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也是晚清讽刺小说的一部代表作。但不同于其他讽刺小说的是,它同时也可以被视作一部历史小说。《孽海花》体现出的“史传”传统——记录历史的责任,撰写史书的意识——不仅让这部小说具备了历史小说的特性,而且影响了小说讽刺的方式和效果。《孽海花》这种历史与讽刺的高度融合,使小说的讽刺达到了那个时代应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结构,对一部小说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文章试图从分析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的结构艺术入手,勾勒出晚清小说的结构艺术发展脉络,以期更准确地了解晚清小说对现代中国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苏芳 《现代语文》2004,(11):44-44
晚清的四大小说杂志是:《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新小说》主编为梁启超,1902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次年改在上海出版,1906年元月停刊,共出24期,连载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等名作,对于促进晚清小说繁荣局面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绣像小说》  相似文献   

4.
对于现代小说的诗性传统而言,晚清小说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由于晚清社会"人的意识"整体性缺失的制约,晚清小说不可能表现出诗性"为人生"的本质性意义;另一方面,晚清小说存在的风景描写和美感色彩,又表现出了明显的诗性意义且和"五四"文学存在着勾连.在此意义上,晚清小说可被视为一种过渡性的"前诗性"阶段,预示了诗性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晚清上海租界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所发生的积极与消极作用学者们论述的较多,而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上海租界对小说的影响,人们探讨的还不够深入。晚清小说的繁荣以上海为中心,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租界的存在。其中的报载小说的迅速发展又促成了古代小说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6.
李长莉著《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是一部研究晚清上海社会的力作.给我们展现了丰富、生动的晚清上海生活场景.以“话语”为标志、多角度揭示、以历史演进眼光,把晚清上海社会变迁放到各种参照系中对比,体现了晚清上海在挣扎中的变迁的过程.引用了多种基本史料,如报纸、竹枝词、笔记、日记、游记类、近人著作等.  相似文献   

7.
晚清小说《学究新谈》生动地表现了晚清科举革废后士人的种种命运,以及他们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型的复杂历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反映晚清科举革废与士的近代转型的小说,也是历史文献。其意义和价值应该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章主要描述和说明了兴起于明代的商业思潮,以及这一思潮对当时小说的影响。认为这一商业思潮对当时的小说创作影响甚大,《三言》、《二拍》即是其中的代表。这两部小说不唯其产生带有鲜明的商业特征,而且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过程也体现出了相当突出的商业意识。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描述和说明,揭示出其中所蕴涵的一定的小说理论意蕴。  相似文献   

9.
晚清小说理论对小说艺术的形象性以及为达到这一目的所进行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是对小说的典型化问题的深入和系统化的论述,标志着晚清小说理论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0.
狭邪小说有一个显见的发展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咸丰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三种不同类型。之所以有此变化,与其创作的社会背景有必然的联系,但根本原因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较大差异。狭邪小说既是一部通俗的晚清社会妓女生活史,也是一部形象的末世文人心态演变史。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小说广告负载着晚清民初小说家的创作理念和批评意识,它记载了小说创作的原始资料,也为探究当下文人心态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窗口。小说广告的宣传,刺激了晚清民初小说的繁荣,也在相当程度上遮蔽了小说自身艺术的文体特质,构成了晚清民初小说艺术生命贫乏的现实症结。小说报人的广告宣传策略与传播受众的消费效应形成互动,在传播实践的得失进退中谱写了中国小说观念近代化进程的多重变奏。  相似文献   

13.
由于急愤图强,晚清小说从整体上乃是认知压倒内省,辞意浮浅批判稚拙。人物形象则由于直露的形而下指向,缺乏空灵飘渺的形而上追求,无法构成人性所需的双重冲突,因此晚清小说人物普遍枯瘦扁平,人性内涵相对狭窄稀薄。晚清小说中的人性意识、人权观念均在苏醒抬头,从整体上看,晚清小说仍走在注重道德的社会性一侧,对人性的认识与近代人文要求还有质之差异。但晚清小说迈出的对人性的追求却是五四文学不可或缺的台阶。晚清近代小说理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兼收西方文艺理论与西方哲学,获得了相当的深入性与某种最初的现代性。近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将会围绕人性而展开。  相似文献   

14.
西学东渐与晚清科学小说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科学大规模东传过程中,西方科学小说也被翻译过来,并带动了国内科学小说的创作。而近代传入的西方科学成为晚清科学小说家进行翻译与创作的科学知识资源库。反过来,晚清科学小说翻译与创作又成为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的一个新途径。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体裁,晚清科学小说记载了近代中冒学习西方科学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晚清小说应该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端,而不是传统认为的以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现代文学之始,这是因为晚清小说已具备了不同于传统小说、但在二十世纪的现代文学中得到进一步体现与发展的性质。本文将从小说的艺术形式方面探订晚清小说的现代性:在情节结构上,晚清小说的现代性表现为三个方面——不仅以外在的形式而且以内容语义的内在统一性来结构小说,情节结构原则发生了重大变化,篇幅大大缩短从而出现单一情节小说;在叙事模式上,采用第一人称个人叙事方式,是晚清小说的创新;在叙事技巧上,采用倒叙的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采用心理描写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吴趼人有关历史小说的理论在晚清小说理论界颇有影响,他的历史小说《痛史》也被誉为晚清讲史中最好的一部。因此,考察他对历史小说的理论见解及其作品的成就,对于研究近代小说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历史小说创作,具有悠久的传统,在白话小说处于初级阶段的宋元时代,就出现  相似文献   

17.
《九尾龟》是晚清"溢恶"型狭邪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将上海作为叙事场景,展现了十里洋场声色犬马的生活,通过与以往狭邪小说截然不同的叙事角度,彻底颠覆了传统文人心目中诗意化的青楼生活,并通过"功能性人物"章秋谷的所见所闻,揭露了上海等地烟花巷的黑暗及官场的腐败,反映了晚清文人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及困惑。  相似文献   

18.
在崇祯皇帝继位、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垮台以后,当时的文坛出现了三部揭露谴责魏忠贤阉党的小说:《警世阴阳梦》、《皇明中兴圣烈传》和《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在这三部斥魏小说中,《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的历史意识与文学意识结合得最好,是最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这部书令人瞩目之处是,该书作为一部历史小说,用艺术的手法,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晚明时期东林党与魏党进行顽强斗争的过程,在历史小说的写作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晚清谴责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一种高级形态。它的价值是以揭示官场腐败为首。为文大都反映了封建吏治的腐朽,以反贪官为重中之重。贪官,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必然,以反贪为文学倾向,具有极鲜明的时代性以及独特的内涵。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便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谴责小说,顺应潮流而生,对贪官的批判、抨击更强而有力,其反贪官意识是相当深刻的。  相似文献   

20.
晚清八股取士的废止与晚清新小说的兴起关系密切.从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到提倡新小说,八股文完成了它从文体到功用的象征转化而获得新生.晚清八股取士的废止给新小说的兴起提供思想解放的契机.一方面,八股取士废止带来了作文的思想解放;这种解放,既表现为文体形式的自由,又表现为思想感情的自由.另一方面,八股取士的废止从体制上切断了传统士人对体制的依附性,从而带来了晚清士人身份的转型,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扫除依附体制的幻想.在科举废止背景下,伴随着近代报刊与出版业的兴起,在上海这个近代大都市里逐渐形成了一批职业小说家,推动了晚清新小说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