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在莱辛的文学作品中,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细腻的笔触,勾画出了一个现实与梦幻交替的世界。从《金色笔记》问世以来,莱辛便被强加上"女性主义者"这一称号。虽然莱辛无时无刻都想摆脱该称号,但是针对莱辛作品的分析很多都局限在女性主义的领域中,从而大大限制了读者对其作品的理解。本文选取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文本的细读,结合莱辛对于非洲大地的深厚感情,从而发现了作品中所隐含的对生态帝国主义的批判,挖掘出莱辛对殖民者在非洲所造成破坏的厌恶之情,表达了她对非洲大地旺盛生命力的敬畏以及热爱。  相似文献   

2.
多丽丝·莱辛被誉为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英国女作家.莱辛的一生创作了70多部作品,她对人们生存状态的洞察非常细致入微,她的作品始终关注着那些生活在边缘处境中的人们.《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创作中期的作品,她将这部小说的关注投向现代中年女性的生活,在讲述中年女性生存困境的同时也给予了广大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小说中贯穿着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3.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涉及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她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使她被公认为最杰出的女权主义作家之一。莱辛通过叙述她们在男权社会中所经受的情感危机,为我们反映了那个时代妇女生存境遇和精神世界。莱辛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不同的文化视角来进行叙事,但最为突出的还是女性主义视角。  相似文献   

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thfield,1888—1923)是二十世纪初活跃于英国文坛的女性短篇小说家,她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她对于女性问题的思考。在《莳萝泡菜》中,她采用女主人公薇拉的视角,从女性的角度叙事,对现代女性孤独感和幻灭感这一主题进行了揭示和探索。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莳萝泡菜》中的女性视角的叙述手法来进一步深化对该小说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她对于女性问题的思考.在<莳萝泡菜>中,她以特有的女性叙事策略,从女性的角度,对现代女性孤独感和幻灭感这一主题进行了揭示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简忆莱辛     
多丽斯·莱辛是战后英国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从1950年发表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到最新出版的《裂缝》,她共创作长篇小说二十余部。本文意在梳理莱辛创作生涯的四个时期,并着重关注她作为公认的女性主义作家在文学评论界引起的反响,以及莱辛本人对于作品中女性相关话题的见解。最后,总结归纳国内外对莱辛小说的批评研究。  相似文献   

7.
多丽丝·莱辛既是英国著名作家,也是女性作家群体中的佼佼者。她以其悲悯的情怀、多角度的眼界在其生涯中创作了众多优秀的叙事作品。站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上看其作品,我们能够从中窥见多丽丝·莱辛对于种族、性别、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沉反思,这种思考具有极强的社会学意义和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父权制思想千百年来伤害着女性,男人以此压迫和剥削女人.莱辛的作品《野草在唱歌》《天黑前的夏天》《幸存者回忆录》中反应了这一问题,这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已有所呈现,但莱辛关注女人的同时也关注男人.从全新的视角解读莱辛的作品,分析此三部小说中的男性的悲剧命运,指出女性受到父权制思想毒害的同时,男性也是该思想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她著名的小说《金色笔记》为例,运用女性主义批评和叙述学相结合的方法,从作品文本形式的分析入手,探究形式传达出的思想内容。莱辛的《金色笔记》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述策略。她从叙述视角、女性话语和叙述结构方面颠覆了女性在文本中被动言说的传统,充分展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莱辛还通过对安娜在现实生活中政治、爱情方面的遭遇,分析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并试图为女性提供一条摆脱困境的途径-建立新型的男女合作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龙茜 《海外英语》2014,(18):189-190,213
该文以她著名的小说《金色笔记》为例,运用女性主义批评和叙述学相结合的方法,从作品文本形式的分析入手,探究形式传达出的思想内容。莱辛的《金色笔记》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述策略。她从叙述视角、女性话语和叙述结构方面颠覆了女性在文本中被动言说的传统,充分展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莱辛还通过对安娜在现实生活中政治、爱情方面的遭遇,分析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并试图为女性提供一条摆脱困境的途径—建立新型的男女合作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多丽丝.莱辛(1919年10月-)是当代英国文坛重量级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体裁广泛,观点犀利,见解独到,风格多变且写作技巧大胆创新。目前,国内学者更多地将研究视角置于莱辛的早中期作品上,对莱辛后期作品的关注不多。事实上,她后期的作品是对前期现实主义风格的回归。虽没有前期那么具有影响力,但仍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习借鉴的价值。本文以莱辛后期的小说作品《又来了,爱情》为研究读本,分析解读莱辛回归现实主义风格的后期小说中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12.
莱辛在当代西方所接受的苏非主义是古老东方宗教哲学在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变,它跨越了东西方地域和文化的界线。在作品中莱辛始终把苏非思想作为自己突破思想桎梏的手段和媒介,东方的感悟和西方的理性在她的作品中互相渗透合而为一。莱辛对以苏非主义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思想的接受和提倡,是一个西方知识分子与东方进行的对话。在平等而开放的对话中,莱辛试图让西方人能用"他者的眼睛"来重新审视自我和反思西方狭隘保守的文化观,让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互相交流补充共同发展。这种强调多元之美的文化观正是当今世界发展所需要的,是莱辛与苏非主义关系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维度。  相似文献   

