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风筝新用     
高峰 《小学生时空》2014,(10):48-48
风筝又名纸鸢(yuān)、纸鹞(yáo),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纸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笛,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08,(11)
①古老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玩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筝同样在为人类作贡献!②风筝又名纸鸢(yuān一种凶猛的鸟)、纸鹞(yào雀鹰),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据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  相似文献   

3.
风筝,古名“纸鸢(yuān)”。放风筝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游戏。传说早在春秋时,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就能用竹子做成鹊,乘着它飞翔。起初,风筝多用作军事上传递消息的工具。汉初,大将韩信就曾放出风筝测量到汉宫的距离。南北朝的梁武帝被叛军围困时,大臣羊侃(kǎn)也曾用风筝系上诏(zhào)书,招来援军救驾。大约到了唐代,风筝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玩具,并慢慢在民间流传下来,成为民间群众喜爱的一种活动。这种美丽的民间工艺品受到了很多文学家的青睐。《北京竹枝词》就对风筝有着生动的  相似文献   

4.
Feng zheng     
风筝是一种民间玩具及手工艺品。它以细竹片作为框架,用薄纸紧贴在上面,在一根长线的牵引下,乘着风在空中飞翔。然而,早期的风筝并不是如今这个样子,而且也不是用于娱乐的。据说,风筝是由鲁班发明的,他生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鲁班受鹰雀在空中盘旋的启发,以鸟为形,削竹为料,并叫它“竹鹞”,据说能保持“上天三日而不下”。这是最早的风筝。当造纸术发明以后,纸便取代了竹子,造出了一个更轻的风筝,它被叫做“纸鸢”。根据历史记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梁武帝曾经使用风筝把救援信送出城外。今天的风筝,就是从“纸鸢”演变而…  相似文献   

5.
风筝     
“五代李业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询刍录》。但据我所知道,现在的风筝,或纸鸢,有些变化了。现在有许多不会鸣的风筝,不像鸢的纸鸢和不会鸣亦不像鸢而名为风筝或纸鸢的。此外还有一种特别的变化,如在宁波的风筝。“风筝”和“纸鸢”这两个名字,在宁波只有读过书的人才懂得这是什么东西,没有读过书的人,只晓得“鹞子”这一个名字。据说这是一个通俗的名字,除了宁波还有许多地方也是这样喊的。其所以  相似文献   

6.
风筝,在古代叫做“纸鸢”或“风鸢,是能飞上天的手工艺品。放风筝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一种活动。风筝是我国祖先发明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世界各国人民都把中国称做风筝的发祥地。到了十六世纪,欧洲才发现了菱  相似文献   

7.
“正月灯,二月鹞(风筝)“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每到农历二月,放风筝便成为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这也给春日增添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题咏风筝的诗赋,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一首风筝诗写得十分精彩,其诗云:“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常将儿辈上青天。”唐代诗人高骈在《风筝》诗中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诗句描绘了风筝的美妙音  相似文献   

8.
风筝拾趣     
风筝是我国最早发明的。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经有竹木制成的风筝雏形。汉初韩信剖篾扎架,糊纸引线,乘风飞空,称为纸鸢。五代时开始在纸鸢上装竹笛,经风一吹,声如古筝,因而称为风筝。英国学者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空间博物馆的介绍中,把中国的风筝和火箭,列为最早的飞行器。风筝一出现,就曾为军事和科技服务。相传韩信  相似文献   

9.
春日里,风筝在碧空中扶摇飘忽,宛如婀娜的彩蝶,又似多姿的鲜花,令人目迷魂飞,浮想联翩。正如当代著名学者邓拓的《纸鸢》诗所云:“鸢飞蝶舞喜翩翩,远近随心一线牵。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风筝的国家。相传春秋战国时代,公输般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民间还有“墨子作木鸢,三年而飞”的传  相似文献   

10.
“融融春风又拂面,万里蓝天放纸鸯”。放纸鸯的习俗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纸鸢就是用纸做的老鹰。纸鹰又名风筝,风筝的“筝”,是古代一种拨弦乐器,风筝就是装有弦乐器,利用风力吹奏的纸鸯,既摹其形,又摹其声,因而风筝比纸鸢的制作更为高级,更具情趣。  相似文献   

