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现代法西斯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其后是德国的希特勒领导的“纳粹运动”,把法西斯思潮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希特勒纳粹党在德国攫取政权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认真探讨这一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是纳粹运动在德国滋生、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使德国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国家的方式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而普鲁士自十八世纪以来就是一个著名的“强权胜于公理”的军国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封建国家,结果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时,在政治上仍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和评分细则对学生的作文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如发展等级中的“深刻”“有创新”“有文采”等指标都负载着引导学生自由作文、自主作文、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作文的使命。创新思维,简单说即是一种标新立异的思维。讲的是独创,是个性,而不是一般。如通常  相似文献   

3.
创新,一直是个流行的词汇,如“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品牌创新”等等。作文要不要创新?肯定要。然而,任何创新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有完成创新所必需的条件。就小学作文教学而言,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从模式教学开始,使学生逐步达到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写作文时创新。不少地方在中考作文评分中,也对创造性的表达给予特别关注,加分鼓励。这在作文教学中形成了一种导向作用:老师进行作文教学时鼓励学生作文创新,学生在写作中绞尽脑汁“玩花样”。于是,初中生作文中出现了一股“创新风”。写作创新,听起来好像是“高新技术”、“高难动作”,其实,作文要创新、要出彩并不难,只要张开想象的翅膀就行了。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作文教学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 作文教学,流派繁多,异彩纷呈,在二十几年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总结中。涌现了许多对作文教学有着极高指导意义的思想.如张化万的“生活作文教学”、李吉林的“情境作文教学”、贾志敏的“小品表演作文教学”、于永正的“言语交际作文教学”、丁有宽的“仿写作文教学”、窦桂梅的“创意作文教学”等等.对我国的作文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仍有大量的作文教学思想却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6.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贵创新。这是作文的评价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有创意地表达”,意即要独特、有新意的表达,也就是有创新精神。作文的创新,构思创新是作好文的前提、先行。如何使学生在作文中构思创新呢?特冒昧地将我的体会与各位同仁共商。一、观念创新大家知道,文章是由形象、观念、技巧三个要素构成。观念创新,是作文的指导思想的创新,要求学生提出新的看法和新的见解。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引导学生独辟蹊径,避免雷同,写出独到之处。如作文…  相似文献   

7.
李顿调查团来华调查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电令正在日内瓦出席国际联盟理事会的中国代表,要他们立即向国际联盟通报日军侵略中国东北真相,并请求国际联盟“主持公道”,出面干涉,制裁日本侵略军.9月22日,蒋介石在南京全体国民党员抗日救国大会上发表演说,说日本侵华暴行必将受到国际公法的制裁,宣称要“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翌日,南京政府又通告全体国民,称政府已将日军侵华一事诉之国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古人曰:“文贵于新。”作文本质上是一项艰苦的创新劳动,作文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训练过程,作文训练是一条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作文指导应以创新思维贯穿于全过程。 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大问题。“写什么”是解决作文内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顿调查团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侵略中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当时的中国蒋介石政府一再严令东北军将领张学良“绝对不抵抗”、主张“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怒含愤,暂持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9月21日,国民党政府训令驻国际联盟代表施肇基向国联理事会提出申诉,要求国联采取行动“使危害和平的局势不致扩大”,并恢复到事变前的状态。经过两个多月的漫长辩论,12月10日,国联理事会终于通过决议,决定派遣一个调查团到远东调查中日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三、语文写作系列:“思维”与“作文” 建平中学的校本课程建设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语文与写作系列——“思维”与“作文”的建设。教材的编写根据思维类型分为:单一原点思维创新与作文,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求同思维创新与作文,求异思维创新与作文;横向思维创新与作文,纵向思维创新与作文;动态思维创新与作文,静态思维创新与作文;后馈思维创新与作文,超前思维创新与作文;  相似文献   

