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张平 《传媒》2017,(10)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快新闻"呈现出一种碎片化和同质化的传播特点,给受众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增加受众负担,甚至使受众产生抵触情绪."快新闻"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优势逐渐淡化,发展矛盾愈发明显.与"快新闻"相对的是"慢新闻",制作用时较"快新闻"长,但是能够针对某事某物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体现更深层次的内容.与信息杂乱、快速传播的"快新闻"相比,"慢新闻"能够很好地打破当前报纸的同质化竞争局势,还原新闻本质,秉持新闻准则和道德,更好地维护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注意到"慢新闻"的独特性,《楚天都市报》于6年前推出"慢新闻"新闻板块——万象版,利用"慢新闻"吸引读者.《楚天都市报》十分重视"慢新闻",将其安排在封底板块,并在其官方网站上建立"万象"模块,融合新旧媒体优势,共同打造了包罗万象、揭露背后故事的"慢新闻".笔者以《楚天都市报》为例,探索都市报"慢新闻"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2.
刘燕 《新闻爱好者》2008,(11):129-129
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读者渐渐习惯了以“读图”的方式接受信息。图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受众的眼球,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是任何语言的描绘都无法企及的。对于面向广大市民读者的都市报来说,头版是封面,是报纸内在信息的外在反映,是能否吸引读者购买阅读的关键,能否将“视觉规律”等原理应用于版式设计上,在报纸的“脸面”上下工夫,运用新闻图片尽可能占有受众的视线,在接触环节上凝聚受众注意力资源是都市报赢得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广播电视“说新闻”类的节目逐渐增多,不少优秀的“说新闻”节目受到受众的喜爱。但是有的“说新闻”节目还有一些不足,试分析如下。一、一味追求语速快。有的“说新闻”节目,一味追求语速快,认为只有说得快才能说明嘴皮子溜。殊不知,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大脑也有一个反应过程,开机关枪式的语速令受众费解,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说新闻的语速应该以受众感到舒服、听得清楚为标准,这个标  相似文献   

4.
都市报怎样打好“主流新闻”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类报纸创办初期打的都是“市民牌”,从新闻题材的选择到写作,都体现一个“软”字。随着都市类报纸的发展,相对老牌的都市报和新创办的都市类报纸都开始举起“主流新闻”大牌。这种定位的调整,说明都市类报纸已经意识到“主流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力;通过这种调整,为进一步占据市场争得了主动。但对都市类报纸来说, 打“主流新闻”牌,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尚需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融媒时代下,现场采访出现了新闻语言“短平快”的发展趋势。这与新闻受众阅读习惯变化有关,记者也有必要改变以往时期的采访报道策略,设计“短小精悍”的新闻语言,构建“平实无华”现场采访条件,加强“快中有序”的新闻语言融媒报道实践。有利于扩大新闻报道传播力,有利于促进精品内容制作,有利于满足新闻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获取需求。  相似文献   

6.
在都市报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新闻为都市报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而在同一区域中,社会新闻大多相同,该地域的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也大致相当,这导致了都市报发展的同质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雷艳 《新闻前哨》2024,(3):55-56
在信息发达、传播飞速的快阅读时代,如何言简意赅而且用直观的方式吸引读者去阅读?楚天都市报自2022年开始探索,结合时政新闻或者社会热点,创新推出了“图说”专版,即用整版制图配合提炼的文字新闻要素,准确向读者传递新闻信息,提升了文字新闻报道的视觉传达效果。  相似文献   

8.
齐琦 《传媒观察》2007,(3):14-1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传受信息的渠道多元化,新闻媒体在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的同时,其公信力也在接受着考验。媒介的公信力就是媒介通过长期地向受众提供真实、可信、权威的传播产品,而在受众心目中建立起来的诚实守信、公正、正派的信任度和影响力”。一次抽样调查显示,对于“您认为新闻媒体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世界的面貌”这一问题,上海市民的回答中认为“完全反映”的占2.9%,“大部分反映”的占47.8%,“反映了一半左右”的占35.4%,“反映了小部分”的占13.3%,“完全不反映”的占0.6%。即有97.1%的人对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世界面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怀疑。这些数据着实让一向自诩权威性强、公信力高而在新闻媒体中独树一帜的报纸汗颜。以“实用新闻”、“民生新闻”为主打的都市报如何在诚信危机的泥潭中脱身?  相似文献   

