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傣文、东巴文、彝文档案史料的研究价值 傣族、纳西族、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字的少数民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傣文、东巴文、彝文档案史料,是傣族、纳西族、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档案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学、文艺和现实研究价值,并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繁荣中华民族文化事业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彝文古籍内容丰富,构建彝文古籍档案数据库既有利于传承彝族灿烂的古典文化,又有利于民族文化资源共享及跨学科多维度研究。彝文古籍档案数据库的构建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彝文古籍文献是彝族人民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是一种人类艺术的记忆符号和文化记忆象征。彝文古籍文献具有彝族人民特有的文化艺术特征和民族传统文化意蕴,蕴含着鲜明的神圣与世俗双重属性之民俗文化特征。古籍文献是一种传承与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记忆符号,其书面古籍文献具有书面文献文化记忆功能,口碑古籍文献具有活态传承与传播彝族文化的记忆功能。研究彝文古籍文献的文化记忆,对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以彝文古籍文献文本内容为案例,探讨彝文古籍文献的婚姻文化、丧葬文化、毕摩文化、祖灵崇拜文化等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4.
李鹏  李纶  余炜 《大观周刊》2012,(50):373-373
云南这片神奇的红土高原聚居着26个民族,为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经过长期发展,各民族在各方面行成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风俗,彝族与纳西族在民族起源与发展上有着共同的历史源头和文化联系,在艺术形象、语言和结构、民族审美观念等艺术特色方面既有趋同性和相似性,又有民族差异性。本文主要通过对二者的民族艺术特色比较,并探究二者同异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动因,更好的了解少数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中的一个,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字--彝文,也形成了大量的彝文档案,楚雄州档案馆也收集了部分彝文档案,这些档案与我们现行的档案相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是中华档案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6.
陈坤 《大观周刊》2011,(34):5-6
贵州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彝族是贵州十七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在贵州境内的人口约80多万,主要分布在贵州的中西部地区,以乌蒙山一带最为集中。而这一地区,喀斯特高原地貌分布较为广阔,土地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人地茅盾突出。彝文文献《海腮耄启》中说:“人有了知识,用来护生态,用来遣树林,用来作耕耘。”可见,彝族先民深知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有效发挥彝文古籍文献资源优势,深层次发掘民族文化资源,明确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科学规划民族文化产业,实现彝文古籍文献资源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藏缅语民族古籍传统分类体系及其继承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缅语诸民族古籍在中华民族文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传统分类体系悠久且各具特色。本文以其中的纳西东巴文古籍、藏文古籍、彝文古籍为例,在梳理这些古籍传统分类体系和分类思想的同时,介绍和分析了近现代专家学者对民族古籍分类的探索与实际分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对目前如何继承与发展这些传统分类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彝文《劝善经》,由此窥见彝族传统禁忌的四大内容:宗教禁忌、宗族社会禁忌、日常生活禁忌、自然生物禁忌,并从中得出彝族传统禁忌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动态     
《网络传播》2009,(7):8-9
人民网新推维吾尔文等四个少数民族文字网页 人民网打造少数民族语网站集群的工作迈出新步伐。6月19日,人民网又有四种少数民族文字——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彝文、壮文网页隆重推出。这四种文字网页与藏文、朝文和蒙文三种版本一样,集新闻发布、政策宣传、资料信息、互动交流、功能服务为一体,为网民提供全面了解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互动交流的便捷平台。  相似文献   

11.
华林 《中国档案》2005,(11):35-36,41
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悠久,许多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创制了古民族文字,并以民族文字形成了极其丰富的反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情况的文字历史档案。研究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问题,可更好地发掘、传播与利用这一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是指  相似文献   

12.
彝族谚语是彝族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形式,是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载体和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以外,还有50多个少数民族,各兄弟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创造和积累了自己的优秀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都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整理出版,将会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我国文化宝库。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的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彝文有两三千年、藏文和傣文有1,300多年、维吾尔文有1,200多年、蒙古文有700多年的历史,壮族使用方块字也有1,000多年历史。有些民族的祖先也曾使用过各种文字,现在已成为古文字的就有20多种。如佉  相似文献   

14.
布依族历史上被公认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随着贵州省荔波县10部布依族古籍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成功,布依族古文字被发现,布依族被国家文化部专家认定为中国具有自己民族文字的18个少数民族之一。本文从布依族文字被发现、布依族文字的四种类型和特殊结构、发现布依族古文字意义以及对布依族古文字抢救保护的思考四个方面,阐述了布依族古籍晋升"国宝"后改变了人们认为"布依族没有文字"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目前彝文古籍日益流失,损毁严重,亟需收集。国内收藏的彝文古籍中有很多因缺乏整理保护而损毁严重,亟待整理。彝文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主要包括修复、翻译和分析。彝文古籍的修复工作,应着重开办培训班,培训古籍修复人才。在翻译上应重视解释文化背景,规范音译用字,尽量采用四行对照翻译法。扩宽分析角度,重视对比分析。彝文古籍的整理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缺乏和人才缺乏。应积极争取国家和企业家的经济支持,重视毕摩的作用,开展彝文培训班。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彝文《劝善经》,由此窥见彝族传统禁忌的四大内容:宗教禁忌、宗族社会禁忌、日常生活禁忌、自然生物禁忌,并从中得出彝族传统禁忌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昆明地区各单位所藏彝文古籍的类型、分布、保存和数字化保护状况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当前昆明地区彝文古籍的数字化保护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昆明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实施或进一步实施彝文古籍数字化及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使研究彝族文化以及各级政府制订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时能够有据可依。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彝族古籍文献,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传承彝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沙友富 《大观周刊》2012,(43):27-28
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精神文化内容也开始日益受到关注。在众多民族文化中,彝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正所谓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传承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更好的得到传承、开发与利用,便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彝族本土文化中,毕摩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文化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如何保护好毕摩文化,让毕摩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市报人》2007,(5):I0004-I0004
《凉山日报》是中共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机关报,报名由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现有彝、汉两个文版。汉文版创刊于1958年5月1日;彝文版创刊于1978年1月1日,是中国唯一一张彝文报纸。[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中,不仅收藏有三十万册汉文古籍和少量满、蒙文古籍,还珍藏着一批不为外界所知的古彝文典籍。这批彝文典籍是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由中国民族语言学的一代宗师——马学良先生亲自搜集得来的,内容非常丰富,除彝族的民间宗教经书外,还有家谱、医书、史书、民歌、历算等,广泛涉及西南地区的社会历史生活,流传稀罕,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批经书共约2100馀册,由国立北平图书馆长袁同礼呈文教育部,获经费购得。北平图书馆庋藏507册,加上15块《劝善经》明代雕版和12册汉文档册、写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