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廉,清末画家,字士刚,号古泉,晚号罗浮散人,喜爱栽花种竹,饲养鸟鱼。《南瓜花·纺织娘》是《花卉草虫图》中的一幅。《花卉草虫图》共12幅,分别描绘了夜来香、山茶花,绣球花、南瓜花、鸡冠花等花卉,并分别配上了螳螂、蝴蝶,蚱蜢、知了、纺织娘等草虫,形象生动,用笔细腻,色彩明快。《南瓜花·纺织娘》上南瓜花叶茂盛,一对纺织娘轻盈地落在花朵上,这种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景象,一旦被画家深情地摄取到画面上来,便别具一种撩人的魅力。画中纺织娘用细笔勾勒,腿脚节节有力,翅膀轻如薄纱,筋络若隐若现,头上的触须更显得敏感而活灵活现。花叶用笔豪放,色彩浓重,不但表现出了  相似文献   

2.
【课例】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我要的是葫芦》教学片断 师:书上写了葫芦的哪几部分? 生:藤、叶子、花、葫芦。(教师相机 师:看图说说,怎样的藤?怎样的叶子?怎样的花?怎样的葫芦? 生:细长的藤,碧绿的叶子,雪白的花,可爱的葫芦。 师:把这四个词连起来说一段话。  相似文献   

3.
屈赋是在荆楚原始化土壤中孕育出来的艺术之花 ,其代表作《离骚》具有浓厚的原始文化色彩。诗中肇赐嘉名、陈辞重华、上下求女、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西北等重要环节富含原始文化内涵。比兴手法所表现的好修之志贯穿《离骚》脉络的始终 ,这一手法是以巫术原理——相似律——为思维基础的 ,较《诗经》保留了更多巫术色彩  相似文献   

4.
<正>提起藤,人们总会立刻想起它的特征:善于缠绕,善于攀援。那么,在诗人笔下,藤究竟是个怎样的形象呢?流沙河的《草木篇》是这样写藤的:“他缠绕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做  相似文献   

5.
远藤周作对于宗教的理解很复杂。虽然从小就接受了洗礼,并经常与家人一起参加教会活动,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远藤周作本人并不十分确信主耶稣的存在。因此在他的早期小说《沉默》中,我们会看到主人公洛特里哥神甫对于主耶稣存在本身的质疑,以及对于主耶稣人格的怀疑:主耶稣明知犹大要出卖自己但却不加以制止,牺牲犹大借以成就自己荣耀的人生。而到了后期,远藤不再为主耶稣是否存在而感到困惑,他的宗教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因此在他的后期小说《深河》中,远藤借小说主人公大津之口,非常清晰地表达了自己对于神的理解:“神拥有多种面孔。”从早期的《沉默》到后期的《深河》,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远藤多元化宗教思想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漫笔点丹青     
《秋实图》张丽英 葡萄画得水气淋漓,色彩饱和,清脆欲滴,恰好地表现了果实的质感;叶子在后面呈现大片的重色块,衬托出葡萄的娇嫩;  相似文献   

7.
正《红白芙蓉图》,是举世公认的南宋院体花鸟画的最高水平之作,此图为其中之《红芙蓉图》。两幅都在画面的左上部题款:"庆元丁巳岁李迪画",可知是南宋初期画家李迪的作品,创作时间应为庆元三年(1197年)。李迪擅长描绘花鸟及动物。此作画面色彩较厚,晕染采用没骨画的技巧,过渡自然,表现出芙蓉花瓣形态及色彩细微的变化特征。细腻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在书中看见一篇文章——《一片藤叶》,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身患重病,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她看了看窗外的藤叶对妈妈说:“妈妈,等这片藤叶掉下来,我也要走了!”小女孩刚说完,一场暴雨降临了,第二天早晨,小女孩妮娜却意外地在窗外看见了一片叶子,妮娜的心情开始变化了,病也好了,而她家对面的老画家却死了,原来那片藤叶是老画家花了一整夜画的。  相似文献   

9.
从读图时代现象学的审美直观的理论视角出发,以形式审美特征要素中的色彩、形状、形式法则等为切入点,从色彩的选择与运用、光与色的配合与矛盾、由色彩而非线条构筑的空间、笔触与力量感等方面来分析莫奈晚年组图中《睡莲》之一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图示。  相似文献   

