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的最大亮点是贞观之治,纵观贞观之治,高效清廉的吏治是其"组织保证",民本思想又是贞观吏治和贞观之治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唐太宗贞观元年到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与唐太宗李世民的"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的治国方针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惟在得人"、"任人唯贤"等用人思想在今天仍放着光芒.  相似文献   

3.
<正>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繁荣强大的朝代,为期二十三年的“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和平安定、繁荣强盛奠定了巩固坚实的基础。唐太宗“贞观之治”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善于用人。他以封建政治家少有的恢廓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贞观之治之史实,认为唐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唐太宗践行儒家德治思想的结果,因此,他本人也被史学家列入了圣主明君的行列。儒家德治思想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应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新论     
"唐太宗新论"一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与论证:一、唐太宗比秦始皇等历代封建皇帝的历史地位高得多;二、唐太宗比历代一些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更适宜于做皇帝;三、"贞观之治"的出现在当时封建统治者这一阶层来说主要是唐太宗的功劳。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出身于陇西贵族,唐高祖李渊次子。他文韬武略,为建立唐王朝立下过赫赫战功。玄武门发动政变,迫使李渊交权,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国家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这都与唐太宗丰富的治国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为历代所称道。“贞观之治“的出现固然有诸多原因,但唐太宗的选官、治官之术不能不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他选拔官员:不避亲仇,不问贵贱,广开才路,唯才是举;使用官员:知人善任,各取所长,随才授任,用人如器;驾御官员:事臣如礼,推心待士,用人不疑,从谏如流;管理官员:用、教结合,注重考核,惩治贪官,奖功罚罪。借鉴和吸收唐太宗选官、治官思想的精华,对我们的干部选拔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魏征是我国古代的著名诤臣。他的思想、观点和主张,对唐太宗有深刻影响,成为唐太宗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为了尽快医治隋末战乱所造成的创伤,使新建立的唐王朝政权得以巩固,他向唐太宗提出了一系列正确意见和建议,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9.
本文唐太宗用人、纳谏、加强皇权、重科举、发展经济及对外政策等方面,阐述了李世民治国之道与贞观之治的辩证关系,较为客观地评价了唐太宗的一世业绩。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政治远见和励精图治的皇帝。他非常重视人才 ,实行开明的人才政策 ,并制定和实行选贤任能的原则 ,为实现“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唐太宗选贤任能的思想和原则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进步的作用 ,在当前也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政治远见和励精图治的皇帝.他非常重视人才,实行开明的人才政策,并制定和实行选贤任能的原则,为实现"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唐太宗选贤任能的思想和原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进步的作用,在当前也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王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年间(627~649年),是一段负有盛名的封建治世,史称“贞观之治”。这样的封建盛世的出现,首先是大势所趋,是广大人民群众劳动创造的结果,也与封建统治阶级的开明政治有着密切关系。贞观年间,唐太宗与大臣们就如何治国安邦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形成了一系列政治原则和统治思想,有力地促成了“贞观之治”。概要而言,贞观之治的政治精髓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个卓越的人才专家.他广开才路、慧眼识人、知人善用、以致麾下人才济济.唐太宗率领这批文武能臣,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贞观之治”的形成,是唐代君臣群英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唐太宗的卓越人才观及其成功的用人政策,无疑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般史著在论及"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时,多谈到隋末农民战争的巨大推动以及唐太宗个人的杰出作用,笔者认为唐太宗的辅臣,特别是他的宰相集团,对"贞观之治"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魏征曾经说过:"大厦云构,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这种议论是颇有见地的.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唐太宗的辅臣所以能够对"贞观之治"起显著作用,原因有三:(一)唐太宗重视发挥辅臣的作用.他认为象隋文帝那样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并非明君.他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因此他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封建社会在他统治的二十三年时间里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其人格魅力也是被后世研究者所关注的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唐太宗所创作的诗歌内容,分析他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6.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皇帝之一。他既是唐王朝的开创者、巩固者和治理者,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究其“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李世民的用人政策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开明颇有作为的封建皇帝,“贞观之治”繁荣局面的出现,不仅与其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相关,而且与其依法治国的思想密不可分,“贞观之治”是其法治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18.
贞观之治     
《红蜻蜓》2024,(15):14-19
<正>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他任用贤臣、广开言路,造就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在《易经》里有一句话叫“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思就是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有它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要把正道呈现给人们。那么,唐太宗是怎样成功地造就了这段太平盛世呢?  相似文献   

19.
唐僧取经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唐僧是唐太宗派出去的,因为唐僧肯上西天取经,唐太宗还与他拜为兄弟,称他为“御弟圣僧”。临行之时,唐太宗为他准备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还赐了一个紫金钵盂,给他沿途化斋之用,并两个长行的从者和马匹。  相似文献   

20.
唐太宗李世民是英明的君主,他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历史上称作“贞观之治”。有人为了表现自己,建议唐太宗清除朝中奸臣。唐太宗问他说: “我用的都是可以相信的贤良忠臣。你说谁是奸臣呀?”这人献计说: “请陛下假作发怒,谁不惧怕,仍能直言进谏的,就是忠臣,那些阿谀奉承的,就是奸臣。”唐太宗笑着说: “浑水、清水都来自源头,源头清,水就清,源头浑,水也就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