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因素,不容我们忽视。   教育专家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孩子,自我评价“很蠢”、“不能干”、“很差”等。一些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其他孩子的小组或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在交往中,有的孩子总是跟在能力较强的孩子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而不愿甚至从不当领导者;面对困难挫折时,一些孩子常常害怕、退缩,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包括未玩…  相似文献   

2.
自信心是指人在行动前或行动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取胜信念或取胜的确定程度,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人们在工作、生活、交际、创造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人的自信心主要得益于幼儿时期的良好教育。下面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内容。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惧怕参加竞赛性活动,怕别人笑话;不敢与小朋友交往,畏缩退避,独自玩耍,不敢主动在游戏中表达自己的愿望,总跟在能力较强的幼儿后面,听从他人安排;在面对困难挫折时常常害怕、退缩、易放弃,而不能努力解决,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常不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依赖于他人帮助,向老师告状或回家告诉父母。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  相似文献   

4.
自信是一种优秀的个人品质,对人一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拥有自信心的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与人交往,面对困难不胆怯,而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常常不敢主动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鉴于此,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获得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 ,是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自信心不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主要是指人对自己的弱点、不足过分认识而产生的自觉“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 ,甚至灰心的心理感受。自信心不足 ,是心灵的自杀。它像一根潮湿的火柴 ,永远也不能点燃成功的火焰。但是 ,目前我国中学生自信心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 ,自信心不足在众多中学生中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着。因此 ,有必要探究其表现、原因及对策。一、中学生自信心不足的主要表现1 在集体活动中上课不敢或很少主动…  相似文献   

6.
约拿情结是西方心理学研究中专用来指那些不幸的人所萌发的十分强烈的自卑心理。约拿是《圣经》中的一个人物,他在屡遭不幸之后就萌发了强烈的自卑感,开始自暴自弃。在西方“约拿”常转用来指那些不幸的人或十分自卑的人。情结通俗地讲是情感上的症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疙瘩。约拿情结就是指人心理深层的自卑感。被它所困扰的人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在成功者或权威面前往往表现出焦虑、不安、慌乱,感到自己笨手笨脚,自惭形秽……这种心理障碍往往使他们掩盖或回避自己的优秀智慧和天赋,最后沦为一个不幸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中小学生被约拿情  相似文献   

7.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自卑心理,有的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病态。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同时存在的自尊心和自卑感是经常支配其行为的一对矛盾,自卑又虚荣,自己轻视自己却又害怕被别人瞧不起。深度自卑者,常自我感觉事事不如人,怕在众人面前出头露面,课上耽心老师提问,作业或考试时犹豫畏缩、不敢下笔,题目做完后总要和别人对对答案才放心,几乎完全失去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产生前途渺茫的失望感,有的还可能发展到弃学、轻生的地步。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多数是因为学生羞于落伍的  相似文献   

8.
徐洪 《教育现代化》2005,(12):124-124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学者的思想与观点充分地表明了自信心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自信心是一个人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有资料表明,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才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在这样一个由于缺乏自信心而产生了自卑心理的状态下,不仅正常的学习受影响.而且个人的身心活动和交往活动都受到了影响。因此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自信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 用。刚开学的时候,我班曾有一部分孩子,不敢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常常畏缩,退避在后,狂逛或独自游戏,说话小声,胆怯,不敢或很少主动在游戏中表达自己的意愿,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上课不敢或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等等,我认为,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1、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在活动中,我尽量…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自卑心理每个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个体感到自卑,就会发奋努力,取得成就。因此说自卑心理是一种激励因素,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利。但是,人过度自卑,受沉重的自卑感所压抑,就会产生心理障碍,使人孤立、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  相似文献   

11.
所谓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失,表现为对个人的能力和品质偏低的评价。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自卑心理,也就是说自卑感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笔者曾用日本心理学家中岛义友检测自卑心理程度的问卷,对1000名学生进行了自卑心理程度测  相似文献   

12.
江可佳 《教师》2008,(20):18-19
学生的学业不良,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自信心不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自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尊。低自尊的学生一般都是自卑感比较重的学生,他们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或优势,处处感到不如人,不敢大胆地进取或创新,造成学业成绩不良。因此,要想使低自尊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建立自信,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  相似文献   

13.
自卑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失衡的心理体验往往使大学生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大学生自卑感的产生有极为复杂的原因,而采取积极有效地调整策略有利于矫正其自卑心理的不良行为,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4.
鲍威尔曾说过:“缺乏自信心,是失败的最大原因。”自卑心理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它会使人遇事胆小,不敢与人交流。将自己禁锢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自我封闭起来,久而久之.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自卑心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是自己瞧不起自己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中学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同学产生了自卑心理,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有的同学进入青春期后,自  相似文献   

16.
“求职今日意如何,择业艰难百战多”。在择业过程中,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地把握自我与社会的和谐,产生了心理上的冲突与矛盾,步入了择业的心理误区。这样既不利于择业,也利不于身体健康,甚至还会影响整个人生的发展。可见,正确引导大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有效地进行心理调适是十分必要的。一、择业心态1.择业自卑感。在择业问题上,自卑感强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信心。面对市场的改革、人才竞争,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是正常的。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环境的、家庭的或社会的…  相似文献   

17.
一、职业自卑感的内涵及表现 所谓职业自卑感,是指人们对自己价值和社会地位的估计比社会大众低,在情感上比较悲观、消极,缺乏自信心。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往往觉得自己的职业不如别人,从而不愿谈及自己的职业、收入待遇,有的甚至不愿说出自己的工作单位,以免被人瞧不起。教师作为社会知识分子的代表,本该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有很强的职业荣誉感,但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历史等原因,使得教师的地位、待遇不是太高,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情况更是堪忧,职业自卑感已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和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自卑是对个体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在追求理想和目标上丧失信心,在与人交往中缺乏勇气的心态。自卑心理是中专学生的大忌,它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效果,轻微的造成学习成绩落后,严重的可能导致悲观厌世,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我不会”“我不行”“我不好”是自卑心理的突出表现。在人际关系上,总是感到自己没出息,屡受忽视而陷入孤独彷徨之中。学习上,自视能力不足而不敢或不善于表现自我;对集体的委托和竞争性的活动,担心失败而百般推辞和躲避;常常安于教师和同学不好的评价,并把这种评价理解为应得的和不可避免的。目…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学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战。只有具有自信心和其他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可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当今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认为自己很笨。表现为一些孩子在集体场合中不敢主动的要求参加活动,不敢主动的发表自己的意  相似文献   

20.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发展都具有基石性的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自信心的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严重缺乏自信心的现状,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依托教材文本、采用分层教学、提供表现机会、运用肯定性评价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发表了自己的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