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合作、助人、分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重视和加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中认知和行为之间存在着明  相似文献   

2.
分享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形成道德的基础。通过创设糖果分享、玩具分享和奖品分享3种情景,对农村3-5岁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幼儿的分享水平较低,分享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玩具分享上存在性别和是否独生的差异,不存在年龄差异;糖果分享和奖品分享上存在年龄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和是否独生上的差异。基于对农村3-5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分析,进一步提出提高农村幼儿分享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现状,采用问卷法对宝鸡市589名中职生进行调查,发现:(1)中职生亲社会行为各类型的发生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助人行为发生频率最高,其次为合作、分享行为,安慰行为发生频率最低;(2)中职生的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助人和合作行为;(3)家庭经济条件不同的中职生助人、分享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关系不同的中职生合作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独生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是他们一生中进入社会,扩大人际联系的第一步.为人"谦让"则是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矛盾的关键.我们试图通过这一调查,了解分析小班独生幼儿在"谦让"行为方面的特点,揭示影响幼儿"谦让"行为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施行教育提供依据.二、方法(一)调查对象:选择本园日托小乙班的29名3岁半—4岁半独生幼儿进行典型调查,由本班的两位老师任调查者.(二)调查内容:调查幼儿谦让玩具和分享食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杭州市114名7~11岁儿童为被试,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考察了小学儿童助人、合作、分享、安慰四种亲社会行为类型的行为意愿,探讨了儿童在四种亲社会行为上的年龄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7~11岁儿童助人、分享和安慰行为意愿呈下降趋势,而合作行为意愿不存在年龄差异;女生的安慰行为意愿显著高于男生,其余亲社会行为类型上没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根据人口自身的发展规律、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情况、人口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情况作出的科学决策。文章针对"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父母的二孩生育意向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68.3%的家庭有二孩生育意向,父母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孩子抚养方式以及城乡分布等因素对父母的二孩生育意均向有显著影响,文章据此从社会与家庭层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敏  张丽 《成才之路》2014,(6):60-61
正"分享"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与人分享对于幼儿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需要创设分享环境,建立分享规则,家园合作,采取一致的教育态度来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培养。一、建立班级分享区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儿童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习惯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51):45-46
"独生父母"现象,是我国现代社会家庭问题研究的一项现实性内容,从计划生育时代到二孩政策实施的当今,独生父母的角色适应程度,与社会融入的强度,包括他们在家庭教养方式中自我角色的调整与适应,都成为研究我国生育政策实施背景、社会家庭组建模式、单位家庭风险承受能力、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取事件取样法对100名大、中、小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向同伴,极少指向教师;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再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和公德行为较少发生.教师通常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做出积极反应或消极反应;同伴对幼儿的合作行为多做出积极反应,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帮助行为、安慰行为多做出中性反应.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大多未得到及时强化.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取事件取样法对100名大、中、小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向同伴,极少指向教师;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再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和公德行为较少发生。教师通常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做出积极反应或消极反应;同伴对幼儿的合作行为多做出积极反应,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帮助行为、安慰行为多做出中性反应。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大多未得到及时强化。  相似文献   

11.
"全面两孩"政策之后二孩家庭将增多,二孩家庭幼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社会、家庭和幼儿自身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二孩家庭幼儿的心理表述为切入点,分析和总结二孩家庭幼儿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缺乏安全感、行为错乱、没有原则,其解决方法为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建立平等的相处规则。  相似文献   

12.
"二孩"背景下如何培养幼儿分享与谦让的品德行为习惯是摆在幼儿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分享与谦让品德习惯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与他人合作相处的重要品行,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基于"二孩"背景如何培养幼儿分享与谦让习惯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合作、助人、分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重视和加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中认知和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现象。如,幼儿嘴上说“游戏时小朋友应当相互谦让”,可一玩起来谁也不让谁;幼儿知道“要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可面对跌倒在地的同伴却视而不见。幼儿亲社会言与行严重脱节,只会嘴上说,到了该做的时候却做不出来。这在幼儿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多数教师也反映,如今的孩子只知关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运用情境实验法(询问任务和信息采纳任务)对某市81名4~5岁幼儿的基于三种亲社会特质(爱助人、爱合作与讲公德)的选择性信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4岁幼儿能够选择性信任具有爱助人或爱合作特质的信息提供者,而5岁幼儿则对三种亲社会特质都能够做出选择性信任;4岁与5岁幼儿的选择性信任存在差异,5岁幼儿的正确率(选择信任...  相似文献   

15.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关注一孩家庭与二孩家庭的家庭养育、儿童社会适应及影响机制对改善不同子女数量家庭中子女教养、促进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整群抽样,对6省市共2523个一孩家庭和3099个二孩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一孩家庭的家庭适应性、积极教养显著好于二孩家庭,一孩家庭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显著低于二孩家庭儿童;(2)积极教养在家庭环境和儿童社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3)一孩家庭中积极教养的中介作用显著高于二孩家庭,一孩家庭儿童更易受到积极教养中介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2011年起,我国的生育政策逐渐由"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三孩政策"和鼓励生育,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转变为非独生子女家庭。面对二孩的到来,大孩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与疏解,可能会抵触弟弟妹妹的出现,极易出现心理障碍。家长面对家庭结构的变化,在养育多子女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家庭教育理念亟待更新,为此,家长要多途径学习新的家庭教育理论,主动参与大孩学校组织的家校活动,帮孩子扩大社交范围,引导其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渗透性,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素养,为大孩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亲子游戏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210名5—6岁大班幼儿(101名女孩,109名男孩)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控制家庭经济收入后,多数亲子游戏频率都与幼儿亲社会行为显著相关;体育游戏频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无显著预测作用。结论 控制家庭经济收入后,多数亲子游戏频率依旧可以正向预测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亲子游戏频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促进作用因幼儿性别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对女孩的促进作用效果优于男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于2015年10月正式公布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至2020年初,二孩的出生率大幅增长。随着二孩家庭逐渐增加,家庭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在二孩家庭中常常看到以下的场景:幼龄的老大在与老二争抢玩具、食物和父母的陪伴;又或老大对老二采取一些非亲和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还有些幼儿说出了“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不爱我了”等类似的话语。这让很多家长不禁反思:这种情况是否悖离了家庭生育二孩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孩子产生了这种想法?那么,对于二孩家庭的父母来说,在“同胞接纳”的问题上,如何有效地正确引导,达到让幼龄长子(女)更好地接纳自己的弟弟或妹妹?  相似文献   

19.
魏姗姗 《教师》2022,(5):84-86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主要围绕"从远离幼儿的生活经验转向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从抽象的理论知识灌输转向具体的社会行为引导"和"从浅显表面形式的停留转向深入本质内涵的探究"三个方面来阐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5):114-122
近四十年来,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生育决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人口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利用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检测数据对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普遍较低;年龄、户口性质、一孩性别等人口特征因素,均会对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社会和家庭双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也会影响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社会公共服务的享受程度,也会极大地影响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因此,应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职业女性二孩生育制度、加强"全面二孩"政策的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