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政府为了提升行政能力,更应该通过网络来提高群众参与度、提升行政效率和政府治理能力,并以奥一网络问政平台为例就如何进行网络问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分析网络问政局限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中原网的“心通桥”网络问政平台为例分析了“网络行政”平台.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使公众的政治参与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网络问政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对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阐述网络问政对政府形象塑造的积极影响,分析网络问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借助网络问政平台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基本策略,对于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政府增加行政透明度,提高决策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园 《今传媒》2014,(1):24-26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个人微博、BBS、论坛等纷纷出现,人们找到了一个表达自我、参与谈论的途径和平台。伴随中国民主化程度的不断进步,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不断高涨,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网络问政平台的构建为政府执政提供了一条新渠道,它不仅是党政官员倾听群众呼声、汇集群众智慧的新方式,更有效地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本文以鸟鲁木齐《红山网》为例来分析网络问政平台中政府、公众和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迎迎 《新闻世界》2014,(8):144-14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建设服务型政府实行电子政务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本文以《阳光重庆》为例,结合网络评议政府工作的实践,分析了网络问政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之间的关系,认为《阳光重庆》作为地方问政平台应不断改革创新,真正发挥其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尧雪莲 《传媒》2015,(15):47-49
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产物和电子政务的创新形式,网络问政由于互动性、开放性、及时性、便捷性等特征,激发着网民参政议政和监督的热情,并逐步赢得广大网民的认可.2008年“网络问政元年”至今,我国各级政府纷纷积极介入和推进网络问政.其中,奥一网的“网络问政”、胶东在线的“网上民声”等网络问政平台不断加强建设和创新,形成较完善的运作体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借助网络问政平台,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问政平台,是由网络媒体开办的一系列具有网络问政性质的栏目,为公众和政府的交流搭建的平台。网民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咨询、投诉、举报、建议,政府部门则依靠这个平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①网络问政平台实现了政府与民众在网络上的良性互动,但是其在运作中依然存有许多问题,削弱了平台对受众的传播效果。本文结合E·卡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网络问政平台的运作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聚焦中国本土的信息公开机制的试睑一“网络发言人”现象。采用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通过对现有网络发言人平台/网络问政平台的信息公开内容进行分析,归纳现有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特征;通过对其满意度调查,掌握现有信息公开试验的认知度、满意度和公众期待;通过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从政府角度归纳影响政府开展信息公开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深入发展,网络新闻发言人成为近年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新形式。网络新闻发言人能够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形象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南京市网络问政平台为例,具体分析网络新闻发言人如何塑造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群众获取信息、表达诉求、建言献策、进行监督的重要途径。网络问政平台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起到“民意连心桥”作用,通过平台,群众可以“问政于政府”,投诉举报、求助咨询、建言献策;政府可以“问计于民”,倾听民声、汇聚民意、凝聚民智。河北新闻网《阳光理政》网络问政平台是河北各级党政部门联系、服务、凝聚民众的重要渠道,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的重要阵地,有较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做好网上群众工作的“河北样本”。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亟待探索以治理为导向的全媒体平台建设,以满足当下社会的治理需求。如何提升问政节目的社会治理效用,补足电视媒体与用户互动薄弱的劣势,建立以问政节目促进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并提高问政节目全媒体舆论监督的全过程透明度,这是融媒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融媒问政节目《看见》为例,基于社会网络嵌入理论,探讨政府、基层媒体、民众三方行动主体的嵌入对媒介化社会治理的影响,发现“从问政到问责”的内容改变、“从单一到全媒”的技术更迭、“从监督到沟通”的关系转变是全媒体时代问政节目升级迭代为媒介化社会治理问政平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党政领导事无巨细,公务繁忙,较少关注网络事项。