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强 《游泳》2009,(5):60-61
现代竞技游泳比赛中,想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除了加强科学选材和训练外,还要加强对比赛战术的研究。每个游泳运动员都有不同的技术风格和心理素质,但优秀运动员共同的特点是具备不易受干扰的、合理的动作节奏和体力分配。美国的康西尔曼在其《美国游泳技术与训练》一书中,认为用较均匀的速度游全完程的方法是最可取的,并制定出“均匀速度表”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少儿游泳比赛运动员技术犯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5):75-77,97
对2004、2005年两届浙江省冬季少儿"迎春杯"游泳比赛运动员技术犯规进行调查,发现运动员技术犯规现象严重,特别是在小年龄组、混合泳项目及转身技术方面犯规人数尤为突出.文章通过统计对游泳比赛中常见的犯规动作进行深层分析,让基层教练员在对运动员技术规范化训练中更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同时也希望广大教练与运动员对游泳比赛技术犯规给以高度重视,从而为少儿游泳运动员比赛中发挥正常水平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3.
随着游泳运动的发展,游泳比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经常见到有些运动员,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突出,时常超水平发挥出自己的训练实力。同时也听到一些教练员埋怨自己的运动员比赛能力不强,不能发挥应有水平,或比赛失常,本应游出的成绩常表现不出来等。就运动员的临场表现而言,除本身训练水平、技战术水平、竞技状态、比赛环境、比赛任务、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运动员的应激控制能力及自身潜能的调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很多运动员训练水平较高,但比赛发挥不佳,比赛能力较差。通过对全国10个游泳成绩较好城市的基层游泳教练员调查后发现,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普遍存在比赛能力较差的问题。大多数运动员由于心理压力较大、比赛经验不足等,致使成绩不理想或信心不足,部分运动员由于专项技术或能力较差,影响了比赛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一般经过业余儿童游泳普及班→业余游泳学校(三级)→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二级)→优秀运动队(一线)的这→训练网体制。在二、三线训练中,一般参加年龄组比赛(10-14岁),年龄组比赛是我国选拔优秀游泳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若干全国年龄组游泳比赛前六名与全国游泳比赛排名前六位运动员的关系,对我国游泳运动员成才现状进行分析,为少儿游泳合理的选材与育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庄雄 《新体育》2024,(2):7-9
水感是运动员先天具备的一种对水体的感知能力,这种感觉因人而异。当游泳运动员处于水中时,其身体表面的皮肤感受器会灵敏的接收到水的温度和水阻力所产生的信号,运动员此时便可迅速调整游泳的姿势和速度。良好的水感有助于提高运动员日常游泳动作的规范化程度,同时还能让运动员调整训练和比赛期间的心态,对自身的游泳速度和划水强度有明确的感知,这有助于快速提高运动员的比赛和训练成绩。目前水感训练中常用的方法有划水训练、心理模拟方法训练、身体协调性训练等。教练员要尽可能丰富水感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时机,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精英选拔机制,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水感训练的整体质量,以此来促进游泳运动员成绩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王涛 《中华武术》2001,(6):14-15
这世道,干什么都不易!做运动员苦,当教练员累。面对武术界四年一次的“大考”——九运会。谁敢怠隧?谁都知道。一场比赛要想获胜,一要靠运动员的技术和体力,二要靠教练员的战术和智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练员甚至比运动员的压力更大。运动员场下一下狠心,练;一闭眼上场;反正是“老头拉胡琴”,自个儿顾自个儿就成了。赢了。会得到观众的喝彩、朋友的祝贺、教练的鼓励;输了.自然心情沮丧,但至少还有教练帮你兜着,因为“战术不对头”似乎成了所有比赛输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比赛,不仅是技术、战术、体能和智力的角逐,更重要的是意志和心理的较量,这已是每个教练员和运动员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并不是每个教练员和运动员所重视并能掌握的。作为教练员,在运动员进行技、战术等训练的同时,应特别重视“心理稳定”的训练。排球项目,对于运动员的心理要求更高,在这里就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稳定”训练分四部曲作一介绍。一、赛前的心理稳定除了平时训练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荣誉等教育外,在比赛前几天,要用“输赢乃兵家常事”的一般道理与具体事例,解除运动员的心理负担。世界上…  相似文献   

9.
第十三届残疾人奥运会游泳比赛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圆满落下帷幕。北京残奥会游泳比赛吸引了世界各国的560名运动员,参加了140个项目的角逐,其中男子81个,女子59个项目。有107项世界纪录被刷新,这一成绩是历史性的跨越,反映了残疾人游泳项目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石晓铭 《游泳》2009,(1):5-12
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早已落下帷幕,作为中国第一次举办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是世界游泳竞技的最高殿堂,也是对各国教练员训练质量、管理水平和运动员技术、能力、状态、心理的全面检验。  相似文献   

