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国黑人女作家伯纳丁·埃瓦雷斯托在其创作的奴隶叙事小说《金色的根》中重新探讨了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历史及影响问题.作者在本书中通过假想黑人和白人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的身份发生颠倒的故事,重新书写历史.本文将该小说放在战后黑人书写潮流的背景下,从小说的非自然叙事手法为切入点,探讨小说中不可能的故事世界和非自然的叙述行为,继而探...  相似文献   

2.
王育烽  侯志勇 《文教资料》2007,(23):117-118
透过分析《贝尼托·切莱诺》中黑人奴隶和白人船长贝尼托·切莱诺所用的语言策略来解读这篇中篇小说,指出黑人奴隶没有被自己的母语所限制,他们通过掌握"主人"的语言来实现自己对主人的控制的反抗,同时讽刺了白人殖民主义者对黑人的贬低。  相似文献   

3.
王苗苗 《考试周刊》2010,(40):31-32
南非作家J.M.库切因获得2003年诺贝尔文学而一举成名。其作品也揭开了人类多种文明间相互冲突的疮疤。本文通过分析库切小说《耻》中代表人物——白人和黑人的举止言行,说明在殖民者失去种族歧视权、失去统治权的社会里,白人对生活的失望和迷茫。殖民主义者在给被殖民主义者造成损害的同时.也害了自己.致使其后代来为其过去的罪恶而赎罪。而黑人被殖民者本身所表现的行为是受白人殖民统治者种族压迫多年的本能的反映.最后得出结论:种族隔离时代的巨大伤痛.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都不会淡忘.更不会忘却,给南非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历史疮疤。  相似文献   

4.
南非的种族隔离历史不仅给被殖民者带来了创伤,也给殖民者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创伤。文章通过分析库切小说《耻》中主要人物的创伤性经历,比较他们所表现的创伤性症状,来解读处在南非后种族隔离时期的黑人和白人其身份如何发生置换,以及面临生存困境的白人有无创伤复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在西印度群岛建立殖民统治,他们在此开辟大规模的种植园,种植甘蔗、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来满足本土要求。而种植园里的劳作者,就是欧洲殖民者通过“三角贸易”从非洲运来的黑人奴隶。这幅1791年的漫画深刻反映了种植园里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西印度群岛的一个黑人奴隶由于生病不能工作,被殖民者扔进沸腾的糖浆中。伸出的四肢让人感到他还在发出苦苦求救的悲鸣。而殖民者迅速搅动糖浆。露出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凶相,让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6.
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内涵丰富,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西方殖民者对南部非洲土著黑人的压迫。通过后殖民理论探讨莱辛的暴力观,说明黑人的反抗是殖民者压迫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而暴力则是黑人反抗殖民者压迫的有力手段,表现了黑人的反抗意识和莱辛的暴力观。  相似文献   

7.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他也是布克奖的两度获得者。他获奖的力作是出版于1999年的《耻》。小说描绘了在种族隔离结束的新南非发生在白人和黑人之间的一系列可耻的事情。曾经的白人统治者失去了他们的优越地位,不得不接受来自黑人的报复行为。而曾经的被统治者黑人则通过模仿前殖民者的各种行为而逐步成为了新南非真正的主人。笔者运用后殖民主义大家霍米.芭芭的理论模仿来解读这部小说的主题。通过模仿,曾经的被殖民者学会了生存,曾经的殖民者也学会放下身份与曾经的被殖民者和谐生存。  相似文献   

8.
热带病是近代英帝国向热带地区扩张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之一。19世纪,由于西非地区白人殖民者的极高疾病死亡率,该地也被英国人冠以“白人坟墓”的称谓。起初,英国医学界奉行一种“适应病”理论来应对上述问题。然而,通过一系列的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英国医学界逐渐认为白人在体质上无法适应“不健康”的西非热带环境,而西非黑人则对热带环境具有某种“种族免疫力”,他们不易患上那些对白人而言十分致命的热带病。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医学认识从殖民观念和殖民策略等层面影响了英帝国在西非的扩张,促使英国殖民者由以白人为主导的直接殖民模式,逐步转向依靠“土著代理人”的间接殖民模式,并塑造了最终形成的英属西非殖民地的种族结构和权力关系。此外,这种医学认识也将西非黑人对某些疾病的免疫力视为其生理和精神“缺陷”的副产品。这同样是一种对黑人身心特质的歧视性构建,是一种为英帝国扩张树立“合法性”的“权力叙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角度来解读南非作家J.M.库切的小说《耻》,通过"白人话语的丧失"、"黑人话语的重现"这两个主要层面,深刻揭示了南非后殖民时代白人与黑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展示了南非黑人的逐步崛起与各色人种趋向和谐的社会倾向。  相似文献   

