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吴晗的《谈骨气》是一篇优秀的短论。它论述了什么是骨气,阐明了中华民族优良的革命传统。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字朴实,含义深刻而易于理解,在议论写法上较为典型,因此我把学习议论写法作为重点组织自学。第一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什么是事理论证,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事理论证。在学生充分议论以后,教师总结指出:开头一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接着,作者从五个方面作了事理论证:  相似文献   

2.
吴晗同志的《说谦虚》,篇幅不长,文字不深,能否再找出一篇相当的文章,互相比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化为具体的能力呢?经过仔细研究,决定采用吴晗同志的另一篇议论文《谈骨气》作为对照。教学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集中讲解《说谦虚》(略),第二课时两篇文章综合起来分析,比较时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两篇议论文的题目就是论题,这是比较常见的。 2、为什么《说谦虚》一文没有分析谦虚的具体内容,而《谈骨气》一文却化了许多笔墨解释骨气  相似文献   

3.
初中第一册语文课本新选入吴晗同志的《谈骨气》。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杂文、属议论文的范围。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述方法。通俗易懂,很适合刚开始接触议论文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题目“谈骨气”,即指明了所要议论的问題。开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谈骨气的好文章,请认真阅读,然后回答1~6题。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  相似文献   

5.
吴晗同志的杂文《谈骨气》,是一篇论点鲜明、论据精当、震撼人心、令人回肠荡气的好文章。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这篇文章。一、作者是带着骨气写《谈骨气》的俗话说 :“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像一代画师徐悲鸿就能说出这样的话 :“人不可有傲气 ,但不可无傲骨。”同学们看 ,有骨气的人说出的话也是掷地有声的。只有有骨气的人才能重视骨气 ,才能谈好骨气。吴晗就是带着骨气写《谈骨气》的。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杂文作家 ,早在抗日战争期间 ,就与闻一多等人一起 ,为抗日救亡和反对国民党的投降政策 ,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文…  相似文献   

6.
吴晗的《谈骨气》,是一篇具有高度思想性的说理文章。作品的中心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密。给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讲这篇文章,应该把培养他们能够用有力的事实来说明白一个道理,即培养他们在写文章时善于理清说理思路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文章一开头就用“……是……的”这个强调肯定句式并独立成段,提出了明确的中心思想,即提出了这篇文章所要讲的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7.
《谈骨气》是一篇议论文,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为:一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本文以事实作论据的写法;二让学生理解本文严密的层次结构;三是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做一个有骨气的人。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这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8.
1、教学时数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为课文理解和议论文相关知识教学;第二课时主要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气节。2、教材分析《谈骨气》是中学教材中一篇古老而又常新的课文。它从形式上属于非常规范的议论文,很适合于对学生进行议论文教学。从内容上来说,骨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之本,它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爱国情感的名篇佳作。文章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引孟子的三句话揭示骨气的含义,并用文天祥拒绝降元、饿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怒对国民党手…  相似文献   

9.
初中第一册入选的议论文《纪念白求恩》、《谈骨气》都是通俗易懂的。从内容上看,前者是赞扬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后者是赞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从写作角度来看,这两篇文章都是寓说理于记叙、说明之中,阐述事理清晰晓畅,这对初学议论文的初一学生理解记叙与议论这两种表达方法的不同,认识议论文的特点,进行读写训练都是很适合的。据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考虑到如下三方面:一、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理解记叙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叶倩倩同学问:《谈骨气》一文是如何选取典型事例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谈骨气》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杂文家吴晗所写的一篇议论文。在文中,作者令人信眼地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这令人信服源于作者  相似文献   

11.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顺序为主要方式,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介绍事物或解释事理的文章,它在成人中专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教好说明文,对培养学生严密的推理能力、准确的表达能力、清晰的思维能力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这篇课文是著名生物学科普作家贾祖璋撰写的。原发表在一九七九年《光明日报》,后收入《生物学碎锦》。一九八一年被评为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本文旨在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科学原理。从说明的角度看,属于阐释性说明文。阐释性说明文一般在说明事物性状特征的同时,还要阐释形成这些特征的原理,它要求比介绍性说明文具有更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这篇课文的时侯,可适当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从写作的角度看,本文运用了设问、分项、举例、比较、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条分缕析,枝叶清楚。因此,在讲读这篇课文时,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理的能力。具体的讲读方法,可分为——抓关键,解题意。标题是文章的“窗口”,透  相似文献   

13.
我把传统课教出了新意安徽李怀云吴晗的《谈骨气》是一篇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也是一篇规范的短论,若按照议论文的“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三个逻辑段来分析这篇课文,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能教好它。我觉得像这样的传统篇目,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能教好它,而应该...  相似文献   

14.
卢登茂 《陕西教育》2008,(12):74-74
一、列举事例层层深入 比如说《谈“骨气”》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课文引经据典论证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什么是骨气?骨气本身的概念是抽象的,教师可由生活中的社会现象,举些贴近学生生活所熟悉的有关人的品质、气节、人格方面的事例,刨设体现人的“骨气”的意境,然后导入课文,作者是怎样论述“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在同学们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富贵与不淫,贫贱与不移,威武与不屈的三个事例,使同学们明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一篇介绍古今汉语变化发展规律的说明文。它把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通过汉语史常识的讲解介绍给读者。教者既要考虑到文章本身较高的学术水准,又要关注读者的接受水平。设计教学时,既要考虑到课文深奥的一面,把握文章的理论框架,让学生懂得一点语言常识;又要考虑到课文浅显的一面。作者是怎样把抽象的、深奥的理论讲得浅显易懂的,让学生摸到写事理型说明文的门径。根据考试说明及新课程理念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相似文献   

16.
说明文中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或者把复杂的事理讲得通俗明白,必须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一篇说明文往往不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而是几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因此,阅读说明文的一个重要的能力是会辨别、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在说明中的作用。辨别说明方法要掌握各种常见说明方法的特点(课本中有关知识短文中介绍得很具体)。阅读中不仅要能够迅速找出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而且要能够分析该说明方法对说明事物或事理所起的作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我又看了一遍特级教师陈钟梁执教的《中国石拱桥》课堂录像。《中国石拱桥》选编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上,是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到的说明文。一般睛况下,学生对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缺乏学习兴趣,老师上课也少有新意。陈老师的课堂却不一样。他删繁就简,只教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一、学情调查"《学会例证》议论文写作指导"是使用苏教版教材的我校初三年级的一次议论文写作指导课。我拟用例证议论文的典范之作——吴晗的《谈骨气》作为例子来辅助教学,可吃不准有关情况,于是笔者在自己所教的两个班级做了调查。学生小学时没有在教材上学过"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苏教版7~9年级语文教材也未选吴晗的《谈骨气》。他们在课外也没读过吴晗的《谈骨气》。只有两名学生在课外读过"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仅仅是故事,并没有接触到对这个故事作什么分析的文字。  相似文献   

19.
《背影》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散文,我每次读它,都为之动情。然而,怎样教才能使学生从作者平平实实的语言叙述中,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父子间的真挚感情,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后“思考和练习”中所包含的内容呢?经过反复琢磨,我决定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着眼,认真设计提问,以练习为主线,用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效果尚好。  相似文献   

20.
一篇好的议论文应该逻辑严密,紧扣主题展开论证,切忌东拉西扯。如吴晗先生的《谈骨气》,全文都是围绕“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论证时如何紧扣主题呢?一是材料要对准靶子(中心论点),二是分析要对准靶子(中心论点)。在《谈骨气》一文中,作者先是叙述文天祥拒绝做大官的诱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