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说文解字》中争议较大的“多形多声”、“省形”、“省声”、“亦声”、“古文某”、“象某之形”、“倒某”、“反某”、“阙”、“一字重出”等现象为主要研究材料,总结出《说文解字》说形解义所遵循的体例,指出其说解中还存在前后不一贯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汉字中"声读同字",是一种特殊现象,因此许多学者对此研究并不深入,但却在《说文解字》中占据一定地位。通过对《说文解字》的认真阅读与分析,以及广泛查阅资料,笔者认为,《说文解字》中声读同字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确定被释字读音、补充释义以及区别形音近似字。  相似文献   

3.
鲁一帆 《天中学刊》2007,22(6):86-90
《字林》问世的时间距《说文解字》最近,其受《说文解字》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说文解字》的校勘方面《字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前人以《字林》校勘《说文解字》,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些校勘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字林》不同于《说文解字》,因此,在用《字林》对《说文解字》进行校勘时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不应据《字林》而轻易修改《说文解字》。在用《玉篇》校勘《说文解字》时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释“家”     
一、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汉字“家”的形义来源,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说文解字·宀部》:“居也。从宀,豭省声。”《说文》“省声”之字,多可疑音,故对许慎此条说解,元代周伯琦在《六书正讹》中早就表示了异议:“家与牢同意。豕居,故从宀豕,后人借用为室家之家。”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踵其志并张大其说:“此字为一大疑案。豭省声读家,学者但见从豕而已;从豕之字多矣,安见其为豭省耶?何以不云叚声而纡回至此耶?”(《段注》七篇下)段氏并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窃谓此篆本义乃豕之居也,引申假  相似文献   

5.
“亦声”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一种特殊会意字的术语。意指字的某一构件既表意又表音。许慎《说文解字·女部》:“娶,取妇也,从女取,取亦声”。“取”字既是“娶”的意符,又是“娶”的声符,也就是说“娶”是“会意形声”字。这些字可以说身兼两种造字法,而人们  相似文献   

6.
省声是古代先民采用的简化汉字的方法。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创“省声”的体例,揭示了这种汉字简化法。但是,许慎在《说文》中所说的省声,有的讲*对了,有的讲得不对。讲对的有三种情况,讲得不时的有六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何九盈先生在《〈说文〉省声研究》一文中指出,在大徐本《说文解字》的310条省声中有158条不可信。本文依据何九盈先生论述不可信省声的方法,进一步推衍出了不可信的省声22条。文章最后对何九盈先生指出的两条"存而不论"的省声提出了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汉字中存在由一个声符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符构成的形声字和一个或两个形符同两个声符构成的形声字,清代学者开始把它们统称为多形多声字,并有肯定派和否定派两种观点。系统分析《说文解字》中全部77个多形多声字,发现所谓"多形多声"说的提出,是许慎没有充分注意到汉字形成的层次性或者把其他结构的字当成形声字而出现的错误,是一种应当否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诵读存在于中国语文教育史已有二千多年,它是一种语文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语文教学方法。从词源角度.我们可以对其作详尽解释。“诵”.《说文解字.占部》:“诵.讽也。从言,甬声。”“讽”,《说文解字·言部》:“讽.诵也。从言,风声。”可见.许慎把诵、讽二字互训。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中从"夬"的字共有23个,同从"夬"得声的这些字,许慎在标注其读音时,不仅仅用"从某,某声"的标记方法,还用了"从某,某省声"的说法,这种省声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区别字音。《说文》解释"夬"为"分決"之意,但就其甲骨文字形来看,本应该是"两手持玉"之会意,故从"夬"的字在其意义上可以分成"缺损"义、"小"义、"分别"义、"表示……的样子"等义,这是形声字的声符示源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中唐时期李阳冰曾刊定《说文》。就徐铉《说文解字》和徐锴《说文系传》中所引李阳冰之说,可以对李之刊定分为刊定字形、别立新解、刊定字形兼别立新解等若干类,分析其对《说文》的刊改情况。通过量化分析可知李阳冰之刊定主要是定为会意字,其次为象形字;李阳冰对有些字的刊定突破了传统六书的构造方法;徐锴、徐铉对李阳冰有些字的刊改是肯定的,但同时又极力维护了许说。  相似文献   

12.
汉代许慎《说解字》中出现的声训是汉语语源学,汉语词义学研究的珍贵材料。《说解字》声训中被释词和训释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有同源和异源两种类型。异源关系主要有借音(17例)、异体(34例)、化义(44例)、疑误(58例)等几种形式。这几种情况都未能正确地利用声训探源,系源,是《说解字》声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读若”作为《说解字》中的一个重要条例,历来《说》专家们对它的作用说法不一,该肯定了现代学陆宗达与王宁先生关于“读若”主要是明音的观点,并通过分析了《说》中的几个“读若”例后,认为“读若”在帮助我们探求本字本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玉篇》是《说文》和隋唐以后字书的桥梁。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主要通过对《原本玉篇残卷》的考察去探讨两者在释义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女"部共收字245个(包括新附字7个),是一个庞大的部类。选取特殊的25个"女"部字,结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及相关文献典籍,试阐释古代女子人生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大徐本《说文·食部》共收录汉字62个,重文18个,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对这部字的修改一共有12处,涉及到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其中对字义作修改的一共有八处,可分为修改用字、增补用字、删减用字三类。我们将这三类情况分别罗列,加以整理,并对其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17.
《说文·禾部》正文收87,重文13,新附字2个,分别从农业生产中的农作物、农作物的耕种与田间管理、中国的赋税制度、农业生产中所用的计量单位这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历史悠久且光辉灿烂的农业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代的汉字是一个时代文化积淀的反映。成书于汉代的《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解释字形义关系、分析字形结构、归纳汉字构形结构的字典,也是一部记载了诸多文化现象的汉字文化宝库。从《说文》所收玉部字的分析,可管窥中国悠久的玉文化。  相似文献   

19.
语言文字规律是校勘传世《说文解字》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其中常用的是造意和本义规律、文字系统性规律和字形分化规律。考察字义说解要正确区分体现构形意图的造意和表示词义的本义,运用文字系统性规律要注意由字形发展导致的规律的时代性问题,利用形声字分化规律则应正视它在《说文解字》中应用得并不普遍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20.
《说文拈字》是清代陕西安康学者王玉树撰写的一部文字学著作,其《校附篇》旨在考证《说文》新附字。《说文拈字·校附篇》对于我们今天认识《说文》新附字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校附篇》有因人成说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