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可能人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一个学校时间长了,或者看一个校长在一个学校任职时间长了,种种弊病或矛盾都会出现,有时会出现无法维持下去的样子。一般说来,一个学校的校长长期不流动,常会出现这种可称作“烂尾”的后果,许多学校的后期工作差不多都是这样。个中原因人人都看得清楚、想得明白:一个校长的地位在一个学校巩固了,根深了,校长自然不自然地就会出现“霸权”现象,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基于此,很多市县出台了校长轮校的规定。这个时候,上级往往会给学校换一名新校长,于是,学校的新曙光就会出现了。新校长上任,立刻联系…  相似文献   

2.
新校长上任后,一般都要深入一线听课,以便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师人数不多,校长短时间内就能听完一轮课。但是,对于规模较大的学校,校长如果沿用过去那种一节一节地听下去的“老套路”,那么要听一轮课,恐怕就需要很长时间。这样既费时又费力,还会影响其他工作。  相似文献   

3.
校长应率先垂范温扬平苏联和日本的学者都说:“校长是教师的教师”。在我国也流行这样的说法:“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个学校的校风如何,就看这个学校校长的作风如何”。上述说法道出一个真谛:校长的言行举止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王某被提拔成了一所学校的校长,真可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开完校级领导会开中层干部会,开完中层干部会开职工大会,大会小会、长会短会接连不断;各项规章制度亲自制订,补充了再补充,规范了再规范;凡事都得“一竿子插到底”亲自督办。职工们也挑不出什么问题,也只好惟命是从。  相似文献   

5.
花房子     
雪涅 《小学生》2004,(11):16-18
哈蟆村小学的泥坯房教室经多年的风吹雨打,如今已成了危房。村里没钱给学校盖房,村长对校长说:“你们自个儿动动脑筋吧!”校长就开了动员会,发动全校师生都为学校增砖加瓦,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物、出力,总之,人人都不要空手,大家咬咬牙也要把新教室盖起来。  相似文献   

6.
“校长组阁”,这样一个学校管理层组成制度的改革,从表象看是校长的权力扩大化,甚者有人认为这会使得学校可能成为校长个人的学校。但观其本源,笔者以为值得期待:“校长组阁”,是推进名校生成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7.
袁冲  刘瑾 《教育文汇》2003,(9):11-11
都说“管事容易,管人难”。作为一校之长,在学校管理中要盘活学校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可谓不难。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校长要树立整体观念,在熟悉每一个教师的基础上,真正以“人本”理念管理学校,在乎每一个教师。校长要学会一方面指挥精通教学者投身教学第一线,另一方面帮助新教师或教育教学技能欠缺者掌握育人本领,力争后来居上,并与他们达成、维持一份动态平衡的“心理契约”。这样才能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做好事”。  相似文献   

8.
有教师这样评价校长:四年干,三年盼,还有三年在瞎转。也有教师用“三个三分之一”来评价校长,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工作,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跑关系,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跑项目。尽管这些评价有些夸张,但也折射出了中小学校长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小学校长应该实行“任期制”,每五年一个任期,连续两个任期就该从校长岗位上退下来,从事其他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细节之一:校长的脸色A校长是一个很有威信的人。学校老师有过这样的形容:校长不在家,我们是老虎;校长人在家,我们是只猫。甚至有老师这样说:你别朝A校长看,一看你的心就会被吓得直跳。有新来的老师不信这个邪,结果当天就遭了殃。他告诉其他同事:校长看见我时,一言不发,双目圆瞪,脸色铁青,我的魂都被吓掉了。于是,不知什么时候起,在教师中间就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一个共识:校长的脸色就是学校的阴晴表。分析: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大师华莱士曾说过:“管理者最应该注意避免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是沟通和距离出现问题。从来没有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会拒下属…  相似文献   

10.
“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个优秀的校长会带出一所成功的学校;一个平庸的校长管辖下的学校也好不到哪儿去。由此看来,讨论新课程背景下的“众培”之首的“校长培训”尤其必要。面对校长不重视、培训效果不理想的校长培训现状,时间不够、资金不足、师资不强、形式不新等原因固然难辞其咎,我认为最主要的、骨子里的原因还是校长的“官”念在作祟。《中国教育报》曾经登载了一篇题为《校长不读书,教育血脉遭梗阻》的文章,我深有同感。真的是校长们连坐下来,静心地读几本书的时间都没有吗?抽点时间学习教育理论、管理理念的…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一方面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表明校长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化管理风格代表和造就了学校的特色和风格。每一所学校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办学历史、师资、生源都不一样,必然会出现不同风格的管理。但是,在长期“大一统”的管理模式中,学校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附属,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常常是“上级怎么说,我怎么做”,导致管理无个性、学校无特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办学特色的今天,应研究和提倡校长的个性化管理。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求教于大方之…  相似文献   

