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瘦失败     
我对我哥进谗言,我未来大嫂这小妞啊,贪婪、小器、刻薄、无聊、没有爱心……总之,是女子里的小人,是小人里的小人。说完了,还有一肚子官司,我承认,我恼羞成怒了。  相似文献   

2.
苏突然患脑溢血的那天晚上,我在千里之外的城市。后来我在想,这也许是上天早早安排好的。我和苏相亲相爱了5年,如果苏没有死,我应该是八月里最美丽的新娘。  相似文献   

3.
似乎餐巾纸     
方英文 《今传媒》2004,(1):42-42
我最早知道的一份报纸叫《参考消息》,也是我至今读得最多的报纸。我印象里,即使在乱哄哄的“文革”年代,《参考消息》也没有停过刊。我是在我祖父那儿发现《参考消息》的。我祖父是镇上医院里的医生,名闻四方,一旦办公室里没有了病人,他便开始读《参考消息》。我觉得这张报纸并不好看,原因是它上面全是黑压压的文字,没有图片。  相似文献   

4.
远去的父亲     
朱盛中 《新闻天地》2004,(11):55-57
真的不明白,2004年10月6日,对于我来说,是怎样一个沉重的日子啊!傍晚的7点钟,我还没来得及吃晚饭,手机里一个声音说,我的父亲不行了。7点半钟的样子,手机里那个声音又说,我的父亲掉气了。如果手机里那个声音不是我的亲弟弟,我立即就会骂他一句:“你他妈的父亲掉气了呢!”  相似文献   

5.
童年趣事     
那是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妈妈神秘地对我说:“媛媛,妈妈是医生,你在学校里不管干什么事情,妈妈都能从显微镜里面看见。所以你上课不能乱讲话、做小动作。不然,妈妈看见了,回家一定要批评你。”从那之后,我变得特别小心。上课认认真真地听讲,下课小心翼翼地玩儿,总害怕做错了什么事,会被妈妈从显微镜里看见。我虽然害怕,但又十分好奇,总想看看显微镜里是不是真能看到学校里发生的事,便吵着让妈妈带我到医院去“领略”一下显微镜的神奇功能,妈妈被我吵得没法子,只好答应了。国庆节放假期间,妈妈刚好值班,我就跟她到了…  相似文献   

6.
牛司伟 《军事记者》2005,(11):66-66
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事情无法忘却,也不应该被忘却。有些事情如电影拷贝的胶片,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过段时间后,会启动记忆的电影在脑海里回放。在我从事新闻工作的6年光景里,有几件事情使我难以忘却,每每想起,愧疚之心就会敲打我的灵魂,让我更加感觉对不起我亲爱的战友们,我只有加倍努力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对得起他们。我想了很久,决定把这篇章献给他们,但愿他们看到后,会接受我——他们的战友,最真诚的歉意。  相似文献   

7.
悠悠电波情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四四方方的蓝色小木匣,木匣的正面是一块带眼沙网,里面藏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有一根电线栓着铁棍插在地上,每天早、中、晚只要拉一下开关,小木匣里就传出优美的音乐和动听的声音,我爱听极了。好奇的我总是希望小木匣里说话的叔叔、阿姨能从匣子里出来。爸爸妈妈告诉我,匣子里说话的叔叔阿姨是广播员,他们的声音是通过电波传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血拼商场     
我在办公室里发毒誓:“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谁要发现我又去逛银泰(一家百货商场)了,我就跟谁姓!”我们大老板不是厚道人,他说他不信我会改姓,但相信我铁定会胖起来的,因为“食言而肥”嘛。  相似文献   

9.
马力 《新闻与写作》2001,(11):31-32
我是一个对风景抱有感情的人。这些年,在我写的作品里,游记要多一些,这大约是由于我的职业决定的。旁的原因呢?想了想,可能还同我的经历有一些关系。 我在北大荒打过十年鱼。我们那个地方叫兴凯湖,四季都是美的。夏秋季节,我常常把渔船泊在芦苇丛边,铺上一块菜板,这就是桌子了。再找出纸笔,就能写上一气。潮润的湖风柔柔地吹着,偶尔会有两三只野天鹅从芦丛深处扑棱棱翔起,翅膀在透明的水光里划出低斜的飞痕,鸣叫着,在青苍的山影里远逝了。真是一幅世间好画。冬天,兴凯湖全是白的。我坐在爬犁里,默望晨霞下的百里冰雪和从村…  相似文献   

10.
有问有答     
《山西档案》2006,(5):56-57
我单位有一些外单位来我单位调研的介绍信。我不知道应该放在哪个问题里,是行政管理类吗?还有外局人员调入本局工作的组织关系介绍信,也请问放在什么问题里?  相似文献   

