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考试》2011,(5):31-31
3月11日当地时间14时46分左右,日本东北宫城县北部地区发生9.0级地震。地震发生之后,附近地区的几座核电站随即被关闭。然而,由于冷却系统在地震中遭到破坏,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反应堆连续发生氢气爆炸。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震惊了世界。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发生故障,其中第一核电站中一座反应堆震后发生氢气爆炸,并且导致核泄漏。辐射性物质进入风中,通过风传播到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等一些地区。这次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使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的强烈地震和大规模海啸引发了福岛核电站爆炸和核泄漏,一时之间,核安全问题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福岛核疑云     
《小学科学》2011,(5):10-13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的9.0级大地震以及由地震引发的海啸给日本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随后发生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又将"辐射"一词提升为热门话题。一时间,  相似文献   

5.
李维兵 《物理教师》2011,(11):24-25
2011年3月11日13时,日本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受强烈地震和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3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2号反应堆容器爆炸,导致核泄漏,地球表面都检测到了微量的核裂变时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污染.核泄漏中涉及到原子核的衰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核能等众多原子物理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梁东成 《地理教育》2011,(11):19-19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38.1°N,142.6°E),震源深度约20千米,东京有强烈震感。这次地震是1900年以来的第四强震,也是日本自130年前有现代仪器记录以来的最大地震。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核泄漏事件,造成重大人员...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1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读图1,完成1~3题.  相似文献   

8.
你听说过“盐王爷”吗?没错,是指近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食盐紧缺现象。这是一次恶意“炒作”。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发生了9.0级特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核电站氢气爆炸等灾难使日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尤其是福岛核电站的氢气爆炸及核泄漏,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而就在半个月之后,这场地震在远在欧洲大陆的德国政坛上产生了"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10.
日本作为世界上地震最频繁的国家之一,灾难随时考验着这个国家的管理文化、精神文明和教育理念。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及核泄漏灾难后,网络上一个被多人多次转发的微博消息称:日本几百人在广场避震,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  相似文献   

11.
千岛群岛附近海域2006年11月15日晚发生里氏8.1级强烈地震,日本气象厅向日本北部海岸地区发出海啸警报。根据日本气象厅公布的数据,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5日20时15分(北京时间19时15分)左右,震中位于择捉岛以东约390公里处。日本气象厅在地震发生15分钟后发布海啸警报说,高约两米的大浪可能在当地时间21时10分(北京时间20时10分)袭击北海道和本州东海岸。但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报道,北海道沿太平洋海岸附近海浪仅高50厘米至1米。为保险起见,北海道当地政府部门要求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居民疏散到地势较高的地方,以防止有大浪袭来。日本千岛群…  相似文献   

12.
张杰 《初中生必读》2011,(Z2):22-23
3·11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引发了区域海啸,导致了核电站的破坏,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核泄漏和核辐射的恐慌。这种灾难不仅影响了日本人民,更让千里之外的中国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盐饥荒"。因为核泄漏,有人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海盐遭受核污染,以致无盐可食;与此同时,民间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并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3号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4号反应堆出现火情。3月14、15日是日本核电站危机发生以来最为惊心动魄的两天。福  相似文献   

14.
一、加强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性 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港以东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继发海啸,近3万人遇难。据了解,此次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并不是很大,巨大损失主要来自海啸、火灾、核泄漏等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了9.0级强烈地震,强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并引发核危机。3月16日,由于担心海盐受到日本核辐射的影响以及轻信吃"碘"可以防辐射的流言,浙江部分民众于16日下午开始抢购碘盐,随后这股风潮迅速席卷了我国广东、江苏、福建等地区,导致多地食盐脱销,价格猛涨。2003年人们抢购板蓝根的疯狂举动还历历在目,"抢盐"之风又再次让国民玩了一次"心跳100’"。中国社会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相似文献   

16.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造成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一时间核污染、放射性成了人们最为关注的科技名词。一、核电站反应核电站的核反应原理和原子弹反应原理完全相同。他们都是用_(92)~(235)U、_(92)~(233)U或_(94)~(239)Pu为燃料所进行的核裂变反应。当这些重核原子被一个慢中子_0~1n轰击时,能够进行核裂变,按照多种方式产生两个碎核和更多个(2-4)中子。裂变产生的碎核具有放射性的有200多种。核裂变反应的特点是:质子数守恒,  相似文献   

17.
3·11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引发了区域海啸,导致了核电站的破坏,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核泄漏和核辐射的恐慌。这种灾难不仅影响了日本人民,更让千里之外的中国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盐饥荒”。  相似文献   

18.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泄漏的放射性核索不仅给当地造成长久的生态灾难,而且还随大气环流飘散到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尽管其放射强度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但核辐射的阴云还是给许多人带来心理上的恐慌。福岛核泄漏事故再次警示人们,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9.
新闻背景: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同时引起了位于13本福岛县的核电站的核泄漏,引起了对东京等地的核辐射.中国等国家纷纷派出救援队帮助13本救灾.以地震和核辐射为背景的试题,可以帮助同学们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20.
日本沉没     
《小学科学》2011,(4):6-11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8.9级地震(后修正为9.0级)。这次灾难的发生让人不由得回想起了曾在一部电影中出现的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