11.
网球单打比赛的心理和制胜策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网球是一项技术精细、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在正式比赛中.运动员“单兵”作战.无法接受教练员的指导。在水平相当的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因素起着主宰比赛胜负的作用,在国际顶尖高手的对抗中更是如此。因此,如何在临场比赛中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以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水平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田径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与比赛能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田径运动员能否把艰苦训练所获得的训练水平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创造理想的运动成绩,取决于运动员的比赛能力。运动员的比赛能力与赛前训练安排得合理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何合理地安排赛前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能力,这是当前教练员和体育科研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炳煌 《游泳》2006,(1):18-20
一、前言 在游泳竞赛中,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希望能够充分发挥游泳技术水平,取得好成绩。然而,不少运动员平时训练水平高,在比赛时却往往水平发挥不理想,从而痛失金牌。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心理障碍认识不足,缺乏克服心理障碍的知识,不能消除某些参赛心理障碍,因此如何对游泳运动员参赛心理障碍的克服,挖掘运动潜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已被泳坛行家们作为游泳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历届大型综合运动会上“得游泳、田径得天下”。因此,竞技游泳在我国奥运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游泳自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起,在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不懈努力下一步步走向辉煌。1994年世锦赛,中国游泳达到鼎盛时期,然而辉煌过后,中国游泳逐步滑向低谷,悉尼奥运会走入最低点。造成中国游泳衰落的因素很多,在诸多因素中教练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运动训练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两个不能缺少的主体中,教练员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近3届全运会游泳比赛优秀运动员参赛战术的研究,发现全运会游泳获奖运动员比赛时前后程百分率差距进一步缩小,中长距离项目前半程比后半程百分率要大。“争权夺标”战术是优秀运动员在第9届全运会上普遍采用的战术;“破纪录”战术和“后发制人”战术亦是在第9届全运会中行之有效的战术,但对运动员的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6.
尹文举 《游泳》2008,(3):10-11
随着游泳运动的发展,游泳比赛中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经常会见到有些运动员,特别是高水平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突出,时常超水平发挥出自己的训练实力。同时也会听到一些教练员埋怨自己的运动员比赛能力不强,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或比赛失常,本应游出的成绩常表现不出来等。就运动员的临场表现而言,除了其本身的训练水平,技战术水平,竞技状态,比赛环境,比赛任务,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运动员的应激控制能力及自身潜能的调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根据比赛发挥程度将31名优秀游泳运动员分为超常、正常、失常组,采用《赛前情绪量表-T》16×4简表在赛前2h、30min对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组别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差异,探索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适宜比赛的情绪状态。结果表明:不同组别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存在差异;个体失败焦虑、躯体特质焦虑和特质自信相对敏感,与比赛发挥有一定联系,社会期待焦虑并非影响游泳运动员赛前情绪的敏感维度;游泳运动员临赛前应具备较高水平正确导向的自信,中等偏低的躯体特质焦虑、个体失败焦虑和社会期待焦虑;建议教练员重视心理训练和赛时心理调节。  相似文献   

18.
奥运会优秀游泳运动员参赛战术新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近3届奥运会游泳比赛优秀运动员参赛战术的研究后发现,战术因素对优秀运动员取胜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争权夺标”战术是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游泳预赛、半决赛中较广泛采用的战术;“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战术是奥运会游泳决赛中金牌运动员采用的两种行之有效的典型战术。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比赛能力的现状 在对全国十个游泳较好城市的基层游泳教练进行了问卷和电话访谈之后,每位教练在近五年之内都曾有过至少3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存在比赛能力较差的问题。大多数运动员是由于心理压力较大,比赛经验不足,以及发挥不出应有成绩等问题影响了比赛的发挥,造成成绩不理想或信心不足。大部分运动员训练水平都相对较高,比赛成绩却常常不如训练时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蔡振华解析九运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元澎 《乒乓世界》2001,(12):16-17
九运会乒乓球比赛期间,中国乒乓球队全体教练员莅临汕头,观摩比赛,选拔人材。总教练蔡振华赛后评价说:“九运会的乒乓球比赛可以说是最精彩的一届,不论男子还是女子、团体还是单项,都竞争得非常激烈。运动员打得很投入,表现出了顽强的拼博精神,大部分运动员发挥出了正常的水平,有时甚至是超水平发挥,出现了以前没有看到过的精彩球和很多超常的球。—些世界冠军在团体和单项比赛中失利,这既是坏事又是好事。中国乒乓球运动要发展,就需要年轻的运动员—批—批地顶上来,就像长江后浪推前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