13.
<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更多地关注了现代女性的命运和生存困境.主人公安娜·伍尔夫在莱辛笔下描写出了"自由女性"的自由困境以及她们对自我身份建构的不屈探寻,指出了"自由女性"的自我身份建构必须建立在男性和女性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对女权运动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莱辛的作品关注女性生存和女性自由,同时也关注女性自身的关系。在短篇小说《城市之路》中,Lilla和Marie是亲姐妹。分析她们之间的“负面姐妹关系”,从而去探索莱辛笔下女性主义自身的阴暗面以及她对女性主义和女权运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女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她深爱着自然环境,关注着现代女性,也思考着现代文明。本文主要探索莱辛的《野草在唱歌》《幸存者回忆录》《暴力的孩子们》这三部作品中的空间意向及其中透视出的生态观,这在生态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第二性》和《金色笔记》的问世不可避免地将波伏娃和莱辛与女性主义紧密联系起来。评论界都注意到波伏娃和莱辛对女性问题的共同关注以及她们各自对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影响,然而却忽视了波伏娃和莱辛在各自作品中所传达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差别。她们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维度源自她们对女性生存和女性出路的不同视角,而这一点恰恰是导致她们后期对女性主义运动持不同态度的关键。了解这一点,不仅会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变化轨迹,也给予我们对女性主义发展前景的巨大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到十九号房间》的女主人苏珊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的现代知识女性。但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禁锢了她自由独立的意识,使她不可避免地陷入痛苦绝望的深渊并不断地抗争。尽管莱辛并不认为这是女权主义运动的象征,但是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的确反映出作家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多丽丝·莱辛是一个具有女性意识和生态意识的伟大英国女作家.文章以二元对立为切入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她的小说《幸存者回忆录》,分析小说中父权制思想下的女性与男性形象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下的环境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类精神生态问题,以期给读者新的解读视角,从而丰富莱辛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屋顶丽人》是多丽丝·莱辛用简单的语言描写复杂的人类情感和微妙的人物关系的经典之作,小说中三个男主人公的行为反衬出了一位独立勇敢的女性形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父权制观念,解读莱辛短篇佳作《屋顶丽人》中的两性互动的冲突和对立,凸显生态女性主义反抗男权的强烈意识,揭示莱辛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以及她内心男女平等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20.
《天黑前的夏天》是多丽丝·莱辛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小说。本文旨在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从女性与自我、女性与男性和女性与自然三个方面对该小说进行解读,以揭示莱辛在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