从近年来官员网络问政的情况及表现看,官方网上的处理事项更多的是个人行为,是基于个人的判断和把握形势,所以并没有上升到组织系统的操作水平。网络要求政府通过这个角度看,网络问政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示范如何更好的处理党政事务以及规范党的各级领导人。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问政与政府形象传播的问题,希望能够对网络问政的发展以及政府形象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作为政民互动的先行先试者,一直在网络执政能力和社会民众需求的博弈中前行,受内在发展与外在驱动的双重作用,穿梭于"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矛盾之间。文章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政府政民互动平台为例,分析了平台上的参考咨询、在线调研、网上留言、政务微博、移动手机服务等模式,提出完善政府政民互动服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构建政府政民互动集成服务平台,规范政民互动平台服务管理工作,利用问政平台开展网络舆情研究,努力把政民互动建设成知名服务品牌等,以期为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4月16日,2009年度广东网络问政排行榜揭晓,惠州荣获首个最受网民关注的“广东网络问政年度城市”称号,广东网络问政“惠州样本”再次凸显于公众视野。此前,人民日报、新华网、南方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均先后报道过惠州网络问政的成效和经验。在关注“惠州样本”的同时,我们发现,除了网络问政的主体是惠州市党政领导和网民以外,其载体今日惠州网也功不可没。今日惠州网及其搭建的网络问政平台所发挥的作用“正在由以往单纯的传播工具逐渐转变为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中介,政府和公众都越来越通过媒体,进行或者参与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异军突起,“网络民意”作为一种史无前例的民意表达形态,成为备受瞩目的关键词。从Web2.0到政府2.0,这种由中国网民所发挥出的虚拟力量,体现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其本质是原生态民意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本文试图通过对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传播特质进行研究,梳理网络民意的特征和搭建网络问政平台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网络民意沟通存在的问题,并探寻优化网络民意畅通渠道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袁刚 《新闻通讯》2013,(12):56-57
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和网民参政热情的高涨,“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政府和网民双重关注的热词。网络问政为网民与党委、政府提供了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也为网民提供诉求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便捷之路。但在问政过程中,题材的收集、受众的选择以及传播方式等互动路径的确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执网平台建设是当前体制改革与信息革命双重压力下的迫切需求.本文以成都市基层政府为研究对象,在实证调查基础上从角色定位、问政效度和渠道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地方政府执网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提出了“以权威式带动微服式”“由博客走向威客”“新旧媒体联动”的整合优化路径,协同互补以市场化路径提升问政效度和执网力度,强化执网平台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老百姓只要点点手机、敲敲键盘,就可直接与相关部门对话,政府部门也可通过网络问政平台问政、问计、问需于民,网络问政渐成常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作为湖北省级重点新闻网站,一直高度重视网络问政的发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网络问政水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导致网络问政效力发挥受到制约。本文以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为例,对其网络问政的特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旨在对更好地完善网络问政对策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振华 《声屏世界》2006,(11):64-64
长期以来,一些学用“从人治到法治”、“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等这类来自西方的话语,概括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最近,还有学用“物本行政”、“全能行政”等评价我国政府改革和行政管理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19.
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形成特定互动关系的政治沟通过程。为考察这种政治沟通新方式的传播效果,对国内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留言量、回复率、回复质量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媒体网络问政平台在整体效果上处于"很差"到"一般"的状况;在性质类型上以民生服务型为主流,民主参政型相对缺乏;在互动参与上,网民与政府、网民与网民、网民与意见领袖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屏蔽效应"。提高网络问政效果需要包括政府、媒体、网民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合力。  相似文献   

20.
政府微博为政府网络行政、问政提供了平台,但是在管理和运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突出的是管理责任问题和微博评估问题。政府微博在管理运行中要明确定位,制订严格的制度流程,打造专业的团队,强化考核评估,建立统一合理的科学评估体系,重视社会公众的评价,合理使用第三方评估机构数据,要根据政府部门的职责范围,严格遵循真实完整原则、追求时效原则、依法规范原则、社会效益原则、公众认可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