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地方立法的质量关系到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当前,我国地方立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地方立法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地方立法程序问题。要努力克服地方立法程序中的各种问题,完善地方立法程序,从而使地方立法程序运作得更加合理、民主、科学。  相似文献   

2.
中央教育立法能够带动地方教育立法的展开,同时,反过来地方教育立法的探索能够为中央教育立法提供有益经验,两者之间应该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西省地方教育立法的步伐不断加快,成绩显著。但和其他发达省份存在明显的差距。地方教育法规体系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完善。为适应本省教育发展的状况,有必要适度先行地方教育立法,突出地方特色;完善地方教育立法程序;建立立法质量跟踪问效制度,建立完善的地方性教育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央教育立法能够带动地方教育立法的展开,同时,反过来地方教育立法的探索能够为中央教育立法提供有益经验,两者之间应该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西省地方教育立法的步伐不断加快,成绩显著。但和其他发达省份存在明显的差距。地方教育法规体系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完善。为适应本省教育发展的状况,有必要适度先行性的地方教育立法,突出地方特色;完善地方教育立法程序;建立立法质量跟踪问效制度,建立完善的地方性教育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需要法律支持,开发需要法治,法治促进开发。西部大开发中的地方立法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设计好相应的地方立法项目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关键,为此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突破。西部大开发中的地方立法,应该有符合地区实际的框架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赋予地方立法权,在中央领导下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我国立法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地方立法分实施性、自主性和民族自治三种立法类型。坚持法制统一,突出地方特色,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民为本、立法为民是地方立法要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立法公开是指将立法活动的各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成果向社会公开。建立和健全立法公开制度对于加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推进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立法公开存在的根据、遵循的原则、界定的范围和选择的方式,都是我们必须明确的问题。在我国立法公开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采取可行的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在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标准上,美国采取"影响范围"标准,较好地解决了美国联邦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立法权限划分问题。相比之下,中国采取"重要程度"标准来实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立法权限的划分,由此导致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划分不清、相互抵牾等诸多问题。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转而采用"影响范围"标准。至于对各项事务"影响范围"的判断,则需要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进行制度性构建。  相似文献   

8.
地方立法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立法工作中,需要解除思想上的禁区,处理好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的关系以及立法的可操作性、标准化及程序等问题,以确保地方立法的正确实施,推动社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9.
案件代理困境让立法诊所成为法律诊所教学中的一种选择,地方立法的快速发展为地方立法诊所课程开设提供了基础。以地方立法实践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启发式教学与小组式学习有机结合,“双联合”的教学师资团队,多元化的教学效果是地方立法诊所教育的特点。要深化地方立法项目诊所教学改革,可从建立介入地方立法实践的渠道,完善地方立法诊所课程的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评价内容与方法以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地方人大的法规立项与法规起草机制与程序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地方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僭越了地方人大的立法主导权,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地方立法模式,容易导致地方立法部门利益化。因此,要完善地方人大的法规立项与法规起草机制和程序,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法规立项与法规起草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的公共数据开放立法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关地方立法呈现出立法数量较少但呈增长趋势、立法名称多样化、立法模式多元化的特点。从责任主体、开放范围、开放形式、开放程序、制度保障、法律责任等方面对七部代表性地方立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公共数据开放领域的地方立法在形式上存在缺乏专门立法、立法名称导致规制范围限缩、立法效力层级偏低等问题,在内容上存在责任主体范围过窄、开放范围不确定、开放形式和程序不完善、制度保障不健全等不足。以上问题需要通过制定公共数据开放专门立法、扩大责任主体范围和开放范围、完善开放形式及开放程序、加强制度保障建设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行政立法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且得到了法律文本的支撑。回顾历史,行政立法在本源上来自议会的授权。那么行政立法的正当性基础根本应在回归到委任立法上,并同时通过事前立法控制、事中程序规制和事后司法监督等方式补强其正当性。最后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需要,立法主体可以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较大的市地方立法的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大的市地方立法是我国一元多级立法体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立法主体(中央立法主体和省级立法主体)在立法原则、立法权限以及立法程序等方面有一定的区别,它的特色是:在立法原则上突出坚持维护法制统一和尊严与保持地方特色之间的关系;在立法权限上强调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和补充;在立法程度上允许保留与中央立法有所不同的审议次数和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方性立法程序因法律依据较为原则存有诸多问题。笔者按立法程序分阶段分析问题所在,提出完善地方立法规划、计划的编制程序,发挥立法机关的主导作用,审议法规时要求专门委员会组织草案解读等完善立法程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单行条例-从内蒙古自治区单行条例立法现存问题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行条例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法律依据之一,现行单行条例在立法实践中存在很多缺陷,主要表现在:单行条例立法总量少、立法层次低,立法主体范围窄,具体内容缺少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立法程序不完善等。我们应加强单行条例立法工作,提高立法层次,扩大立法主体的范围,在单行条例中增加自治地方自治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加强单行条例立法程序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相似文献   

16.
对行政立法制度实施控制,是行政法治的基本要求。其中通过程序的设置对行政立法进行过程控制尤为必要。建立“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行政立法程序模式,是实现对行政立法权有效控制的必然选择。要实现行改立法程序公正与效率的价值追求,行之有效的民主参与和立法公开将是目标实现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地方立法准备阶段必须理顺党与人大、人大与政府、人大内部相关机构之间、立法专门机关与民众民意、多元参与主体、地方立法与客观实际、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立法准备程序与正式立法程序、法在准备阶段的立、改、废等八个方面基本关系,以便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准备阶段的功能,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效率。  相似文献   

18.
对行政立法制度实施控制,是行政法治的基本要求.其中通过程序的设置对行政立法进行过程控制尤为必要.建立"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行政立法程序模式,是实现对行政立法权有效控制的必然选择.要实现行政立法程序公正与效率的价值追求,行之有效的民主参与和立法公开将是目标实现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对行政立法制度实施控制,是行政法治的基本要求。其中通过程序的设置对行政立法进行过程控制尤为必要。建立“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行政立法程序模式,是实现对行政立法权有效控制的必然选择。要实现行政立法程序公正与效率的价值追求,行之有效的民主参与和立法公开将是目标实现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地方教育立法过程一般分为提案、审议讨论、表决通过、公布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应遵守相应的程序,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在地方教育立法过程中,除了地方政府、地方人大、教育机构及学校团体,其他新闻媒介、利益团体、利害关系人、专家学者及民众意见等都可能对教育立法过程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各个省市之间教育立法的协调问题。区域间的立法协调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加以解决,一是进行联合立法,二是联合制定规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