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明的层次     
前几年去美国,天天乘着一辆大巴东奔西跑,开车的是位美国师傅,他对我们的态度先是老皱眉头,后来又像个拨浪鼓似地总摇头,最后快要分手时才改成笑容满面。最初,我们吃的喝的擦的,每次都会将剩余的杂物丢弃在座椅上下,下车游逛之后回到车上,看见车厢已被收拾得干干净净,脸难免发烧。人有脸树有皮,从此大家变得文明起来,再有杂物都会自觉地放进垃圾袋、塞进座椅背后的网筐里。正当我们为自己终于懂得如何文明而高兴时,又发现在停车休息期间,美国师傅还要把我们的那些小垃圾袋——装入一个大垃圾袋,再拖到车厢的前面。看见他一  相似文献   

2.
文明的差距     
一家美国顶尖级的金融机构,租用了北京一座新建成的商用大厦的一整层,进驻以后,很快向物业管理部门提出投诉:洗手间有异味。物业方面对那一层的每个洗手间都加强了管理,不仅要求清洁工随时打扫,也增加了除臭剂、芳香剂的用量,还特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样,是我们的祖先在生存、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积累而成,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的集结体。和传承一切文明一样,既有传承稳定的一面,也有其变异的特征。科学在发展,历史在进步。社会在更新,  相似文献   

4.
文明的遭遇     
那一天,我坐了火车,从北京回天津.火车的车厢是封闭的有空调的那种,在那种车厢里是不准吸烟的.这一点,没人不懂.然而,坐在我前面几排的两位30来岁的小伙子,却忍不住烟瘾,竞拿出了烟,点着,旁若无人地吸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一人类文明文明人类"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中国被现代学术界称为"天书"之《易经》对人类文化所下的定义。从东方人的宇宙观,通过观察天象,推断与了解时序变化。而通过人类的生活与劳动所呈现的一切以及创作的精神物质则谓之文化!当然,这是东方古代对文化较为狭窄的精神层面的阐释。西方人的宇宙观及对文化的解读则更为深入。或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其生活过程中通过工作与劳动所体现出来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所产生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综合整体;或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上某一时间段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上所发生、  相似文献   

6.
文明形式论     
吴秋林 《文化学刊》2010,(2):171-178
形式最初的呈现是自然法则的力量所致,它是人类所谓文明形式的原始动能。谁最早认识了形式的意义,谁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人类就获得了这个先机。人类精神的最终极的本质就是形式。不同形式感的文化,也就称为不同的文明。人类思考的我们自己的文明大致有:采集文明、狩猎文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等等。文明形式的力量分为三种:一是与物质生产有关的形式力量;二是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形式力量;三是与精神观念有关的形式力量。华夏文明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文明体,它以农耕文明为主体,建立了以农耕为基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体系,并在多种文明形式的冲突中,形成了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使我们的华夏文化不但有数千年不间断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在今天仍然具有在新的文明形式中自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化”和“文明”的概念都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二者相互关联,但又有各自的意义,其关系是相对的,也是互相包容的。文明体系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的文明。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可以从几个方面看:从时间上看,文化比文明早;从空间上看,文明有地域性,文化可以多方向传播;从内容和形式上看,文明为内,文化为表;从性质上看,文化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文明是进步状态。文化创造文明,文明推动文化。  相似文献   

8.
汪建林 《职业圈》2014,(36):74-74
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扎实推进文明常识普及和公共文明习惯养成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长期目标。文章以淳安县为例,对抓好城市环境长效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实施这一战略,中国人民将走向生态文明.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率先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又一个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到北京出差,过天津时总能听到列车员报站名:"杨柳青到了!……",听了这地名我有些惊讶,北国竟也有这么好听的地名呀?可惜每次都因公务在身,不能下车一睹杨柳青芳容。  相似文献   

11.
丰毅 《生态文化》2009,(5):27-27
我常想, 人类最初的文明, 在哪里发端? 人类最初的文明, 在哪个细节上有了 最初的小小改变?  相似文献   

12.
<正>"文化"和"文明"的概念都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文化"和"文明"是两个相关的概念,尽管人们都承认这一点,但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至今也未有一致的意见。对"文化"一词的定义古今中外有百余种,英语中的Culture原意包含:耕种、居住、练习、注意、敬神,被用来隐喻人类的某种才干和能力,主要指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到古希腊、罗马时代,这个词的含义转变为改造、完善人的内在世界、使人具有理想公民素质的过程。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把文化一词引申为  相似文献   

13.
陈尖  唐洁 《生态文化》2011,(1):8-11
这里是北回归线附近全球最大的绿洲、沙漠海洋里镶嵌的一颗绿色翡翠。 这里有如九寨沟一样醉人的碧水,似黄山一般奇幻的云雾和蓝松(又称广东松)。这里保护了广东大部分的陆生珍稀动植物。  相似文献   

14.
正辽阔的亚洲,孕育了人类文明最早的火种。纵然有着山川、戈壁、森林与海洋的阻隔,亚洲各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历史却始终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居于东亚的中华文明,东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太平洋,西部有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但中华文明始终开放包容,在数千年间与亚洲其他文明保持着沟通与交流。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亚洲正在给世界与未来擘画一幅美美与共、文明互鉴的恢弘画卷。  相似文献   

15.
林然 《生态文化》2008,(5):25-26
一项新举措通过电视告知了全国民众:从6月1日起。塑料包装袋将不再被无偿使用。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又一步骤。随着人类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和对生命与自然关系之重要性的新的体悟,对生活的质基也有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到北京出差,过天津时总能听到列车员报站名:"杨柳青到了!……",听了这地名我有些惊讶,北国竞也有这么好听的地名呀?可惜每次都因公务在身,不能下车一睹杨柳青芳容.  相似文献   

17.
鲁厚 《生态文化》2007,(6):49-50
山东省日照市有片荒凉的大海滩,曾几何时这里却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奇迹般地变成一座美丽的森林公园,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大沙洼。  相似文献   

18.
正一、文化的接近与地理的距离最近因为工作关系,在网上看了日本电视剧《深夜食堂》。平时我是不怎么关注日本电视剧的——因为听不懂。这次本来也只想随便"一眼"的,谁知就"陷"了进去,接连看了前几季中的好些集,欲罢不能。日本餐馆里那种淡雅的风格、含蓄的情绪很有东方神韵。那些处在边缘的小人物,他们的隐忍与善良令人动容。我不禁猜想,在没有东方文化底蕴的国度,人们会怎么看?  相似文献   

19.
正文明亚运:让"文明"成为杭州的金名片,使亚运会成为杭州市民和各国(地区)参赛人员向世界展示文明素养的平台,探索社会组织、社区等社会力量参与提升杭州人文明素养的创新机制,把文明、包容、友善等体现到整个筹办过程中。簇拥着的吉祥物在杭城已随处可见,市民迎接亚运热情日渐高涨……杭州亚运会给杭州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现代化的场馆和更蓝的天、更清的水、更畅的路、更亮的房、更美的城,更重要的是文明,是这座城市内在的精神力量。正如杭州亚组委所倡导的那样,藉亚运召开之际,弘扬志愿精神,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文明素养,打造健康又文明、高光又可亲的东道主形象。  相似文献   

20.
有许多人都在想像中把古印度和现在的印度混同起来,其实它们几乎是两回事,因为在以后的印度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几乎看不到一点古印度文明的影响。当几千年的风沙吹过,古印度文明便沉睡在地下,失落得无影无踪,只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