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宇 《大观周刊》2011,(46):14-14
在全球化背景下,因人权问题导致的国际冲突日益频发的情况下,克服国际法对人权保护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国际法在人权保护中的作用,在国际法框架内寻求解决人权冲突的机制。随着国际法的变迁以及人权事业的不断演进,尊重人权正在渐渐上升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本文以各种人权保护的国际公约为例,阐述了国际法及国际公约在人权保护这一伟大事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芝 《今传媒》2010,18(10):187-188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涉及到国际法的性质基本理论问题,同时又是国际法院和国内法院经常要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各国在此问题上的一些理论与实践,就国际法与国内法的适用问题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调查国际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国际上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复杂性,并从国际法在国内的适用、营造"金字塔"式国内法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可移动文化遗产立法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殷维 《大观周刊》2011,(23):21-2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家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二战后由于国际组织的增多,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作用不断加强,非殖民化运动产生了争取独立的民族,它们也符合国际法主体的条件,因而成为国际法的主体。进入20世纪后,延至今天,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强烈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其他人类活动领域交流更加频繁,伴随而来的国际关系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国际法也产生了鲜明的变化。个人在此过程中也越来越频繁的参与到不同领域的国际交往中,在国际法上享有越来越多的权利,承担越来越多的义务。并使其有机会参与争端解决程序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对于个人能否成为国际法的主体也更加受到关注,是目前法学界正在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当前西方国际法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际法教育在西方国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对这些挑战以及造成这些挑战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国际法教育的现状,并寻求改善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对钓鱼岛展开的海空立体常态化巡航,日本政府启动了去年12月就已准备好的临战体制。但日本右翼的"战争"呼声有些一厢情愿,中国会依据国际法捍卫正当权利,战略重心东移的美国也不会坐视日本将亚太局势推向失控而不管不问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结束后,割让台湾的约文引起中国智识精英的普遍反对。1895年4—5月间,上迄中央六部九卿、翰詹科道,下至地方督抚、将军、知县、举人,各层次的智识群体几乎在"援据公法"上达成普遍共识,将反割台斗争置于国际法框架下进行。近代国际法中有关割地须征得居民允愿、赔款而不割地、约款内容以力所能及为限、条约用宝方为生效等规范或规则,得到程度不同的移植和运用。繁复歧出的公法舆论立足于本土情境的基础上强调公法中用,广泛诉诸均势法则和条约法规范,并加以实用主义考量。从公法保台实践中勃兴起来的主权观念和条约意识在20世纪初成为指导商约谈判的重要思想。国家意志在约文中的强烈表达尤其是对利权的斤斤诉求,标志着晚清中国最终确立以实证主义国际法为主导的外交框架。  相似文献   

8.
王韬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他也是我国最早关注国际法研究领域的学者之一。王韬的国际法思想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反映,同时也对晚清社会变革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莹莹 《兰台世界》2016,(14):15-18
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天皇敕令建立的一支细菌机密部队,自建立之日起,即承担着细菌研究、细菌生产、细菌实验、细菌战的"先锋使命"。其公然违背国际法,违背医学伦理道德,灭绝人性地使用活人做细菌实验材料,将活人残忍地生杀解剖。"特别移送"是人体实验材料的重要来源,是关东宪兵队向七三一部队输送活人进行人体实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王静 《大观周刊》2012,(22):34-34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来的建设国家的理念和目标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国际和谐社会.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建立国内“和谐社会”思想在国际层面的自然延伸和扩展。国际法是构建和维护国际和谐社会的法律工具.国际法治是构建国际和谐社会的法律原则;民主与平等,保障人权与自由是国际法构建国际和谐社会的法律基础:促进发展,维护安全是国际法构建国际和谐社会的法律功能.  相似文献   

11.
国际传播中的国际法原则问题关世杰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获取跨越主权国家传统国界的信息日益便利、廉价、迅捷,跨国流通的信息量日益增加。一、传播、信息的界定及有关国际法文件的分类谈及国际传播中的国际法,首先须搞清“传播”和“信息”概念。对此学术界有...  相似文献   