9.
《视听界》2004,(2):63-63
钟绍光、蒙洁在2003年五/六期《中国广播受众》刊文《突发性新闻与广播受众》。文章认为,从微观看,广播受众的心理活动规律大体表现为:喜新厌旧、喜真厌假、喜活厌死、喜短厌长、喜奇厌平、喜实厌空、喜近厌远、喜正厌偏、喜导厌训、喜优厌劣,等等。广播受众有求快求新的心理, 希望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对突发性事件新闻,先知为快的心理尤其迫切。所以,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应当充分考虑广播伴随收听和信息量大的优势,将广播打造成更新信息快的随身“资讯中心”。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报道的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要求新闻摄影报道必须策划 1、新闻媒介激烈竞争产生的新格局使新闻信息传播出现了新的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新闻事业的竞争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激烈。在新的媒介格局基础上,新闻信息传播出现了新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两点。 其一,受众对于新闻信息已从“量”的需求转向了“质”的需求。新闻媒介的丰富使得受众获知的信息量从匮乏转为足够多甚至饱和过量。人们并不缺少信息,而是缺少对信息的分类整理;人们并不在乎得到多少信息,而是在乎得到多少有效的信息。新闻报道仅仅以“多”取胜、以“快”取胜,显…  相似文献   

11.
黄顺 《新闻世界》2008,(11):22-23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叶都市类报纸诞生以来,它以平民化视角和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市民提供了有都市特色的各类新闻信息,其中以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生活资讯为主,较好地满足了受众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进步、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多种思维的碰撞,人们的信息需求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任孟山  王琳 《中国编辑》2023,(11):77-83
伴随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普通受众有机会通过短视频参与新闻生产。短视频技术的发展既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知识鸿沟,让受众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并理解信息;也赋予了受众“可见性”的权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但受众生产与传播的新闻短视频也存在模糊新闻公共属性、加剧后真相风险、信息侵权和信息虚假等问题。因此,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新闻机构、短视频平台、受众等多元主体共同规范新闻短视频的生产与传播,从赋权到规约,形成良性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秩序。  相似文献   

13.
当代报纸传媒的立足与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新闻策划。一方面,从阅读兴趣看,由于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除了报纸、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等媒体外,现代互联网络媒体提供了即时信息服务。受众除了关心一些突发性的新闻信息外,更关注新闻的“背后”。另一方面,从报纸媒体的特点看,以文字描述为主要手段的报纸新闻信息发布,必须要求通过分析性报道获取受众的关注。因此,在信息开放时代,报纸作为一种媒体的优势,已不能简单地在“独家最早发布新闻信息”的传统要求里,而应该更显著地体现在对“新闻信息的深入挖掘之中”。新闻报道的策划,就成为深入挖掘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屏 《新闻前哨》2006,(4):22-23
公共新闻又称“公民新闻”。最早提出“公共新闻”这个理念的是纽约大学新闻学系的Jay Rosen教授。他认为:“新闻记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还应该包含这样的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问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彭庆凯 《新闻传播》2009,(7):125-125
深度报道,首先是题材重大,其报道对象多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次是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深度报道着重于新闻的深度,关键在于记者能否通过对新闻线索的挖掘、新闻事件的呈现、新闻事件的分析,将一个或一组新闻事件的价值传递给受众.帮助受众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事实,引发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思考。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主要操作模式.通常是发现热点和追踪热点。而在发现热点方面,除了与记者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还与记者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缘起都市报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体之一。都市报的国际新闻报道相对而言起步较晚,且受报纸定位及受众阅读兴趣所限,使得都市报的国际新闻发展不温不火。然而,随着信息渠道的畅通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获取国际新闻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受众需要通过了解国际新闻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在媒介多元和信息泛滥的当下社会里,受众的思维注意力和阅读耐心正在被多种力量所消解;以深度见长的报纸新闻,更是受到传播技术扩张带来的“微阅读”、“快阅读”等新的阅读体验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朱斌 《新闻窗》2011,(1):38-39
近十余年,都市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业绩,但在其“红红火火”的背后,却存在着隐忧:以社会新闻立报的办报方针已导致“小报”形象在读者心中根深蒂固:家长里短的报道内容已不适应新兴的中产阶层受众的口味;通俗化的办报风格已严重制约了报纸品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郭天一 《军事记者》2004,(12):12-12
传统新闻学理论认为,标题是帮助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是引导受众理解和阅读新闻的纲要,是满足受众新闻信启、需求的手段。一句话,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和“广告牌”。进入信息时代后,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信息的选择,接收越来越“快餐化”,新闻正逐步进入“读题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标题能否简洁醒目地抓住读的视线,在实现新闻信息有效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朝阳 《青年记者》2008,(12):72-73
现代社会没有人能够离开科技而生存,人们对科技报道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新闻媒体,本来就负有“传播知识,启迪民智”的使命,再加上受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理所当然应该报道好科技新闻,特别是深受受众欢迎的晚报都市报等生活类报纸。笔者认为,晚报都市报等生活类报纸不应该忽视科技新闻报道,而应该以广泛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加大科技新闻报道力度,站在普通受众的角度,选择并揭示科技领域的变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满足受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