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⒂如何写生活故事在之前《如何写记叙文》中, 我们曾经说过,记叙文是最生活化的一种文体。所以,我们现在可能首先需要理清一件事——“记叙文”和“生活故事”应该怎么分呢?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记叙文应该具备哪些共性?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要能把人写“活”,把事写得有“趣”,把景写“美”,把情感写得真挚,把道理写得可信。本文围绕优秀记叙文中“活人”“趣事”“美景”“真情”“公理”这五大因素及其写法,展开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自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刊发教材中有关“看图学文”、“科学常识文章”、“古诗”及“写人的记叙文”、“记事的记叙文”、“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六大类课文的备课指导文章,分析教材特点,提出教学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怎样写好记叙文?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说它“不容易回答”是因为尽管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训练”,但现在的许多高中生的记叙文仍旧得不到“好”的评价。那么,怎样的记叙文才能算是“好”呢?请看下面的例文。  相似文献   

5.
“记叙文这一文体存在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没有出现记叙文这一概念,但一线语文教学教研工作者却开口闭口就谈记叙文,这是为什么?”“记叙文这一概念到底该不该存在?如果应该存在,那到底该如何定义它才科学?”“将小说划入记叙文文类科学吗?”“情感真实、逻辑可信的叙事类文章就是记叙文吗?”“单纯从表达方式上去定义记叙...  相似文献   

6.
关于记叙文的界说和归属,历来众说纷纭,目前以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似乎也难形成共识。本文无意从文体学的角度就记叙文进行深入的探讨,只想面对中学记叙文教学的问题,从教材体系、作文教学、检测评估等角度对传统“记叙文”进行粗线条的审视,进而提出若干看法,以期引起讨论。 一 尴尬的处境 第一,记叙文定义的尴尬 依照传统的看法,记叙文分为广义记叙文与狭义记叙文(又称“一般记叙文”,即中小学生写的“记叙文”)两类。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构思的艺术”,如何让我们笔下的记叙文展现艺术而脱俗出新,不让老师审美疲劳,这是我们学生老师都关心的话题。请看石老师如何以“怎样写好妈妈”为话题,破解记叙文脱俗出新的绝招。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我为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上了一堂记叙文写作指导课──《<一件小事>──记叙文写作的范例》,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一上课,我与学生们通过问答形式温习了关于记叙文写作的一些基础知识。 师:“什么是记叙文?” 生:“记叙文就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方法的文章。” 师:“回答完全正确。那么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 师:“回答正确。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哪些?” 生:“顺叙、倒叙和插叙,插叙有时也叫补叙。” 师:“好!要写好记叙文,还需要哪…  相似文献   

9.
这次的征文题目与以往有所不同,主要在文体上。小学生学习写作主要是写好记叙文,同学们平时练的也大都是记叙文,记人,记事,记景,记物等等。但除了练习写记叙文,我们也应适当练练别的文体,因为,只会写记叙文是不能完全满足生活中的需求的。我们常常需要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对某一事物的观感,这就不能光是记叙了,需要议论和说明。以议论和说明为主的文章就是议论文,读(观)后感就是一种属于议论文的文体。读(观)后感包括“读”(观)和“感”两方面的内容。“读”(观)即所阅读的书或文章,所观看的展览或电影;“感”即自己的感想、感受、感…  相似文献   

10.
姜有荣 《高中生》2012,(4):14-15
生活总是遵循着“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规则,在波澜不惊中悄无声息地上演着。如果我们直接将这样的生活搬进自己的记叙文,就只会有一种“情理之中”的自然惯性,而绝不会产生“意料之外”的心理冲击。 曾读过一则作文笑谈:一位同学写一篇《十八岁的天空》的记叙文,结果就写了十八段,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时,有些老师常常过分强调要完整地叙述事情的经过,要具备记叙文的“六要素”,而忽略了记叙文对于材料的情感要求。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是以情动人,目的是使人感动。要达到这一目的,主要并不是靠事件,而要靠附着在事件中的情感。老舍先生说过:“小说不是事件的重述,而是情感的记录。”这话对我们写作记叙文同样有启示意义。有不少作文看起来也是有头有尾,叙事完整,但就是清淡无味,不生动,不感人,关键的一点就是其中缺乏真挚的情感。把一次大扫除的  相似文献   