11.
《声屏世界》2007,(8):14-14
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看国际新闻,因为讨厌那些拗口的国名和人名。但是,工作原因,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去了解这些信息。呵,一接触,才发现外面的世界真是太有意思了。在节目里,战争使我担忧,和平使我安宁,趣闻令我开心。有了种种不一样的新闻,我才有了与别人在一起的更多谈资。真的很感谢我从事的新闻工作,它虽然给我的日常作息带来了晨昏颠倒,但它更给了我一个多彩的世界。我很喜欢它,也愿意在以后的日子里看到它更大的进步与变化。  相似文献   

12.
美化回忆     
去采访一个纪录片导演时,我向他转述他一个大导演朋友的一段回忆。因为回忆里有他,说的是炖牛肉的香气里,几个年轻人狂热的畅想,于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某个瞬间诞生了。我兴奋地等着他继续往里填东西,脑子里想着接下来一篇好稿子要诞生了。不料,他鼻孔里一声轻笑。“没那么文艺吧?当时我正满屋子看他的大房子呢,羡慕啊,我一个租房子的人,一下看到那么大的房子——还是自己的。艳羡地四下寻摸……”——他毁了我的好稿子,一篇又文艺又伤感,内里还有热腾腾梦想的好稿子。但他让我知道,不是所有的回忆都可靠,不是所有的叙事都贴谱。  相似文献   

13.
悲凉的生命与丰富的人生──读散文集《西部生命》陈原伴着窗外驶过的车辆的嘈杂声,我独自坐在自己的房间里阅读。我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直到天色完全暗了下来,我仍然无法从书中走出来。白炽灯悬在我的头顶,把我的影子映在书上,我仿佛感到这影子真的就是我那沉入到...  相似文献   

14.
《现代声像档案》2007,9(4):23-24
此刻,医院里人头攒动,熙来攘往。我打开我的一个新病人的检查记录,一边看着一边朝她的病房走去。周围的喧嚷嘈杂分散了我的注意力,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不快,反而觉得有些高兴。因为我的儿子埃里克刚刚拿回家一张令人大失所望的成绩单,而我的女儿香农则因为要获取驾驶执照的事又和我发生了不小的争执。我希望在接下来的8小时里,能够全身心地投人到帮助病人的工作中去,因为我知道,与他们相比,我这一点烦恼实在是算不了什么。  相似文献   

15.
雪思     
瑞雪普降大地。在寒冷的冬季里,这一个个飞扬着的小精灵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我欣喜于上帝如此的安排。站在雪地中,任那一朵朵调皮的雪花飞在我的身上,降落在我的周围,填没了我留下的脚印。不知道我在雪地里曾经留下了多少个脚印,也不知它们又被时光融化了多少次。眼前的场景总是那么熟悉,我的脑海里还留下了一些儿时的烙痕,所不同的是,幼时的我惊奇于满世界的白色,只是欢畅地玩耍,而此时,我却难以找到当初的激情,心中多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味道。幸好有些东西还是没有改变的。譬如雪花还是那样白,还是那样讨人喜欢;譬如那些落了叶…  相似文献   

1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儿时,妈妈就教我念诗。我们搬个小凳子.坐在院子里。凉爽的风吹来,周围只有唧唧的虫鸣声。她教我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时的我不知道什么是“天涯”,更不用说“此时”了。只是每当院子里响起悦耳的童声时,我总会看见妈妈的眼中,流露出我怎么也看不懂的深情。  相似文献   

17.
一截小蜡烛     
一天早晨,我在清理书桌抽屉的时候发现了一截三四厘米长的小蜡烛。“这小小的蜡烛,会有什么用呢?”我走出门去,把它随手丢进装垃圾的簸箕里。 竟有这么巧的一件事:恰恰就在那天晚上,突然停电了!正在埋头写论文的爸爸、在写数学作业的哥哥和在写作文的我,都急得乱吵吵。 忽然,我想起了早晨我扔掉的那截小蜡烛头。我来到门外,幸好,簸箕里的垃圾还没倒。我在簸箕里找了一阵子,终于摸到了一段圆柱体的东西。在月光下一看,我不禁脱口而出:“啊!小蜡烛头,我可把你找到了!” 我把小蜡烛头点着,放在桌子上,一家人借着烛光,继续…  相似文献   

18.
我与图书馆     
图书馆:我心中一个响亮的名字,我的田园,小的时候我就向往着你,在你的世界里遨游。  相似文献   

19.
我的刮痧,非我刮人,乃人刮我。我家卧室里如果发出一声“老婆救我”的惨叫,那一定又是我中暑了。  相似文献   

20.
我在许多文章里都论述过现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离散-整合,集中论述的是发表在《现代传播》1996年第3期上的《搅拌机效应与未来文化猜想》,在这篇文章里我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和军事等6个方面分析了这种发展趋势。在刚刚发表的《一种叙述:文化社会与文化模式》一文里,我把"文化就是力量"口号的论证明确地置于了对这种总趋势认识的基础之上。在《信息洪水冲击下我们如何生存》一文里我表示对这种总趋势认识萌芽发生在80年代初,这种认识贯穿于十几年的学术研究中,也指导着我主编过的两种学术刊物的业务工作。1994年初我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