10.
影片《被解放的姜戈》戏虐而巧妙地书写了美国奴隶制时期的黑人身份,其中依次出场的男性有五类:待售奴隶、自由人、奴隶贩子、曼丁哥、管家,而他们的身份位移区间分别为:待售奴隶→自由人,途径:白人购买;自由人→奴隶贩子,途径:在白人面前压迫本族裔;曼丁哥→胜者,途径:在主人面前打死对手;管家→准白人,途径:对主人忠心不二,对族裔摧残至极。女性则共有三个等级的身份:性奴→农奴→家奴,影响这些等级变迁的关键因素是其容貌和谈吐,而衡量这两种因素是否达标的终极决定者则是买卖她们的白人。由此可见,在白人宰制的语境中,黑人在"存在大链条"上的身份位移不过是一种本族裔内有关阶级变迁的伪位移。  相似文献   

11.
影片《被解放的姜戈》戏虐而巧妙地书写了美国奴隶制时期的黑人身份,其中依次出场的男性有五类:待售奴隶、自由人、奴隶贩子、曼丁哥、管家,而他们的身份位移区间分别为:待售奴隶一自由人,途径:白人购买;自由人一奴隶贩子,途径:在白人面前压迫本族裔;曼丁哥一胜者,途径:在主人面前打死对手;管家一准白人,途径:对主人忠心不二,对族裔摧残至极。女性则共有三个等级的身份:性奴一农奴一家奴,影响这些等级变迁的关键因素是其容貌和谈吐,而衡量这两种因素是否达标的终极决定者则是买卖她们的白人。由此可见,在白人宰制的语境中,黑人在“存在大链条”上的身份位移不过是一种本族裔内有关阶级变迁的伪位移。  相似文献   

12.
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意蕴丰厚,自1899年问世以来一直备受评论界关注。《黑暗的心》映射出生态扩张主义、种族主义和物种主义等殖民主义的思想意识,反映了白人殖民者对殖民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对黑人的残酷剥削与压榨以及殖民主义造成的种族之间的隔阂与冲突。对《黑暗的心》的后殖民生态视角解读颠覆了殖民主义话语的立论根基,直面“种际正义”的主题,呼吁构建种族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理查德·赖特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美国非裔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其被誉为20世纪版奴隶叙述文体的自传作品《黑孩子》自1945年出版伊始,就登上最畅销书榜的头名,并获得评论界的如潮好评。在这部经典之作中,赖特用蘸满血泪悲愤的笔触,通过我与自我,我与他人及我与时代三维事实的交融书写,再现南方种族主义猖獗之下黑人群体穷困和窒息的非人生存境遇,严正控诉种族隔离制度对黑人生命和灵魂的践踏,鞭笞白人优越至上信条的罪恶,并映现黑人群体对充满尊严和人性的自由平等世界的希冀和追寻。  相似文献   

14.
库切在对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家笛福的经典作品《鲁滨逊漂流记》的后现代改写小说《福》中,选取女性叙述视角,竭力为边缘人物和弱势群体寻找话语权力。研究发现,原本处于权力边缘的女性和黑人男性地位得到提升,白人男性权威受到质疑,库切通过作品中人物身份和地位的变化揭露了被殖民者的反抗与成长,并流露出去殖民化的写作主张。  相似文献   

15.
黑人是南非的主要居民,早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他们已在这里生活了许多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占领了整个南非地区.1910年5月,作为英国自治领的南非联邦成立,当时的联邦宪法规定只有白人享有政治权力.这样,南非的黑人在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土地上,不仅失去了家园,而且还失去了政治权力.“非国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种族反写”揭示帝国的边缘借用了英语书写来颠覆英国书写的历史来书写本民族文学新篇章的过程。小说《耻》的作者借用了种族反写,将黑人和白人进行置换,白人不再拥有奴役和支配黑人的权利,黑人具有支配、剥削白人的冲动和能力,体现白人压迫黑人的历史已被颠覆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其背景为20世纪中期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南非。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的反对人类中心论,反对男性中心论和强调环境种族正义这三个观点出发,解读了该小说中人类对自然的破环,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白人殖民者对黑人的歧视这三个方面,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理性地对待种族歧视,最终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潘昊昕 《文教资料》2011,(23):30-32
美国奴隶制下的黑人奴隶们过着十分凄惨的生活,面对这一现实.早期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白人对这种罪恶行径进行揭露和鞭挞.亦曾采取一些行动去反对奴隶制度。即便如此,大部分白人对黑人仍存在根深蒂固的歧视,一种源于肤色的歧视。而令人发指的是,一部分黑人亦是推动奴隶贸易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托尼.莫里森的力作《宠儿》是一部极具叙述特色的长篇小说。通过采用主要由倒叙构成的时间倒错和重复型叙事频率叙述故事,莫里森独具匠心地挖掘了那一段因白人话语霸权的压制而不为人知的历史,有力地揭示了罪恶的奴隶制度给黑人奴隶及其后代所造成的巨大精神创伤,引导了人们关注仍处于边缘地带的非裔美国人。  相似文献   

20.
黑人在美国社会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美国内战前黑人没有任何自由,被迫悲惨地沦为奴隶,受到非人的待遇。美国内战期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黑人获得了人身自由,但是社会上始终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心理,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受教育,黑人都没有与白人一样的机会和待遇,政治上更是毫无地位可言。在这一情况下,社会上出现了普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