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影视艺人伊能静曾在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中扮演诗人徐志摩夫人陆小曼。此文是 她瞻仰徐志摩墓后写下的感言《衣冠冢》,收入由现代出版社近日推出的她的散文集《生死遗言》。当他们在徐志摩的衣冠冢前哭泣相拥时,我的心却陷入了一片冷然,远远地一个人站着,像远古太虚的存在。真奇怪,我当然想过要与真的他相遇,但怎么会是这么多的人?但也就这么一瞬间,我与你的心又再度互通起来。虽然结束这么久了,但我与你的亲近却还是慢慢我明白你爱的形式,在人多里寂寞,在人也只有徐志摩永远的热血热情,让你自被一个人爱着却没有畏这并…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读者,想必你们都看过那部经典的美国片《小鬼当家》吧?片中小主人公的机智与勇敢一定让你赞叹不已吧?那么,你曾有过独自在家的亲身体验吗?当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你能否应付自如呢?另外,你现在有能力为自己挣点零花钱吗?  相似文献   

3.
——《中文自修》online 作为中学生,你平时上网都干些啥? 看新闻?查资料?泡论坛?打游戏?还是对着QQ等它“嘟啷嘟”叫呢?我想应该都会有吧。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不会上网的吧!现在的年轻人,肯定都玩过电脑游戏吧!许许多多好的游戏都推出了全新的online版本,也就是网络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经典呗。《中文自修》是大家的好伙伴,又是大家公认的经典  相似文献   

4.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之作。整首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借助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把诗人对康桥的热爱,对眼前无奈的离别,表现得真挚、浓郁,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本文带领学生深度的走进文本,走进诗人的内心,从三个层面分析了这首诗的诗意。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脸灸人口,但对这首诗的理解似乎一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优美的诗句后面藏着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由《再别康桥》这首诗,可以见出徐志摩先生的思想以及他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徐志摩是一个才气横溢、交游极广的浪漫主义诗人。《再别康桥》以其独特的魅力把徐志摩的诗歌创作艺术推向了顶峰,同时这部作品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康桥曾寄托着诗人美好的人生理想.对徐志摩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相似文献   

7.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散文、小说、剧本,但主要致力于写诗。他却用自己的一生在追求爱、追求自由、追求美,并创造出了许多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让人过目难忘的诗歌。徐志摩共留下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相似文献   

8.
人间四月天     
以前我一直在幻想,诗人是什么样的? 大概,就是像《人间四月天》里面的徐志摩一样吧:浪漫、温柔、感性,浑身上下带着儒雅的文学气质,要么徘徊在美丽的康桥水边, 要么驻足在绵绵细雨的乌镇,手握一卷或是雪莱,或是济慈的诗集,  相似文献   

9.
笑话笑画     
匹诺曹说:嘿,还记得让你笑到肚子疼的《读诗》 吗?瞧,下面就是我们的“天才画家”们给《读诗》配的漫画,很精彩吧?你是不是后悔没画一幅?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有的同学体会了诗人表达离别之情的潇洒飘逸后心犹不足,又再三思味,进而推想,诗人对归国是否有些许的向往?离别是伤感的,但回到母亲的怀抱又是欣喜的,正是这两种情感的交织,使诗的格调于伤感中显轻灵潇洒。这种理解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共鸣,许多学生引征徐志摩的另一首诗《再见吧,康桥》,甚至从网上查资料,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中学时,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老师把诗歌的七节内容转换成一幅幅的画面,于是唯美的文字、唯美的画面就长留了心底。二十年过去,每每想起诗人徐志摩,洁白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似乎都会历历在目,但潜意识里又总觉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对康桥的无限的眷恋,却又总是不能真正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二十年过去重读这首诗歌,就是要把这首诗歌中的美丽的东西展现给我的学生,带着这些青春年少的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那无尽的哀伤和惆怅的源头。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与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个最著名的诗人。徐志摩对郭沫若的《女神》非常推崇,然而对其《重过旧居》一诗则提出批评,认为他的"泪浪滔滔"夸张失实,是"伪诗",遂遭到成仿吾的回击。徐志摩因不了解郭沫若创作此诗时的生活状况和心情,更没有体验过生活"重大的变迁",因而其批评是失当的,也不合诗学批评的原则。之后,两人虽有过互访和互宴,但终因志趣不同、思想分野而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3.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康桥,现常译为剑桥,是英国学术、文化、风景名胜地,作者曾于1921年在剑桥大学研究院读书。在1922年8月10日离英前,写成长诗《康桥再会吧》。徐志摩于1928年故地重游,于归国途中的11月,在轮船上写成了《再别康桥》,发表于年底。赏读诗的第一节,我们感受到的是悠扬、动听的音乐,被诗人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曾经说过,他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在这里笔者并不是要先验地套用这句话来理解《再别康桥》,只是在重读《再别康桥》后确实感到两者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在1922年8月徐志摩离英返国前夕曾作《康桥再会吧》,从题目上来看“再会吧”,“再别”似乎都是作别,  相似文献   

15.
司有雪 《山东教育》2002,(26):28-28
现代著名诗人兼学者朱自清先生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他是在徐志摩还没有逝世前就这么说的。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徐志摩对新诗的发展,确实做出过比较突出的贡献。从徐的全部诗歌创作看,他的诗是以浪漫主义为特点的。而真正构成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和独到贡献的,是他的一部分抒情诗,用诗人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这类诗可以说代表了徐诗的主体。徐志摩是个主张以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最能表现诗人性灵的诗,大概要算《再别康桥》了。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三美”主张———新诗…  相似文献   

16.
意外     
大年初三上午,我和表姐各揣着100元压岁钱来到书店,准备购书,然后回家细细享受这新春的精神大餐。兴冲冲地来到本市最大的新华书店,各自在喜欢的书柜前驻足,权衡书质书价。我从表姐身旁走过,看见她手中已捧着三本书,其中一本是《朱自清文选》。书已购得差不多了,最后,我又拿了本盼望已久的《徐志摩文选》。回到二姨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表姐的书袋,然后打开自己的书袋细看每一本新书。“嘿,你也买了《徐志摩文选》?”表姐看着我手中的《徐志摩文选》说。“是呀,好像你没买‘徐志摩’呀?“”什么?”表姐一把抢过她的书袋,拿起了那本与《徐志摩…  相似文献   

17.
<正>【专题任务】以“情感逻辑”为教学视点,解析诗人的心路历程,从而透视诗人的思想,探寻诗人出离精神困境的路径。【中心问题】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是如何走出精神困境的?【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双梦”破灭师:徐志摩在康桥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令我想起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爱情诗《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相似文献   

18.
山市     
主持人龙吟: “他山之石”今天学什么?快到愁眉苦脸的了,下面的《山市》可是《聊斋志异》里的篇章哦!“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你一定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壮观的幻景;“山市”蜃楼你可能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吧!这里,蒲松龄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奇异的图画……  相似文献   

19.
浸墨山水画     
你看过浸墨画吗?你会做浸墨画吗?让我来教你一招吧。即使你从来没画过画,听了我的介绍,你也能做出一幅精美的图画来。  相似文献   

20.
你想象过世界末日是怎样一番情况吗?如果世界末日马上就要来到,你会怎么办?就让影片《2012》带你体验一下世界末日来到的紧张情绪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