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江文清陆文培1997年7月1日,饱经沧桑的香港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这是中国历史上彪炳千古的大事,它将大大激发包括台、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忱并成为...  相似文献   

2.
<正> “九七”香港回归已日趋接近,在回归权力交接的过渡期内,一切带有昔日英国殖民色彩的事物都开始逐步退出香港的现时生活,到“七·一”回归以后,那些带有殖民色彩的事物都将成为永远不会再现的历史。纵观港英邮政署自一八六二年至今发行的百余年间的香港邮票,生动而形象的记载了这一百多年香港作为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百年前的那段屈辱往事。  相似文献   

3.
英国占领香港后,对香港华人实行带有种族主义的殖民统治。香港人民为维护民族利益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不断掀起反抗英国侵略者及港英当局的斗争。早期(19世纪)的斗争形式主要是离港、罢工、罢市,也包括一些武装抗英活动及要求改善政治地位的政治斗争。早期香港人民的反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七·一”在即,香港,这个百年游子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亿万中华儿女无不欢欣鼓舞。香港回归,意义重大,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首先,香港回归将雪百年民族之耻,圆世纪团圆之梦,极大地振奋海内外同胞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历来被视为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然而在上个世纪,英国却通过两次鸦片战争、三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侵占了自古就属于中国的领土——香港。这对于中华民族来说…  相似文献   

5.
1997年7月1日,举国双喜临门。 这一天,香港回归祖国,洗雪百年耻辱,实现中华民族整整一个世纪的期盼!尽管香港被英国侵占、被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不堪回首,但“落后则挨打”、“弱国无外交”的教训鞭策着中华民族走上自强之路。多少年来,反对不平等条  相似文献   

6.
香港是我国神圣的领土,由于历史的原因,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1997年7月1日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国人民都在关心,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本文就香港与不平等条约、香港与英国殖民统治、香港与世界贸易金融中心、香港与恢复行使主权等,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1日我国政府就要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将结束自鸦片战争150多年来遭受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重新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香港回归祖国,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是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影响深远、具有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它证明了中国人民有决心有能力完成民族统一大业、标志着我们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和中华民族振兴富强的千秋伟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包括香港600多万同胞在内的12亿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盼望并迎接香港回归这个神圣而伟大时刻的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英国侵略者先后掠夺了我国的神圣领土香港和九龙半岛。从香港被侵占的第一天起,香港同胞便开展了前仆后继的反占领斗争,充分表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历史将永远铭记着这一刻: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标志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米字旗无可奈何地降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这是全世界为之瞩目的一刻。这是中华儿女扬眉吐气的一刻。这一刻宣告了英国殖民统治者强加给中国的百年耻辱终于得到了彻底决雪,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_香港的合这是同中公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的。一百多年回,清政府田朽元能,国家贫困积弱,香港的命运是被割让2一百多年。云,社会主义中国国泰民安,蒸蒸日上,香港的命运是回~。翻天覆地,换了人间!香港的百年沧桑雄辩地证…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在1936年6月至1938年3月曾经三顾香港,在港创办了中华业余学校.为国内抗日募集钱物。发动香港同胞支持抗日,对于中华民族抗日救国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公布之后,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纲要》、落实《纲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高潮。在此,我想谈一点自己学习《纲要》的体会。一、爱国主义及其特征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一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就表现为抗击外敌入侵,变法图强以及反对清王朝的腐份统治。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人普遍有一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正是在这种形势厂…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对香港开始了殖民统治,并委派鼎查为香港殖民政府首任总督。  相似文献   

13.
印巴两国的积怨可以追溯到1947年。历史上印巴两国曾为一个国家——印度。印度曾长期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1947年8月14日,南亚次大陆人民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终于迫使英殖民者结束了对印度长达195年的殖民统治。就在自由即将降临的时候,英殖民者却炮制了一个残酷分割印度的“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一、香港一贯的“重英轻中”语言政策及其危害 香港主要是华人社会.但港英政府长期以来奉行重英文、轻中文的语言政策,这是香港殖民教育的一项政策,是为了达到殖民目的。“香港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实行歧视华人的英国殖民统治政策。在华文教育中重英文轻中文的现象,从英国人占领香港一直到现在一百多年来,从来没有改变过”。川港英政府一开始便为中、英双语设置了不平等的发展际遇,  相似文献   

15.
锡伯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众多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可贵的民族精神,是锡伯文学的亮点,主要体现在艺术地再现“西迁”爱国主义英雄壮举,生动刻画锡伯族历史人物的高大形象,集中展示锡伯军民在抗击外敌入侵及平复叛乱中的英雄气概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香港南临浩瀚的南中国海,是沟通远东各地,联结大洋洲、欧洲、美洲各国的水上要冲;十九世纪中后期,香港落入英国殖民统治。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使香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结合点。  相似文献   

17.
一、香港语文教育的历史英占香港之后,一心只顾建立殖民统治秩序,根本无暇顾及教育。因此,开埠初期的香港语文教育,仍是中文教育占居优势。直到1847年成立“教育委员会”之后,港英当局才  相似文献   

18.
英国早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遇到了困难;同时在与中国发生的贸易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承受着巨额贸易逆差。随后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下促使英属印度对华贸易的加大,利用原棉和鸦片吸收了中国大量的资金,形成了英、印、中三角贸易,彻底解决了英国在印度和中国进行经济入侵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虽然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殖民统治所形成的后殖民主义文化对其的影响和控制也随之终结。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历程,使香港形成了一种边缘文化,一种失根文化,呈现出突出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的特点。后殖民文化仍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存在是中华民族文化未来发展的警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0.
杨靖宇是东北抗日战争时期杰出的抗日名将,他在抗击日寇的斗争中,不仅把一切献给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他所表现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爱国主义历来都是凝聚和推动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今天我们在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