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广泛的领域就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政策源流进行了探讨,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目的在于揭示日本对外政策的特点、实质与内在张力;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考察日本对东南亚殖民政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在经济已复兴的情况下“开发”东南亚原因有二:一是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开发”它能迎合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也就是为了更好地奉行亲美反共的政策;二是为了保证经济起飞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所以,“开发”东南亚对日本未来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日本为实现其南进战略而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它凭籍着自己的武力,对东南亚实行了3年多的军事占领。在占领期间,日本政府对东南亚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实行了不同的占领政策。本文意在通过对日本占领政策的分析,阐述这个政策产生的内在原因、特点、占领政策与日本总的军事战略的关系以及对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一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940年,日本趁法国遭受德寇侵占之际,胁迫维希政府达成关于维希政府向日本提供印度支那北部军事基地的协定,随后日军进驻印度支那北部。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日本与维希政府缔结“法属印度支那联防条约”。接着日军  相似文献   

4.
冷战以及关国的东亚遏制政策,给日本提供了把战争赔偿转化为外交手段的机会。可以说,日本对东南亚的赔偿外交正是美国东亚遏制政策推动的产物。同时日本赔偿外交也是其当时的重大外交活动,是其经济外交的起步点。  相似文献   

5.
独立的基本内涵是不依赖外力,不为外界束缚,是国家作为独立的法律人格所具有的一项基本属性,它主要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三方面,东南亚诸国经历了长期的残民地历程,是当今世界为政治、经济独立而斗争并面对文化独立考验较典型的国家。文章最后还具体以东南亚国家的结盟政策为例作出评析。  相似文献   

6.
日本自从明治维新开始,无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战时、战后一直都没有停止接受东南亚各国留学生.而且针对东南亚留学生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显现出对留学生们的重视.不过日本对东南亚留学生的重视其目的并非单纯,在积极接受留学生的背后有着强烈的政治和经济目的.  相似文献   

7.
二战期间,以武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把日本引向不归路,惨败的日本战后在保守派首相吉田茂的率领下,自主选择了“日美基轴和经济外交”战略,在亚太经济政策上主张:追随和依靠美国,以美日同盟为基轴,复兴日本经济;以“战争赔偿”重新进入东南亚市场;服从美国冷战战略,对中国实行“政经分离”原则,维持以贸易为主的事实上的关系。吉田茂的亚太经济政策为日本经济在战后十年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但过分依赖美国,使日本不得不面对“半独立”、“半媾和”等日美关系问题,也延缓了对苏、中、东南亚政策问题解决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肯尼迪政府上台之后,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调整了美国的南越政策。提出了“国家建设”战略,试图通过双方的努力使吴庭艳政府进行必要的政治、社会与经济改革,以赢得民众对南越政府的支持,进而巩固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利益,并最终赢得冷战在东南亚的胜利。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一战略在南越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9.
第四个控制与利用台湾地缘区位的是日本。日本在 19世纪中叶 ,在西方国家压力下 ,不得不实行对外开放的“开国”政策。接着日本实行“富国强兵”的“明治维新”的改革新政。随着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日本亦步西方大国之后尘 ,走上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日本是一个由西太平洋岛弧上的日本列岛组成的国家 ,其对外的侵略与扩张的方向 :一是向西往朝鲜半岛登亚洲大陆、想通过满蒙控制中国。这就是日本的“大陆政策”。另一是沿着岛弧向南、北扩张。向北是想控制千岛群岛与库页岛 ,向南是通过台湾进入东南亚。相比之下 ,东南亚领土面…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不断调整对台政策,提升日台实质关系。本文以近年来日本的对台政策为切入点,着重从谋求政治大国、遏制中国的崛起、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强化对台政治影响力等方面分析了近几年日本对台湾政策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对中国进行全面入侵,决非偶然,而是自明治维新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直接结果.本文以大量的日方历史资料为依据,论述了日本侵华政策的实行与演变过程及其为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的殖民地所采取的一系列严重步骤,揭露了日本政府企图用扩大对中国战争的手段来摆脱国内的政治、经济困境的图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学刊》2006,(1):F0004-F0004
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迅速提升,汉语学习数量急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在韩国、日本、东南亚及欧美、澳大利亚、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3000万左右,而对外汉语教师缺口达100万,当前,对外汉语教师正成为一个新的富有吸引力的职业。  相似文献   