12.
孙宝华 《吉林教育》2005,(11):44-44
新校长上任,立刻联系教师.了解校情和教师的需求。新校长嘴上说不熟悉情况,但所了解的内情却很多很细很深很透,好像很多年就潜伏在这里一样。特别是学校长期的潜在弊病,他不仅了解,而且把到了脉上。所以.他到任的时候.就从改革这些弊病开始。他的工作是那么得力,措施那么得人心,教师特感振奋,干劲十足。长久的积弊差不多都清理了改良了,于是.这个学校便出现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工作纳入正道,人心凝聚,风气清正。这样的时期,这样的学校真的是充满信心和希望的。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在教育界,人们习惯这样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些话充分说明,要办好一所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领导水平。我于2001年9月任通州二中校长,在此之前,曾在于家务中学任校长7年。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王某被提拔当了一所学校的校长。真可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血气方刚的他一上任就像要把多年积聚的能量全部进发出来,学校的空气一下就紧张了起来。开完校级领导会开中层干部会,开完中层干部会开职工大会,大会小会、长会短会接连不断;各项规章制度亲自拟订,补充了再补充,规范了再规范;凡事都得“一竿子插到底”,躬身督办;“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下属领导照章操办、得心应手;职工们因无懈可击,也只好惟命是从。  相似文献   

15.
“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 “校长,今天有两项任务需要你去完成,具体情况都在您的ISO文件里。”一大早,办公室主任就给校长“布置”了工作。也许有人会惊讶,办公室主任是校长的下属,怎么反倒给校长“布置”起工作来了?“这是学校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6月21日,首届“山东省知名学校校长论坛”在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举行。校长们高扬“新世纪·新学校·新理念”的旗帜,纷纷登台,坦陈己见,期望“让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精神家园”。本届论坛的承办单位金茵小学校长刘学军,首先做了主题发言:“让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精神家园”。刘学军认为,作为一个校长,创建人文化校园应是其追求的重要教育理想。在这样的教育实践中,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和谐发展,潜能都能充分开发;每一位教师的价值都能得到体现,生命都能得以升华。而这种人文化的校园,首先要能唤起师生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唤…  相似文献   

17.
刘申生校长在1991年新虹桥小学建校之初就专门留出一间教室作为将来的机房,同时还提出“人人会电脑,个个会打字”的口号,在信息科技浪潮尚未到来之际就已为学校进行信息科技教育做好了物质和观念的准备,从而走在了同类学校的前列。12年后的今天,信息科技的发展水平已非当年可及,新虹桥小学又提出了“发展信息科技教育,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校长,总想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让师生满意家长放心,让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一流的水平,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应该说,任何一位校长的身体内流动着的都是热血,跳动着的是一颗为教育事业奋斗不息的诚心。但在校长的位置上待久了,会慢慢出现一些现象:如总结别人多,反思自己少;批评他人多,检讨自己少;给教师提忠告和建议多,听取他人良言的少。因为在学校这一亩三分地,校长说话的机会多,而且基本上是一言九鼎的,就像是皇上的“金口玉言”。对待老师的建议和意见,不是表面和蔼心里烦,就是找些理由来搪塞,尤其年轻同志有此举动,更是觉得“不知天高地厚”。慢慢地,在校长的头脑中就会形成顽固的“长官意识”。在工作上,往往容易吹毛求疵,好大喜功,也容易形成不良心理:学校的成功是自己的功劳最大,学校的失误或者止步不前都是教师的原因。在当前提倡构建和谐校园、创设人文校园的理念,这些行为和心理是与新教育理念格格不入的。如何克服这样的心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校长要学会“缩小”自己。现结合自己的管理实践,谈点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走另一条路     
翟华 《学习之友》2006,(3):57-57
有这样一个故事。 15年前,炙伯特·霍布戴尔在曼彻斯特一所小学里当看门人,清晨开窗,晚上锁门,放学后拖地、擦黑板、整理桌椅,还要给炉.火添煤等等,报酬是每星期5英镑。后来,老校长布朗退休,新校长约翰逊上任。新校长为使学校管理有序,工作增效,建立了“时间簿”,要求学校每个职员下午离校时必须签名。艾伯特·霍布戴尔因为不识字不会签名而被解雇了。  相似文献   

20.
“校长竞争上岗”是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的一个浪花。鄙以为,职校校长竞争上岗应以学校发展为本。这样,一定程度上使学校有了主动权,让学校跳出被动的接受,为自己作一次决定。可以主动审视校长的管理方式和自身发展的需求,若入选者不合适,还可以再作调整。从“政府行为”到“学校行为”,这一观念的转变可不是一小步。对校长们来说,“竞争上岗”、“能上能下”,则是结结实实地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学校“办得好”与“办得不好”之间的差距就会显山露水。  校长竞争上岗折射出来的是市场经济下更优、更强、更新的精神。优胜劣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