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林外史》在刻画男性士子的同时,还塑造了不少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作者通过对女性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将聘娘作为封建女性的代表,通过聘娘的妓女形象、聘娘的太太梦、聘娘的女性解放意识三个方面对聘娘进行分析,以期能够解读聘娘的真实形象,揭露封建科举制度下女性的生活现状及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给当代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的女性人物形象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比较《红楼梦》与前代的优秀戏曲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红楼梦》里的女子之美与崔莺莺、杜丽娘相当,但个性化和真实性胜之;《红楼梦》里的女子在个性化真实性方面与《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李瓶儿相当,而在人物美上远胜之。可以说《红楼梦》的女性形象总结了前代优秀作品的优点,而又舍其不足。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和作者曾在实际生活中和女子长期生活在一起,观察体验颇深很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描写了大观园内外、贾府内外、京都内外、地方城镇以及各处农村山庄的众多女性的生活悲剧,具有很强的历史代表性和概括性,为明清时期诸多女性作品所不能比,且亦以此一伟大特质在四大名著中突出。以全副精神塑造女性形象,在这个意义上,一部《红楼梦》才抵得上整个欧洲文学史的总和,才铸就了她在文学史上难以比肩的崇高地位,在反映女性生活与命运方面无与伦比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民俗学分支——"女性民俗"作为研究视角,剖析了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叙述革命、政治的同时,也较为充分地描述了河北的民俗事象,反映了河北人民的生产生活与河北民俗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塑造了以黑妮、董桂花、周月英为代表的诸多农村女性,这些形象分别折射了不同的民众精神禀赋,她们的婚姻家庭展现了一定的民俗生活相。  相似文献   

5.
先秦历史散文《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等中记载了不少在先秦社会中生活的女性,在先秦文学史上塑造了许多有特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先秦历史散文中对女性形象的关注体现在女性外貌、性格、身份等多视角层面,对女性形象的描写总体上呈现出鲜明的由简到繁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它真实地反映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被孔子评价为“思无邪”。《诗经》中相当一部分作品描写了女性对命运的反抗和对爱情的追求,反映了女性的独立意识。这些女性形象为《诗经》增添了绚烂夺目的光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古代社会男尊女卑,女性是男性的附属物,逆来顺受,没有地位和自由”的思维定势的一个颠覆。  相似文献   

7.
在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中,"女性"占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他后期的许多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的生存状态。大江健三郎在后期先后发表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人生的亲戚》、《静静的生活》、《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早逝去》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由"对男权社会妥协的地母形象"到"批判意识觉醒的女性形象"再到"通过批判和反抗男权社会、获得希望的女性形象"的变迁。通过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改变,大江健三郎的女性观也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中的《恒娘》塑造了三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这篇带有一夫多妻制时代烙印的妙文,值得女性一读:恒娘——有一颗善良的心,懂人情练达,会用智慧处理矛盾;雪娘——遇事不冲动,用理性的头脑思索人生,虚心好学、委屈求全;宝带——一味攀附男人,不加强学习,失去了自我。  相似文献   

9.
悲剧女性形象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可谓比比皆是,俯仰即拾。而在这些成功塑造悲剧女性艺术形象的作品中,《为奴隶的母亲》又是其中一篇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之作。小说塑造了春宝娘和秀才妻两个悲剧性女性形象,将她们可悲可叹的命运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对社会的感悟和批判算得上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中的部分女性与以往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较大区别,主要表现在物质、精神、 贞操方面的主观意志和能动选择上,有了突出的女性自主意识。这些女性虽有不同的性格和生活经历,但共 同之处在于对传统的封建纲常进行了颠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是对中国女性怎样找到自我、定位自我 的初期探索。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中描写了大批女性形象,她们在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既体现了女性美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女性丑恶的一面,通过对女性丑恶面的反映更加突现了女性美的一面。在社会生活中,她们勇敢机智地同恶势力做斗争,各方面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地发挥,这些人物形象丰富了古代小说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12.
小说《飘》以女性的视角描绘了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南方社会生活及战后重建,塑造了一个具有女性独立意识、自由、坚强的性格和现实的人生态度、面对逆境不退缩、褒贬相加的郝思嘉的形象,体现了作家对女性困境的思索,反映出超前的女性意识。本文将对《飘》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形象及小说所体现的女性观进行尝试性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典型女性形象分析,深刻揭示当时妇女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和苦难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士人形象,真实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的风神面貌。但是《世说新语》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群体同样值得关注,她们与以往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总体来讲,可以从德行、才智、叛逆、胆识等方面加以认识。分析这些个性化的女性形象,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文化心理和社会风气,进而从侧面折射出与前代相比,魏晋士人在女性观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赵本山执导的《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已播出7部。这部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特点鲜明,根据其形象的叙述模式,可大致分为突围式与围困式两种类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下农村女性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铁凝在其长篇小说《玫瑰门》中塑造了几位生存于现实沼泽地与精神泥淖潭内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司猗纹、姑爸、竹西等女性形象的理性分析,反映众女性是一群生活在现实苦难和精神苦难中的女人。她们或饱受长期的性压押而畸变。或灵魂失落而苦闷,或遭现实重压而躁动。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并非作者浓墨重彩之笔,但正是这种随意点染,更真实自然地反映出魏晋女性的生活境况和精神情状,更接近于社会样貌的原态。无论是遵礼守节的贤女、淑女,还是或智或勇的才女、烈女,都体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为人处事、言谈举止蕴涵着鲜明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展示出魏晋女性对平等、独立、审美、开放的追求,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对中国女性寻找自我、定位自我的初期探索。  相似文献   

18.
《牡丹亭》成功地塑造了杜丽娘这一女性形象。在男权制社会的文化压制下,杜丽娘自身性格意识中体现出顺从的文化属性,而与她本性的自然的女性属性形成一种冲突和矛盾。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的文化属性与女性属性处于一种既对立又统一,既相斥亦相容的矛盾状态,而这种状态,又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相似文献   

19.
女性角色意识的觉醒从来都是同社会进步的程度紧密联系的。日本作家紫氏部在《源氏物语》中刻画了一系列的"弱者"女性形象,而她对这些形象的态度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女性观和价值观,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20.
女性形象一直是历代文学家们所关注的焦点。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作品中表现了对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前景的关注。而中国文学作家莫言在作品中真实记录了中国农村广大农民平凡而真实的生活,也揭示了男权制度下女性的凄惨命运。福克纳和莫言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对女性形象进行了刻画。本文对《喧哗与骚动》和《红高粱》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位作家对男女社会地位平等的期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