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学分认定和转换细则是学分银行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之间学习成果对等转换一直是制约学分银行发展的重要难点。本研究将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与交通土建领域施工从业人员进行融合,制定土建专业群学分认定和转换细则,打通学历教育(高职)和非学历教育成果互认,拓展学习成果在土建类行业培训、高职教育入学及就业、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等领域的相互转换运用,构建出一条交通土建行业施工岗位从业人员学分银行体系。研究成果对深化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庞冠锋 《高教论坛》2012,(5):120-122
提出广西高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专科学分认定制度建设路径:树立体现沟通衔接教育的建设理念,建立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之间学分认定的课程标准框架,探索非学历教育或学习成果认定的实施办法,推进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专科学分认定制度试点。  相似文献   

3.
学分银行的提出主要是源于终生学习、终身教育以及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倡导.当成人从繁忙的工作中重新回到各种教育机构接受教育和参与学习时,成人以往的学习成果和工作经历很难得到认证,学分银行的提出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学分银行适用于成人教育,构建学分银行认证支持体系,统一管理成人的学分,对成人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对于促进成人有效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与案例,整理出三类主要的学分认定标准体系,而且讨论了学分认定和转换过程中的特殊情况。最后结合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现状,探索一种切实可行、透明规范的学分认定标准体系和学分银行模型,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构建学分认定标准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尤其为当前普通成人教育机构从实践操作层面构建学分银行模型提供一种思路,为推进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融合提供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鑫 《成人教育》2019,(7):85-89
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发展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是学分银行的重要内容。作者主持了“建设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专项课题及本专业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研制工作,并参与了《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起草过程中的部分工作,从而积累了一定经验,针对学分认证与转换细则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专业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制定提供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6.
学分银行作为实现各类教育形式纵向沟通、横向衔接的重要手段,逐渐成为国内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建设者们关注的热点,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兴未艾。本文以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开展的非学历教育成果认证实践探索为基础,对非学历教育成果认证环节、认证维度进行了构建和描述,以期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构建,并通过理论研究服务于实践展开。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与任务,"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換,拓宽终身学习通道。"2013年12月9日,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正式成立。江苏开放大学受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委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江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网络服务平台,并负责其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落户江苏开放大学,并已于2014年1月9日起试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连续扩招,教育部出台的新规定取消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层次的脱产培养模式,成人高等教育出现报名人数少于招生计划人数的现象。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如何发挥连接高校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的桥梁纽带作用,是我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互动关系中,虽然成人学历教育目前仍占主体地位,但成人非学历教育发展势头非常强劲。积极发展以继续教育为目的的成人非学历教育是我国普通高校实现突破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广泛认定学习者的非学历学习成果并加以合理转换应用,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要求。通过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内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及学分银行进行随机调查,分析了非学历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的文件、文件制(修)订时间和文件类别,认定的非学历学习成果类型、认定标准以及成果的转换应用方式,分类归纳了学分银行的非学历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业务的开展方式。结果表明,虽然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关于非学历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的文件名称与类别基本相似,但成果认定范围各有侧重,且各校间认定标准和转换应用差别较大;高校面向在校生的非学历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应用并不活跃,而各地学分银行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非学历学习成果的认定与转换服务业务,但面向高职扩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主体需求的响应可能还不充分。  相似文献   

10.
广泛认定学习者的非学历学习成果并加以合理转换应用,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要求。通过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内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及学分银行进行随机调查,分析了非学历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的文件、文件制(修)订时间和文件类别,认定的非学历学习成果类型、认定标准以及成果的转换应用方式,分类归纳了学分银行的非学历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业务的开展方式。结果表明,虽然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关于非学历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的文件名称与类别基本相似,但成果认定范围各有侧重,且各校间认定标准和转换应用差别较大;高校面向在校生的非学历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应用并不活跃,而各地学分银行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非学历学习成果的认定与转换服务业务,但面向高职扩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主体需求的响应可能还不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