11.
不少同学常常对他人的作文能得高分徒生羡慕之情,却总觉得自己写的作文难以突破常规,因此认为,作文创新是那些水平高的人的“专利”,而自己只能是作文方面的“弱者”。其实不然,平时作文水平一般的同学,如能选好切入角度,抒写真挚感情,展现奇思妙想,往往也能使自己的作文“出彩”。下面仅以“责任”为话题的一次作文训练为例,略述话题作文出彩的“三招”。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忽视学生的课外观察和积累,因而,学生作文立意肤浅,内容贫乏,再就是学生作文大都不包括自行评改这一重要环节,实际上取消了写作思维的自我反馈,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摸索出“三环节”作文教学体系。这就是“观察积累——模仿创新——批改反馈”。“观察积累”,包括写作前的一切准备活动,如参观访问、阅读书刊等;“模仿创新”主要指给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教材为范例而进行的写作活动;“批改反馈”是指批改、评析、总结等,实际上包括整个写作过程的反馈。  相似文献   

13.
作文的创新可以有很多渠道,既可以是题材上的突破,如奇闻趣事、异域风情、科幻想象等新材料、新领域的遐想;也可以是体裁上的突破如寓言体、书信体、日记型、图文式、广告式、说明书、诊断书,甚至是消息和报告文学等等;既可以是结构上的求异,篇幅上的突破,还可以是手法上的新颖。但是所有的这些都只是“新瓶”,如果“瓶”里装的是“旧酒”的话,作文创新的根本矛盾是没有得到解决的。因此作文创新的“根本大计”是如何解放学生在传统模式下形成的定势思维,给他们一个书写自己的空间,让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放射出自由的光芒。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  相似文献   

14.
朱碧玉 《现代语文》2005,(12):31-32
审题篇“文章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只有新的文章才能令人赏心悦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创新应从审题开始:一、命题作文审题的创新命题作文的题目已给定,那么审题的第一步是弄清题目的意思。如《凡人小事》,题目中凡人就是指普通人;小事就是指看似不值一提,实则令人怦然心动的事。其次,应扣住题眼。如《人间真情》这道题的题眼是“真情”,写作时就应扣住“真情”这一题眼来写,写出人间的真挚感情。第三,创造性地思考题目含义。如《我的一家》这个题目,若仅从以上两个方面审题,就只能想到实实在在的家庭;若能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15.
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作文教学主要指导学生如何传情达意,自由表达思想,应体现创新精神,成为培育思想者的摇篮。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远离生活,远离学生,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都厌烦,没有一丝兴趣和激情,更别谈创新作文了。“学生写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费时低效”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概说] 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想象能力的考查也愈来愈被高考、中考作文命题所重视。如1990年的关于“玫瑰园”的情境想象作文,1991年关于“圆”的想象作文,1992年关于清扫碎玻璃的想象作文,1993年关于“梧桐树下”的情境想象作文,以及1999年的关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  相似文献   

17.
翻一翻近几年的中考满分作文,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阅卷老师总是偏好有创新有特色的文章。正因为这一点,考场作文如何力求一个“新”字,粘住老师的眼睛,拨动老师的心弦,至关重要。我们可从结构、语言几个方面努力,对考场作文进行创新“包装”。一、结构的“包装”在文章结构上避俗求新,精心“包装”,给文章披上一件迷人的外衣,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是考场作文的关键。而创新的结构总让作文从众多的考卷中脱颖而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考场作文结构形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包装”:1、题记。在作文的题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简洁…  相似文献   

18.
平面的基本性质是研究空间图形性质的理论基础,必须要求学生牢固掌握。 平面的性质一是“平”,二是“无限伸展”。这一属性是通过“公理1、“公理2”、“公理3”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来的。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它是以直线的“直”来说明平面的“平”,以直线的“无穷长”来说明平面的“无限伸展”。为了进一步让同学们理解平面的无限伸展性,可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若要从平面的一侧到达另一侧,能否绕过去?”,结论是不可能的。只能穿透平面。  相似文献   

19.
作文创新已成为当下中学作文教学的主题词。没有创新,何谈进步?没有创新,怎能形成学生作文色彩纷呈,千帆竞发的蒸腾局面?曾几何时,“花哨”、“荒诞”、“出格”已成为作文创新的代名词,成为作文创新的衍生品与孳生物。  相似文献   

20.
樊茹 《甘肃教育》2005,(3):22-22
“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开放性作文”,的确为考生完成考场作文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良机。这是作文命题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教育的一次理性超越,令人欣喜。而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出色的话题作文,“创新”就成为摆在每一名考生面前的首选。然而许多考生对创新作文的理解往往过于狭隘,他们一味地认为,既然没有了“桎梏”,那么自己就可以随情由性、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结果反倒使一些所谓的“创新”作文进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