11.
风筝的故事     
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显得更加鲜艳,更加美丽。——《放风筝》风筝,是中华民族向西方国家传播的科学发明之一。它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曾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已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编入《中国科学技术史》。  相似文献   

12.
风筝诗话     
风筝,又叫纸鸢,在我国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历代诗人曾写下不少形象生动的风筝诗,令人赏趣。风筝成为娱乐用品是在唐代之后。唐代诗人高骈在《风筝》诗中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当时放风筝不仅装有弦或笛,有时还把明亮豪华的  相似文献   

13.
你懂得“文理相通”、“数与诗的交融”的道理吗?如果感受不深,就读读数学大师的诗词佳作吧!(二)华罗庚(1910.11.12 ̄1985.6.12)《治学》: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寄青年》: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一)陈省身(1911.10.16 ̄2004.12.3)《雪》(1926年,15岁时作)雪啊!你遮着大地,何等洁白,何等美丽,何以为人们足迹所染污?负了造物者的一片苦心,我为你惜!我为你恨!《纸鸢》(1926年,纸鸢即风筝)纸鸢啊纸鸢!我羡你高举空中;可是你为什么东吹西荡的不自在?莫非是上受微风的吹动,下受麻线的牵扯,所以不能于…  相似文献   

14.
栋梁 《初中生》2015,(31):28-31
风筝,亦称纸鹞、纸鸢,闽南语称风吹.古代称之为"鹞",北方谓之"鸢".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飘浮的制品.晚唐时,人们在纸鸢上加哨子,其鸣如筝如琴,故称"风筝"或"风琴". 一 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风筝的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改用竹子作为风筝的材质.  相似文献   

15.
风筝,古有南“鹞”北“鸢”之说,因其形似飞鸟的缘故。两千多年前,《韩非子》中“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飞)一日而败”的记载,也许就是风筝的起源。后来韩信“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五代时李邺“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大作筝声,俗呼风筝”。自此,风筝成为娱乐工具而深得世人喜爱,也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妙趣横生的素材。我们选取四首“风筝”诗,不妨一起“放飞”吧!  相似文献   

16.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 ---明·徐渭春天来了,又到了纸鸢满天的季节。风筝是自由的,也是美丽的。几枝竹篾,几张宣纸,从童年就开始在我们每个人梦中出现的风筝,承载着一个个简单而美丽的梦想。记得小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么多卖风筝的,天上飞翔的风筝大多是人们自己动手做的,样式简单,颜色纯白,可飞得很高很高。  相似文献   

17.
秀秀台     
《红领巾》2024,(4):37-39
<正>《飞舞的风筝》广东省广州市培英中学附属小学四年级赵婉尧(会员编号:15822)点评看到这幅画时,小编情不自禁地念起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诗。婉尧同学是个很棒的小小风筝设计师,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了风筝的轮廓,还细致地画出了风筝上的纹样,并用红、黄、蓝、绿等亮色精心涂绘,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风筝的美,很不错哦!  相似文献   

18.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风筝》说起风筝,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可谓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称纸鸢(yuān),也  相似文献   

19.
[活动回顾]在语文课上,正在进行古诗《村居》的教学,当读到“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时,孩子们的脸上不约而同地漾起了甜甜的笑容,语调里充满了活泼和调皮!师:“纸鸢”是什么?生:风筝!(孩子几乎同时喊了出来!)师:放过风筝吗?说说自己的体会吧!生:风筝在空中飞,我的心也在飞!生:在春天,没有比放风筝更有趣的事了!生:五颜六色的风筝代表着我们春天的心情!师:春天的心情,原来是五彩缤纷的!让我们带着这彩色的心情,飞翔的心情,读读这句诗!清脆的童声里,教室变得开阔起来,孩子们仿佛走到了绿草如茵的旷野,举着风筝奔跑着,嬉笑着………  相似文献   

20.
风筝也叫风琴、纸鸢(yuan)、纸鹞(ya0)、鹞子等等。关于它的诞生还有一个流传颇广的说法。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墨翟(di)做了一只木鸟飞上天空,人们把这个木乌叫做“木鹞”,但它只飞了一天就坏了。这只木鹞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之后墨翟的学生,著名的建筑大师鲁班改用竹子来做风筝,做成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再后来人们用纸代替了竹子,做成纸鸢。这样说来,风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了,难怪它被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