在历史语境的视角下,探讨江苏私家藏书在近代时期的发展特征及其社会流向。从空间维度上,近代江苏私家藏书群体呈现出聚集分布于长江以南的苏南地区,尤以苏州最为密集的空间特征;从时序维度上,在对清代繁荣的私家藏书文化传统之余风的承续和在巨大的历史惯性的驱动下,江苏地区的私家藏书呈现出在近代前、中期的短暂繁荣后,由盛转衰的时序特征;江苏藏书家的藏书思想与特点则更体现出“藏为公用”“藏用并重”和“工商实业家成为新兴藏书家群体”的近代化的时代特征。在考证梳理江苏私家藏书主要流向的基础上,利用可视化的桑基图动态揭示了江苏私家藏书通过“出售”“捐赠”“散佚”等途径的社会流向脉络,展现了在近代公私藏书的隆替演变中,私家藏书从长期聚集发展于江苏的区域性特征,到其藏书流向全国南北各地,甚至东流西布于海外,从高度集中逐渐向公开化发展的化私藏为公藏的流散历史,为探究近代中国社会文化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傅增湘作为藏书大家,同时在文献学方面也颇有成就,无论是藏书成果还是文献学成就,傅氏所做的努力和贡献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产。整理近二十年来关于傅增湘的研究成果,大致将傅增湘研究分为藏书事业、文献学思想及成就、其他相关研究三个大方面进行探讨,力求对傅增湘藏书思想、文献学思想、文献学成就及其给后人所作的贡献等作相应梳理,以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私人藏书在保存和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回顾各代藏书家“储书供众”的思想和藏书家开放私藏的具体事例基础上,简要总结了私人藏书致用开放的方式以及影响,从而了解我国古代私人藏书的致用与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