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依据劳动价值论,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及其本质,叙述了货币的职能,揭示了货币流通量规律等,从而创建了科学的货币理论.关于货币本质的原理,是马克思货币理论的核心.它对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的商品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通过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阐述了货币从本质上说是社会公认的一般等价形式.商品 价值要通过价值形式才能表现出来.价值形式的发展经过四个阶段;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在简单价值形式中,由于一种商品把自己的价值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因此使这另一种商品成为个别等价物.至扩大价值形式时,由于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上,使得这些其他商品成为不同的特殊等价物.至一般价值形式时,由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一种特殊的商品上,因此就使这种商品成为一般等价物.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银)身上时,一般价值形式就过渡到货币形式.黄金这种  相似文献   

2.
<正>在学术界对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论述的等价形式的特点,从来都是作为难点来对待的,因此,也就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为了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商品和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并有利于揭示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的谜,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弄清等价形式的特点的具体含义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正>马克思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建立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这一理论通过说明什么是价值、价值的源泉在哪里即什么劳动形成价值、这种劳动为什么要形成价值、如何形成价值等根本性问题,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以商品货币开篇的,通过对商品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性质和形式的分析,提出了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学说,使得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马克思指出:"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现象,一个靠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3 回答下列问题(这里仅给出解题思路及要点,其余详见学习指导书)(1)何谓价值形式?它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所谓价值形式即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对价值形式的分析是马克思揭示货币本质的起点,因而是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基石。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换的详细分析,认为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主要阶段,即:①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④货币形式。(2)货币有哪些主要职能?一般来说,货币有五项主要职能,即价值尺度、流  相似文献   

5.
从简单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所经过的一系列中介运动,在货币形式中消失了,所以,货币比商品具有更加耀眼的拜物教性质。马克思通过还原上述中介运动,对货币进行发生学的考察,揭示了货币的拜物教性质的秘密。货币是商品所包含的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不能仅仅从商品交换所遇到的外部困难来理解货币的起源。马克思对货币主义、货币名目论、货币数量论的批判都是基于他对货币的拜物教性质的分析而得以展开的。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有不同理解。本文认为有关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应从《资本论》商品货币篇中去把握,它只包括价值的质、价值的量、价值的形式三个方面,马克思的论述都是这三个方面的展开。  相似文献   

7.
3 回答下列问题(这里仅给出解题思路及要点,其余详见学习指导书) (1) 何谓价值形式?它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所谓价值形式即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对价值形式的分析是马克思揭示货币本质的起点,因而是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换的详细分析,认为价值形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科学地揭示了商品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价值是商品经济中,实现劳动社会联系的特殊形式;两种商品交换的基础是等量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这是马克思对商品价值的质和量的最抽象最本值的科学规定,它带有粗糙性和简约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的思维行程中,抽象原理导致具体再现的就是商品市场价值量的具体确定,市场价值理论,是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的  相似文献   

9.
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原因及特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价值尺度是用来计算商品的价值"。教材中写道:"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0.
商品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资本论》非常重要的立论基础。基于马克思的商品理论,探讨《经济生活》模块商品的含义以及商品价值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商品的相关知识,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另外两个组成部分(货币理论和价值规律理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九个方面:商品的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劳动的私人性和社会性的矛盾及其解决形式;价值的二重性,即价值的质和价值的量;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货币之谜的破解,即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生产劳动和价值的创造与转移;价值规律的实质、表现和应用;商品拜物教的来源、实质及其研究意义等。这些丰富的科学内涵逻辑地依次展开的过程,主要体现为以下九道程序:把商品这一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和资本主义肌体的细胞作为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透过商品“物质属性”之现象察其“社会属性”之实质→分析商品的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分析商品的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具体分析商品的价值之质即价值实体→研究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和如何决定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价值的表现问题并揭开货币之谜→深入地研究了价值规律→进一步研究了商品拜物教的来源和实质。  相似文献   

12.
李翀 《教学与研究》2005,46(2):29-35
建立汇率理论是马克思的遗愿。本文以现实的国际货币制度为前提,从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导出货币的虚拟价值,然后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三个方面分析货币的虚拟价值,最后得出作为市场汇率形成基础的货币汇兑平价。对货币汇兑平价的检验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条件下,货币汇兑平价构成市场汇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考察简单价值形态时,曾经对等价形态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些分析对于理解货币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货币本身就是最发展的一种等价形态,分析等价形态及其特点,实际上就是要从萌芽状态中揭露货币的本质和特点。为了说明等价形态的各个特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等价形态的含义。马克思说过:“一个商品的等价形态,就是它能直接与别种商品相交换的形态。①因此,说某一商品处于等价形态上,意思就是说,这种商品可以和别的商品直接相交换。以“1只绵羊=2把斧子”这样一个简单的等式为例,在这个等式中,就只有充当等价物的斧子才能够直接和绵羊相交换,才具有能够直接与别的商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主要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现象遮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式,而且商品拜物教的消除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的中国,客观上有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条件,因而有必要分析现实中形形色色的拜物教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深刻理解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试图为当前中国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5.
货币本质的"不可超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的本质属性是其他一切商品同它相交换并用它的价值来衡量、即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为此,马克思把货币界定为同其他特殊商品相对立的一般商品.所谓超越货币本质"一般论"与"特殊论"的对立,是不能成立的.同时,本文从逻辑学的角度对货币的定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舒华荣 《考试周刊》2014,(6):124-124
<正>一以下是高一经济生活教材第一节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主要理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而有价值的物品则一定是商品。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商品和货币总是同时出现,但从历史角度来说,先有商品后有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纸币只是  相似文献   

17.
从价值悖论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汪时珍马克思在分析价值决定时,揭示出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生产与再生产同种商品的价值、生产价格与价值以及第一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与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的背离,产生了商品交换中最终形成的价值量与实际投入劳动量相背离...  相似文献   

18.
一商品和货币是商品经济必备的两大要素。马克思在谈到商品和货币的关系时指出:“商品生产以商品流通为前提,而商品流通又以商品表现为货币,以货币流通为前提;商品分为商品和货币的这种二重化,是产品表现为商品的规律。”从商品看,社会商品总量代表总  相似文献   

19.
商品是拜物教理论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从商品入手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运动的奥秘。通过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批判,马克思建构了劳动价值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性。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物化”理论与“符号拜物教”理论,其实质仍然是拜物教性质的,需要加以批判与超越。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并且具有更为广阔的理论意蕴——在实践哲学层面的“未来预见”,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阐发关于共产主义的学说。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论上一直认为,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范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独有范畴,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分配是社会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如果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就会得出社会主义工资也是劳动力价值的结论,“就会否定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我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社会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不是等量劳动相交换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论述按劳分配时指出,每一个生产者,“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