13.
从东南亚的经济增长看广东留学生工作的发展策略谢恬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从招收留学生工作中获取了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才和文化等方面的效益,即便如此,他们仍不断地研究、调整留学生政策,期望通过不断加强留学生工作来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巩固国际地位。面...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末以来,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东南亚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东盟及时调整了发展战略,到90年代由原来的一个松散的政治合作组织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唯一的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三方面合作的强大联盟,成为亚太地区事务以至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中不可忽视的一极.中国应站在亚太战略高度上,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的世纪.  相似文献   

15.
早期儿童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国政策制定者和公众的高度重视,是公共政策治理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领域。东南亚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结合国际视野、立足本土特色,在早期儿童教育治理的政策决策、管理体制等方面不断探索,早期儿童教育服务水准得以较大改善。基于多源流理论对东南亚国家早期儿童教育治理政策展开分析发现:贫困带来的儿童受教育权利危机、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与劳动力分工等社会变革交叠影响促使有关问题进入政策视野,形成问题源流;各大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部门的共同推动构成“政策原汤”;在政府引导与各方利益主体诉求下生成政治源流;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彼此嵌套,最终实现“三流耦合”,通过入法、政策修订等过程,成功开启了东南亚国家早期儿童教育治理的“政策之窗”。目前,早期托育服务和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存在诸多短板且处于新发展阶段的改革窗口期,早期教育治理体系亟待完善。借鉴东南亚国家的经验,坚持多角度分析问题、明确政策共同体职责,以及注重“政策溢出”的外部影响力,是今后我国早期儿童教育改革政策议程的可行路向。  相似文献   

16.
对日本自由贸易政策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日本坚持参与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谈判,却不愿意参与地区优惠协定。但近年来日本开始改变政策,致力于与东亚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国际上有被边缘化的压力,以及国内经济改革的期望,东亚政治战略考虑以及美国政策变化等。日本参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道路将极其困难,主要的阻力将来自于日本国内以及与东亚国家政治关系的困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主要表现为:否认甚至公开美化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力图突破并修改和平宪法:极力扩充军事力量。妄图充当政治军事大国;渲染“中国威胁论”。究其原因主要是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责任的清算极不彻底,日本政界总体保守化,“新民族主义”抬头。经济的持续衰退所引起的不安心理。以及加速走向政治大国的政策抉择的影响。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剧。增加了日本未来政治走向的不确定性,加深了东亚主要国家对日本的不信任感和警惕感。  相似文献   

18.
日本对中国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由开始的疑虑到近年来的逐渐信任与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新海丝”)作为倡议的重点内容通过东南亚进行实施,给东南亚国家带去了极大利益,大力促进东南亚地区发展,日本对此是担心和恐惧的。因此日本就通过政治经济和安全手段积极介入东南亚,达到其遏制中国、主导东亚一体化进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和夺取地区政治经济主导权的目的。遏制中国方式之一就是通过阻碍“新海丝”在东南亚的衔接。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印度推出"东向政策",调整印度与东南亚、东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以摆脱国内的政治、经济困境,提升印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印度实施"东向政策"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动因,兼谈了印度"西进"的收益,得出"东向政策"是印度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一、知识要点 1.本单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东亚、东南亚的范围与国家;主要地形特征;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日本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东南亚著名物产和新加坡经济特色。 2.本单元应予理解的知识难点 几种热带气候的特征与成因、日本、新加坡经济。 二、记忆方法导引 1.表解对比 (1)本单元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