12.
国内法对文物跨国流转的应对不足要求国际法的介入。文物保护与返还国际法规则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些规则旨在保护文物跨国合法交易与流转,同时打击文物所有权跨国非法转让行为,实现非法流失文物的返还。  相似文献   

13.
张晓哲 《大观周刊》2012,(42):38-39
利比亚危机是一段时期内全球政治和安全局势的焦点。以国际法视角分析解决国际危机符合国际政治潮流和现代法治文明的要求。本文试图以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为主要理论依据,通过对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中的“禁飞令”和多国部队的空袭行动的结合分析,论证部分空袭行动的非法性,进而揭露部分西方国家霸权主义扩张的本质,提出几点维护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等国际法原则的具体看法,以期我国“和谐世界”理想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14.
房福鹏 《大观周刊》2012,(19):35-35
国际法,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法律原则和规则,涉及国家间政治、经济、法律各个领域,是国家间进行交往的行为规范和维护国际社会正常秩序的法律标准。只有做好国际法的研究工作才能保证国家交往与合作的正常进行,更好地保护各国的自身权益和维护与发展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5.
张翕喆 《兰台世界》2020,(5):133-137
高升号属怡和洋行旗下商船,1894年7月被清廷租借用来运送士兵,7月25日在丰岛附近海面被日舰"浪速"击沉。由于高升号当时所悬挂的是英国国旗,恰好中日当时尚未开战,一场本应由日本承担责任的事件,在经过各方讨论后,将责任方完全转向了中国。本文结合当时的史料,从外交、国际法、政治、新闻舆论等角度,对此事件的责任转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万舒敏 《新闻传播》2013,(8):195-196
面对我国新闻传播活动中诸多包含显性或潜在"恶性取向"的伦理失衡问题,越来越多的呼唤媒介"人本精神"的探讨成为当今热议的焦点。而源于国际法的"善意原则"恰恰可以凭借其丰富的内涵,在传媒活动中成为应对此类问题的良方。基于此,在对相关文献、案例进行梳理、归纳及总结的基础上,运用文本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从"善意原则"的适用理念谈起,典型案例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以国际新闻报道、非觉察性采访手段、突发性事件及恶性事件、媒介审判四类传媒活动为代表,理性分析其"善意"失衡与相关对策,力图在"善意原则"指导下寻找新闻与伦理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7.
国际条约中关于处理档案问题的规定窦晓光条约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渊源,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国际间签有各种不同的条约,有的条约中并载有关于处理档案问题的规定。现在将这些条约中关于档案问题的规定加以搜集整理,对我们处理国际间的档案移交等问题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18.
周超 《文化遗产》2015,(3):5-12
尽管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名称未使用"保护"一词,但要讨论与该法相关的问题却无法回避"保护"这一关键词。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一系列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国际公约的名称来看,唯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使用的"保护"(safeguarding)与其他国际法文件所使用的"保护"(protection)有所不同。因此,深入探讨safeguarding的法律意义,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规定的诸多"保护"(safeguarding)措施,在深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有关理念之影响的同时,也不乏基于中国实践而来的独到特点,只是其中有些保护措施尚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因此还需在未来的法律改订时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李焰  董建 《大观周刊》2012,(45):84-85
诉权理论的发展想起他理论的发展一样,总会经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路程。大体上来说,诉权经历了由理论到实践,由法律派生权利到国家基本法之上的权利认定,有国内诉权法的规定到国际法上对诉权的认定。本文从诉权的来源入手,以法理学为视角,阐述了诉权的发展历程,进而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大陆法系中的诉权、英美法系中的诉权、宪法和国际法中的诉权,明确了诉权学说的发展历程,对于诉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WT0条约群与国际条约文献的检索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条约是WTO多边贸易规则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国际法资料。文章详细介绍了重要的条约文献汇编体系,提供了获取条约全文资料的检索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