10.
《故都的秋》自问世起,就备受人们的青睐。文中作者用饱醮情愫的柔毫,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神韵清绝、典雅质朴的北国秋色图。图中的独特色彩、音响、风姿无一不是作者丰富细腻、富有个人特质的情感世界的折射。因此,对于《故都的秋》的情感主旨就有了多种不同的解读,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认为该文借景抒情,意在表现作者悲秋之情(《教师教学用书》);  相似文献   

11.
与文字结缘,无论是阅读还是协作,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祝愿这一份幸福能陪伴每一个孩子很久远。汤汤这天上午,《作文100分》编辑部里迎来了以为熟悉的老朋友,她就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汤。她创作的《绿藤红藤》《琶蕊黛鸶花》《谷子遇见豆子》等一篇篇童话作品,就像一个个神奇而迷人的梦。  相似文献   

12.
他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他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天地万物于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安德烈·洛特初识凡·高,是因为听了齐豫翻唱的一首老歌《Vincent》。星光灿烂的夜,幽暗的小屋,沃雪的田野,深蓝的眼睛,变幻的紫云,似火的鲜花……我终于知道,是你的心智让你备受煎熬,可是,凡·高,这个世界原没有你想象的那般美好。喜欢凡·高的画,喜欢他用浓烈的色彩所表现出的幻想中的现实,喜欢明丽色彩中绽放出的生机,喜欢阴郁色彩后隐藏住…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错觉     
图1,图2是两幅《小城雨巷》的舞蹈画面.舞台布景中栩栩如生的白墙黑瓦,窄巷小街,石桥木阁,舞者的彩裙花伞,笑脸轻歌……动画般在眼前闪现出来.优美的舞姿,绚丽的色彩,勾勒了一幅梦境般的世界.在强烈的视听感觉下,在彩色画面给你震惊之余,你是否想到过这些美丽的画面是怎么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婉约派词宗,李清照总是因为婉约的风格而为人熟知,脍炙人口的词篇有《醉花阴》、《声声慢》、《一剪梅》等,但她词中的豪迈色彩却被婉约风格的巨大光环遮蔽了,本文以李清照的三首词为例分析她词中的豪迈色彩,试图全面理解李清照的词作及其人。  相似文献   

15.
《阿Q正传》夸张、讽刺的风格使小说颇具漫画色彩。本丈分析了其中的炫耀图、革命图、求婚图、逃跑图等共十幅。  相似文献   

16.
色彩词是有限的,但正如画家运用几种基本色的组合调配,可以变化出多种色彩一样,语言中的色彩词加以变化运用,也能呈现出百态千姿,大大丰富其表现力。在古诗词中,常见的变化运用有以下几种方式:一、加定语。这种方式通过修饰成分使同一色词表现种种色态。如“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相似文献   

17.
腾冲傈僳族是傈僳族中较独特的一支,其斑斓的服饰行为渗透出本民族宗教的、经济的、文化的等方面的历史踪迹。海贝、藤、竹的运用,色彩与性格的逆悖,反映出花傈僳独特的审美情趣以及它深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结合桐花凤阁批校的程乙本《红楼梦》主事者陈其泰生平时代,首次考辨桐花凤阁批本凡二十回抄文底本乃为本于嘉庆庚辰藤花榭版《绣像红楼梦》,并参以异文比勘证明陈氏旁添文则为参照张新之妙本,佐证陈氏抄补之后二十回文本及其校勘,当系东观阁本俗本一系。附带考订2006年发现的补拙斋抄本之底本当源于三家评本,辨析所谓补拙斋抄本底本有脂砚斋本特征说法之误。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三章工笔人物画研究三、色彩的感情作用中国的画家们经过千百年实践,深深懂得色彩在表达人的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为了加强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有的适合重彩,有的适合淡彩,有的适合白描,有的则适合以某种单色为之。试想周的《簪花仕女图》,如果不用重彩绘制,而改用白描或淡彩,就不能取得现在这样的艺术魅力。相反,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如果用重彩去描绘,也同样不能表现屈原那愤世嫉俗、孤高自傲的精神气质。所以,色  相似文献   

20.
印象派的绘画是以表现光,色闻名于世的。《弹钢琴的女孩》表现的是两个在认真练习钢琴的女孩,画面背景虽然是室內,但仍然充溢着迷人的色彩。女孩金黄色的头发和白丝绸服装闪烁着动人的光彩,轻柔而明快。深色的帷布和钢琴把两个女孩的轮廓衬托得更加清晰,钢琴上的瓶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