12.
王怀中 《小学语文》2014,(12):41-42
一、记叙文中的事件如何面对,“六要素”怎么提出才得当 现象简述:很多教师进行记叙文教学,总是强调“六要素”。如说:记叙文一定要具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但让其说出某些记叙文中的“六要素”则困惑多多,很难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13.
某次月考,我们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请以“错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分) 要求:(1)记叙文文体特征明显。(2)不少于800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14.
说到“记叙文”阅读教学,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其实人教版大纲教材的版本才可以说是“正宗”,那时的初中语文教材按文体进行编排、螺旋式上升且读写基本同步。如初语第一册的前三个单元的阅读教学重点分别是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和了解写人记叙文的特点。在人教版大纲教材(修订)与各套课标教材(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等)中,由于教材单元按“主题”进行编排,已经很难找到“记叙文”的字眼,更谈不上有单纯的记叙文阅读教学单元。《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表现出淡化文体的“理念”,也没有关于记叙文阅读教学的条目,全册课标中仅有“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这一点点内容与“记叙文”有关。但只要有教材存在,阅读教学中的记叙文教学研究就会存在。“文无体不立”,学生不了解文体的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抓手。所以在现实的教改背景下,我们必须从新的方位、新的视角来研究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下面,就几个话题来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写好细节,无疑是记叙文写作的关键.本文作者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作文=1+1+1”.记叙文就是“细节+细节+细节”.而在高中记叙文写作过程中,许多学生往往会把一件事情完整地从开头说到结尾,却不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不会聚焦细节.本节公开课旨在指导学生聚焦细节,把“点”放大,提升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题目一 :初中生活拾零【写作要求】1 选取初中生活中积极的典型的材料。2 叙事、描写中要有适当的抒情或议论。【思路设计一】记叙文。横式结构。取材范围 :校内。写作对象 :我。撷取“我”在初中生活的“情操陶冶”、“文化学习”、“文体活动”、“新校生活”等方面的二、三则材料 ,描绘出学生个体健康成长中的鲜活风貌 ,结构表达上可以“日记”为线索物。记叙顺序可为顺叙。【思路设计二】记叙文。横式结构。取材范围 :校内外。写作对象 :“我们”或“他们”。选取“我们”或“我们与他们”在初中生活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  相似文献   

17.
记叙文写作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写好记叙文又是写好说明文、议论文的基础。那么,如何让学生写好记叙文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出“定好题目、理清思路、抓准线索”这一有效途径,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们的体会。记叙文一般以记人记事为主,因此,首先应让学生定好题目。作文题目应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要准确、精炼、贴切、醒目。题目定好了,按什么线索来写才能做到中心突出呢?在教学中,我们把常见的记叙文线索加以分类归纳,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效果很好。常见的记叙文线索有以下几种:一、以…  相似文献   

18.
史俊英 《语文天地》2013,(10):14-15
记叙文的画面感是记叙文成功的关键。王维的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同为语言艺术的记叙类文章,同样应该“文中有画”,让记叙文因画面感而富有意境美,从而达到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效果。高中生的记叙文流于平铺直叙、泛泛而谈,骨感过头,丰满不足,缺乏美感,无法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为了让文章丰富、形象、生动起来,增强记叙文的画面感尤显重要。一、让色彩增强画面的鲜明性  相似文献   

19.
我们已经练过“续写”和“扩写”,这次我们学习“改写”——把《给奶奶送阳光》(文略)改写成记叙文。第十册习作七要求:  相似文献   

20.
第四,记叙文在测试评估中的尴尬 首先,是命题者的尴尬。 1992、1993年高考作文试题,纯属虚构,却要求考生写“记叙文”,这岂不是违背了中小学生写记叙文“必须真实”的教义?教师又如何在教学时的“必须真实”和高考写记叙文时“必须虚构”的“矛”和“盾”之间求生存? 其次,是划类评分的尴尬。 1994年湖南省高中毕业会考的作文题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岳阳市评卷点面对一篇“扣题含蓄,手法新颖”的散文佳作,有人却认为它“不知所云,离题万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