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是艾青一首风格独特的抒情诗。诗中善于用色泽、光彩的渲染以及构图、线条的安排增加形象的鲜明度,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描景述事,使诗既充满激情,又有画的意境。本文运用一定的美学理论,从经营构图之美、光彩映衬之美、虚实相生之美、音声之美、动静之美几个方面论述了这首诗的绘画之美,概括了诗中抒发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黄春建 《课外阅读》2011,(5):248-248
教学《桥之美》,宜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鉴赏其美学特质:一,引导学生鉴赏《桥之美》的诗意美;二,引导学生鉴赏《桥之美》的图画美;三,引导学生鉴赏《桥之美》中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美术教育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幼儿提供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和创造美的机会。美术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就体现在它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上,而绘画是孩子表达自己想象的最直接的手段。过去传统绘画教学是一种模仿性的教学,随着幼儿园整体课程的改革,幼儿教育者都意识到这种教学法对儿童美术发展而言是"倒行逆施",作为幼儿教师,教孩子绘画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绘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诗词是一种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其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典型的意象抒发内心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诗家语”,通过诵读、借助想象深层剖析诗词的内涵,体会古典诗词之美。拟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紧扣“诗家语”,感悟诗词之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作为宋代婉约派大家,其词以独特鲜明的语言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她的词语言平易清新,尽显自然之美;委婉深沉,尽显含蓄之美;和谐流转,尽显音乐之美;浓淡相宜,尽显绘画之美。李清照的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绘画审美有一种由感情到理念的认识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种视觉形象在认识上的飞跃。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 ,获得美的享受 ,应从认识绘画符号 (风格 )、画面意象 (内涵 )、视觉提炼 (观察 )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通过对王维诗歌的分析,阐述王维诗中独特的音声绘画之美和清空淡雅的风格,并探寻他如何把诗、画、禅三者合而为一。对其音声之美,从炼字、通感、对比三种手法的运用以及声响与色彩的结合方面作了阐述;对其绘画之美,一方面从南宗禅与南宗画交融的特点出发整体把握诗歌意境,另一方面又从色彩对比、结构布局、光线明暗布置三个角度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8.
绘画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开发幼儿心智的一种重要手段。早在1925年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就曾指出:凡属人种都有图画之贡献,凡属儿童都有绘画之兴趣。绘画是言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绘画可以依靠儿童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要"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由此可见,幼儿的绘画教育不仅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赋予了幼儿发展创造力的机会,在他们的一生系统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绘画审美有一种由感情到理念的认识过程,这一过程是一种视觉形象在认识上的飞跃,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获得美的享受,应从认识绘画符号(风格),画面意象(内涵),视觉提炼(观察)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画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之美是中国画的灵魂。对“意境”美的普遍关注和仲爱,使得中国画升华为艺术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脱离了对“意境”美的多方面探究,中国的绘画就只能停留在技术的或者是对自然的简单模写上。  相似文献   

11.
彩色乳胶画,各种绘画方式中的一种,它运用点、拉线、铺平、层叠等方式使画面呈现凹凸起伏,塑造出空间立体艺术之美。运用彩色乳胶材料作画,绘画材料新颖,作者在作画过程中需要发挥极大的想象力,使画面呈现出富有创意的效果,这种绘画方式非常符合大班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因此,我们设计了本次绘画活动,让幼儿接触不同的绘画方式,开阔眼界,感受不同绘画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美术的价值谈起,说明了引导学生提升对美术的认识之重要,解读了学会鉴赏评价的意义,鼓励学生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最后以谙熟绘画语言的引导结尾。一管之窥,希望益于同仁,则为我之深幸。  相似文献   

13.
数学之美是隐蔽的、深邃的美,是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美,看似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枯燥乏味的公式图表,其实都蕴含着美,即本真美、诗词美和绘画美。王元教授(华罗庚的学生)也曾说过:"数学的评价标准和艺术一样,主要是美学标准。"本文以此为经络,结合数学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阐述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14.
哈代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把绘画艺术中的色彩、光影、线条和绘画术语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之呈现出绘画美;借鉴音乐艺术的手法,将音乐术语、人物音乐、自然音乐穿插进作品情节的构建,使小说具有了一种音乐美;继承古希腊悲剧传统,以戏剧化表现手法使小说表现出浓浓的戏剧美;将时间、空间、人物命运的循环统一于情节发展之中,予作品以建筑般的谨严之美。  相似文献   

15.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1928年在出国欧游的归途中写下的,全诗通过对康河宁静景色的描写以及对泛舟寻梦的想象,抒发了诗人对康河和康桥的深切眷恋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对“爱、自由、美”的执着追求。作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在本诗中遵循了闻一多提出的“三美”理论,即“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本文将取其一美即“绘画美”作具体分析,探究出其“绘画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在美术史中山水画之变历来被受重视,尤其南宋画风大变,以马远为代表的南宋山水画构图呈现"一角,"山水与人物结合,画面丰富多变的画风,创造了介于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之间的山水境界。南宋画院不乏妙笔丹青,缘何马远能在众多画家中确定风格,成为代表南宋画风的画家。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什么是美?从字源学看,根据《说文解字》羊大为美,认为羊长得肥大就美。另一种看法是羊人为美。从原始艺术图腾舞蹈的材料看,人戴着羊头跳舞才是美字的起源,美字与舞字与巫字最早是同一个字。如果把这两种看法统一起来,就可看出,一方面美是物质的感性存在,与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关;另一方面,美又有社会的意义和内容,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连。  相似文献   

18.
正【设计意图】彩色乳胶画,各种绘画方式中的一种,它运用点、拉线、铺平、层叠等方式使画面呈现凹凸起伏,塑造出空间立体艺术之美。运用彩色乳胶材料作画,绘画材料新颖,作者在作画过程中需要发挥极大的想象力,使画面呈现出富有创意的效果,这种绘画方式非常符合大班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因此,我们设计了本次绘画活动,让幼儿接触不同的绘画方式,开阔眼界,感受不同绘画方式的差异。【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一、因地制宜,指导儿童观察美培养儿童观察美的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儿童所处的学校地域不同,有城乡地理之别,更有城乡文化之异,所以教师要因地制宜,指导他们观察美。笔者认为培养儿童观察美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儿童观察美的方法。首先,要激发儿童的观察兴趣,培养他们随时随地进行观察的良好习惯。一般来说,儿童对活的、有声的、色彩艳丽的、新颖的事物比较喜欢。因此,教师在选择观察对象时应注意选择那些既能吸引儿童注意力同时又能体现物质现象和本质的事物或事件。不要舍近求远,要利用身边的事物随时启发儿童养…  相似文献   

20.
在写景散文创作过程中,从无言到千言万语,要突破常规语言的限制,细致地捕捉景物的形态及变化,展现出景物在一定时空里的情致美。一是借助绘画技巧,善于展示斑斓的色彩,勾勒万种形态,增强景物的视觉冲击力;二是善于描写景物的动态美,或直接刻画,或借助客体的力量,催生动态之美,或借客体的动态来烘托主体;三是在细致刻画景物的基础上,融入主体的情思,形成一定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