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制度建设是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中最具创新意义和最具特色的部分。文章分析了邓小平行政伦理的制度建设思想:制度德性优先于个人德性;行政伦理需要具体的制度支持才能实现;构建行政伦理的监督机制是对权力进行监督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围绕廉政建设与反腐败这一行政伦理的核心问题,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思想。  相似文献   

2.
制度伦理优先于个人德性伦理是西方道德哲学探讨的主题,古典亚里士多德主义在德性伦理的基础上对其作了论证,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也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对其作出了证明。然而他们都只是在形而上学的视阈下替制度伦理的优先性寻找理论支持,这是罗尔斯所不能同意的。罗尔斯从道德发生论的角度为制度伦理优先性的合理性重新作了论证,从而克服了道德形而上学传统的缺陷,这对于反思与批判个人伦理原则至上论和制度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制度伦理就其内涵而言是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的辩证统一。制度伦理在我国兴起有其社会历史背景,制度伦理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关键和突破口,加强道德建设需要制度伦理和德性伦理建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从德性与文化相互建构的视角出发,对当下高校教师德性缺失现象的深层原因进行探究,发现高校制度文化的能力主义的伦理倾向以及底线道德在实践中的运行,构成了教师德性提升的制度文化困境.审视与反思高校制度建构的伦理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实践运行中的制度公正,可为教师德性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和文化引导.  相似文献   

5.
制度伦理和德性伦理有各自的功能和局限,它们在大学德育教育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单独强调任何一个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大学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只有让两者相互契合才能提高大学德育的实效性。本文论述了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在大学德育中契合的应然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反腐败斗争靠什么?反思现行的反腐败机制,借鉴历史,探索理论,正确认识刑罚在惩治腐败中的作用,走出重刑主义的误区。实践证明,编织严密的制度之网是搞好反腐斗争的关键之所在。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提高他们的素质,制定防治腐败的方略、政策和综合治理措施,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金融账户实名制、现金交易限制制度及公职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是当前我国构建反腐败机制的源头性制度,针对我国目前严峻的反腐败形势,上述四个制度在我国建立和健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十分明显,同时,还必须建立健全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辅助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赵红全 《红领巾》2004,(2):110-114,128
中国道德制度的现代转型势所必然,其必然性缘于现象、物质、观念三个层面.在道德建设的方向上虽然面临着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之争,制度伦理无疑是未来道德建设的重要一面,价值关怀与社会伦理是其两个向度.在中国道德制度的现代转型中必须坚持公正、人道、普遍性、历史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9.
论制度德性     
制度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正式规则。制度德性的本质是公正。制度的形成和安排受一定时代伦理精神的关照而具有道德教化价值,制度德性通过制度环境和制度实施而影响人们的道德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论制度德性     
制度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正式规则。制度德性的本质是公正。制度的形成和安排受一定时代伦理精神的关照而具有道德教化价值,制度德性通过制度环境和制度实施而影响人们的道德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反腐败形势相当严峻,反腐败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是导致我国腐败问题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反腐败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内部多元主义过度,而外部多元主义不足。为此,提出了完善制度设计遏制腐败高发的建议:整合当前各反腐败机构,建立反腐败大部制;循序渐进地推广财产公示制度,给清廉者更多的机会与空间;设立道德委员会来处理问题官员的道德行为;按照“上级监督下级”来调整设置反腐败机构;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反腐败,即实行外部多元主义。  相似文献   

12.
反腐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意义重大,然而,从早期的思想反腐到后来的制度反腐,虽然做出过不少努力,效果却并不显著,究其实,是没有按照人性化的要求进行。对此,本文从对政府官员的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得到符合人性化的反腐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王朝尽管建立了用于反腐惩贪的监察制度和立法,但仅仅依靠制度和立法反腐惩贪,还难以得到最佳效果。调动官员和臣民参与防腐反贪的积极性,揭露和举报官吏的贪腐行为,有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于是就有了鼓励官员和臣民上书举报贪腐官吏的各种措施甚至制度。但百姓作为弱势群体,很难发现官吏的贪腐行为,即使举报也很难到达最高层,因此百姓反腐惩贪的作用只能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被誉为世界上最清廉的国家,其反腐倡廉制度,总结为以法保廉,健全法规制度;以规固廉,严格的执法力度;以德倡廉,特色的文化教育;以薪养廉,优厚的工资待遇,使得官员不能贪、不敢贪、不想贪、不必贪.新加坡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监督机制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要强化社会廉政文化建设力度,形成大众廉政精神;健全法规,确保反腐倡廉制度化;以高效的监督体系确保权力运行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惩治贪官是全球所有国家的共识,其主要依据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它是迄今为止第一个关于治理腐败犯罪的最完整、最全面而又具有广泛性、创新性的国际公约,并奠定了各国打击腐败犯罪的国际法基础。我国也已基本建立反腐败法律体系,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鉴,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腐败法律制度,一是要制定《反腐败法典》,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反腐败法律体系;二是强化预防腐败的制度,从源头上铲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三是加大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完善惩治腐败的刑事法律;四是坚持程序正义,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微博作为反腐的新形式越来越受到政府、媒体和学者们的密切关注.正是因为微博自身特殊的运行机理以及民众对于腐败行为零容忍造就了当前微博反腐的激亢.然而究其本质,“微博反腐”不过是“反腐微博”,微博反腐具有偶发性、挂一漏万,反腐信息同样适用丛林法则.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博弈是微博反腐的致命伤,被誉为“反腐利器”的微博并没有媒体宣传那般神奇.只有弱化举报的不实追究,强化调查结果公开,让渡官员的隐私权,保障民众的监督权,推进财产公示制度,治腐才能真正提速.  相似文献   

17.
几乎所有历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会对官吏的贪腐行为进行惩治。因为他们都明白龙座能否坐稳,关键是要有一个“政平讼理”的政治生态。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王朝都建立了反腐惩贪的制度和法纪,都有反腐惩贪的实践活动,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由于没有建立起法治社会,也就难以建立起反腐惩贪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反腐倡廉”的影视作品,关注的是社会“热点”问题,由于其内容上的特殊性、敏感性和即时性,受到大众欢迎。但是在这类影视作品中出现一种倾向,即有意无意地宣扬“贪官背后的温柔陷阱”,甚至认为这是一些官员走向腐败的原因,这是中国古代“红颜祸水”论的现代翻版,在反腐败斗争中,容易产生误导,不能不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唐律》对官吏进行监督、处罚的各项规定及实现途径,认为《唐律》总体上是一部以官吏为主要监督对象的法典,它对各级官吏有监督作用,在惩贪倡廉、确保行政效率、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思想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各具特色,但在反腐倡廉的根本出发点、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深入持久地进行反腐败斗争、严惩腐败分子等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充分体现了三代领导人勤政廉政、痛恨腐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思想。党的三代领导人有关反腐倡廉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