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间隔和省略是规章英语中两种重要语言现象。本文主要论述了各种常见的间隔和省略现象,并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处理这些语言现象的翻译方法。笔者认为,研究这些语言现象,对于准确理解和翻译原文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语言简洁、精练或者因为习惯,以及某些结构的要求,英语句子中某些成分有时不必重复出现.这种语言现象称为省略.例如:The revolutionaries were beaten,renused any-thing to read,kept for a time in semi darkess as wellas in chains(=………were refused anything to read,were kept ot a time……)那些革命者当时受到拷打,不准阅读任何书刊,有一段时间不但带着锁链关在牢中,而且禁闭在昏暗之中.人上面的例句中可以看出,有些省略,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的省略,如果找不出省略的有关词语,就会对句子的语义理解产生误解,更谈不上准确翻译了.下面就英语复合结构的省略现象分类举例加以说明.一、复合结构中谓语动词的省略.  相似文献   

3.
英语被普遍认为是不允准零宾的语言,尤其是双价的及物动词后,受事宾语不能删略。然而,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多数及物动词后都会有零宾语现象。本文主要通过对英语中及物动词的零宾语现象进行分类,分别分析了宾语省略、宾语隐含和宾语空位这三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语法概念。  相似文献   

4.
所谓衔接指语篇内部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相互关联。省略是各种语言都使用的衔接手段。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导致英汉语省略倾向的差异。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到目的语的衔接特点,相应地增删一些成分,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衔接自然,语义连贯,达到篇章意义的对等。  相似文献   

5.
在规章英语中,除了间隔和省略这两种语言说象之外,还有修饰和倒装。在修饰和倒装两种语言现象中,特别是修饰更为复杂和难解,本文通过实例,并从实践的角度,对修饰和倒装两种语言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这会有助于人们准确地理解和翻译原文。  相似文献   

6.
英汉法律语言在句法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法律英语句子往往长而复杂,定语和状语等限定成分多,体现的是形式关系,汉语法律语言的句子通常呈现紧缩或省略状态,主要体现为多层次的意义关系。英汉互译时,应根据各自法律语言的文体特征和表达习惯进行结构转换,以准确传达法律信息。  相似文献   

7.
主语、谓语、宾语、介词、连词五个方面在汉英语言中都存在省略现象,它们反映了汉英语言省略形式的差异。通过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相关处理对策,以期为译者在汉英互译中处理好两种语言的省略现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词法和句法角度对英语歧义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它们包括同形异义词、多义词引起的歧义,修饰关系的结构歧义,省略形式中的结构歧义和其他几种句法功能方面的歧义。阐述语言环境因素对于歧义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英语功能词的省略作了归纳,可分为六类:(一)冠词的省略,(二)介词的省略,(三)连接词的省略,(四)关系代词的省略,(五)关系副词的省略,(六)小品词“to”的省略。笔者对这些词类的习惯性省略作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桓雪娜  龚海平 《阅读》2009,(5):36-37
在英语中,冠词总是与名词在一起使用的,但是,冠词往往又是可以省略的,冠词的省略有多种原因。其中,意思并列名词的使用时冠词的省略这一语法现象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情况。  相似文献   

11.
惯用语是概念流利度的重要体现之一。隐喻概念知识能促进惯用语的习得。隐喻能力与英语惯用语教学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了语境在惯用语含义的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通过对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让其了解母语与第二语言使用语境上的差异,可提高惯用语表达的有效性,增强语言表达的概念流利度,为英语惯用语教学提供可参考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中,存在着因社会偏见而造成的性别偏见与歧视性语言。这种现象不利于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早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深切关注,并正得到逐步地改观。作为英语教师,要密切关注语言发展的新动向,教育学生尽量避免使用带有性别偏见与歧视性的语言,倡导中性表达法,使学生能恰如其分地用英语表述。  相似文献   

13.
翻译的过程涉及译者的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汉语成语翻译中形象语言的处理是成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既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更涉及到两种文化背景。在汉语成语英译的理解阶段,译者要充分激活与文本相关的图式,同时也要充实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图式。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表达阶段,译者要做到激活译文读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还要帮助译文读者构建新的图式,以致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语序是句子结构成分的线性排列规则,它体现词语(符号)之间的关系,是言内意义在句法层的突出表现,对于正确表达和理解属于不同语系的英汉两种语言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比英汉语序差异,帮助中国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中西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英语注重形合,比较突出主语,因而英语中的绝大部分句子都必须有主语;而汉语注重意合,突出陈述的主题内容而非主语本身。正因为此,"无主句"成为汉语语言的特色之一。依据主语的可寻性程度和隐藏性程度,"无主句"这一特殊语言现象,又可分为:相对无主句和绝对无主句。对于不同类型的汉语无主句,英译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分类处理。本文就常见的汉语无主句的英译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语言对使役概念的表达存在不同的词汇化模式。本文以Talmy(2000)对两个《论语》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在翻译作品时,以英语为母语的译者在翻译使役概念表达时多采用词汇手段,以使役词汇表达句意;而汉语为母语的译者在翻译使役概念表达时则更多采用句法手段,以使役结构表达句意。这一语法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英汉思维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对于语言学习学能和语言学习策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影响的研究有很多,不同程度地探讨了英语学习学能和学习策略对英语语言学习结果的影响,为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研究基础。从高校英语教师的角度上探讨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学能,学习策略对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的影响。通过相应的语言学习策略教授的研究适时调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成效从而得出英语学学能和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影响,为高校英语课程改革提供相应的研究基础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交际语是言语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交际语的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会妨碍正常的交往,而且会产生某种文化冲突。本文从英汉民族的文化价值差异方面分析了英汉交际语差异产生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9.
否定的转移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特异形象,这种表达在形式上是否定谓语动词,实际上它表达的否定意义却后移,用法非常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