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释“爯”     
对“爯”的构形,以及由构形表现出来的本义,前贤作过很多解读,但都未获得一致的认同。《说文》说“从爪爯省”,表示“并举”的意思。“并举”的为何物?李孝定说“不能確言”。本文通过对甲骨、金文构形的分析,然后结合“稱”在历代文献中的使用特点,以及古今方俗的生活习俗,从中归纳出“爯”的本义是以提鱼这种构形来表示测试物体轻重,是“偁”、“稱”的初文,而“偁”、“稱”的本义、读音均同“爯”,它们是“爯”的后出转形字。  相似文献   

2.
字本义是造字时字形所蕴涵的意义,它包括构形义和记词义。构形义是汉字字形组合构形的意义;记词义是汉字字形所记录的观念或语词的意义,就是一般所说的词本义。汉字的构形义与记词义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构形义等同记词义,一种是构形义不等同记词义。构形义等同记词义的字,多是记词义有形可象的字。构形义不等同记词义的字,多是记词义无形可象的字。把构形义当作记词义以及用词义引申关系来说明构形义和记词义的关系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以形索义及其应用条件1."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汉字属表意文字,早期汉字因义构形,形义是统一的。这样我们在探求中学文言文实词词义时,就可以通过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来探求本义。再以本义为出发点,进而探求引申义。"以形索义"就是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来探求和诠释词的本义的训诂方法。  相似文献   

4.
韩伟 《语文知识》2007,(1):54-57
许慎对汉字的构形,做了两个级次的划分。“文”、“字”为第一个级次,“六书”是第二个级次。汉字构形方法的这两个级次的分类,既体现了对汉字产生与孳乳过程的描述,又体现了汉字构形的具体特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传统的汉字学理论和构建当代汉字构形学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字构形研究经历三个阶段:发端、发展、成熟。“六书”说的提出是其发端,对“六书”说的重新诠释和整体改进依次是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汉字构形学的构建标志汉字构形研究开始成熟。从其发展脉络看,汉字构形研究的历程就是这种研究不断科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汉字构形研究始于“六书”,徐锴的“六书三偶说”上承“六书”,下启“四体二用说”,推动汉字构形研究深入发展;受“体用说”影响,20世纪30年代,唐兰从汉字结构本身出发创制“三书说”,使汉字构形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80年代,裘锡圭基于汉字的实际完善了陈梦家的“三书说”,提出的“新三书说”一直被学术界所推崇;90年代,相继有新的构形理论产生,反响大的有詹鄞鑫的“新六书说”、张玉金的“结构模式说”、王宁的“部件说”,分别代表了汉字构形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又"是汉字中笔画最简单的字之一,组字功能强,对于以"又"为构件的汉字进行构形阐释,可以使我们系统地掌握其造字理据以及本义,从而系统地掌握这些汉字所表示的词汇。  相似文献   

8.
汉字构形原理是指汉字的形体依一定的理据构成和演变的规律,包括个体字符的构形方式和汉字构形的总体系统中所包含的规律。汉字是有“纹理”的,其构成有逻辑,有据可查,有理可依。  相似文献   

9.
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的方法。字理识字教学,以字理为本,挖掘汉字文化,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把握识字的规律,了解掌握汉字本义,从而提高识字量。  相似文献   

10.
在汉字演进的历史中,“口”字是一个活跃的构件,也是构形功能完备的构件,分析“口”字的构形功能对认识汉字构件的构形功能具有典型意义。“口”字的构形功能有五种:一是做象形字的构件;二是做会意字的构件;三是做形声字的形旁;四是做形声字的声旁;五是做形声字的标记。前四种是一般的构形功能,第五种是特殊的构形功能。  相似文献   

11.
"将"字在《诗经》中共出现60次左右,具备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摹状词等不同词性。这些纷繁复杂的意义及用法,其实都源自于"将"的本义"祭献祖宗":其他各项动作义是该本义的略微引申,形容词和连词义的"将"源于动词义"率领",介词义来自于动词义"执持"。此外,"将"的句法位置对其目前保留的副词、介词义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念孙在“训访之旨,本于声音”这一总理论的指导下,创立了“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的训访方法;对“名之于实,各有义类”这一探求汉语词汇孳乳繁衍、词语之间意义关联的重要理论进行了科学阐发和论证。  相似文献   

13.
文章拟就通过“法”字与“德”字在我国古代史上意源进一步理解法治与德治的内涵,并通过“法”字与“德”字的区别与联系明确现行条件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有些已识的古文字的本义尚未得到考释或尚未得到正确的、明确的考释 ,在这些古文字当中 ,有许多都是在本义上被后起的今字代替了的古字 ,由于它们的本义很早就不使用了 ,而人们又往往习惯于从一个字在古文献里常用的意义中去寻找它的本义 ,结果不是找不到就是找错了。对于这类古文字 ,只有根据古今字的原理 ,找到它们的今字 ,才能确定它们的本义  相似文献   

15.
汉时于文字训诂崇尚声训,《说文》虽是以据形析义为主,但若所训与重要史实、典制、礼俗、风尚有密切关联者,亦多辅之以声训,以揭示形析义训难以深达的文化底蕴。再者经典多通假用字,不明声训则难以达诂,故亦兼之以声训,以区别所训之字的本义、通假义和古今义。鉴于此,本文以“shu、爻、葬、豰、娭、pu、嗞、粗、死、差”十字例释之。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出土文献流传视角,楚竹书传承字新见本义可分为二类:战国前各类文献皆未见的新出本义和战国前传世文献已见的准新出本义。这些本义数量少,使用频率低。战国前出土文献的局部面世和文献内容的字义选择,造成了这种本义呈现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古文字学的基础上,探讨“荆”“楚”二字的初义。“荆”的部族之义早于植物之义,和“楚”字并不同源。虽然两字都引申出了国号之义,但是却有着不同的演变轨迹,其作为国号的含义也由最初的不同而逐渐归一。  相似文献   

18.
"Pun"与"双关"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un与“双关”是英汉语中各不相同的修辞格。从定义来看 ,“双关”即“一语双关” ;而pun除了“一”语双关外还可以“二”语双关 ,甚至“多”关。从分类来看 ,pun包括paronomasia,syllepticpun ,antanaclasis和ambiguity ,而汉语的“双关”只能与前两项对应而无法包容后两项 ,与后两项相对应的汉语修辞格分别是“换义”和“歧义”。由于英汉表达方式不同 ,英语的pun与汉语的双关多各行其道。因此 ,在双语转换中 ,pun或“双关”原来的用词和立意往往会消失。本文结合实例 ,探讨了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分为“垂直接受”、“水平接受”等形式。“垂直接受”是指纵向性的接受。不同时代的读者可以从同一作品中发掘出新的意义。“水平接受”是横向性的,同一时代的不同个人,因主观条件不同,对同一部文学作品可以形成不同的接受。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要鼓励学生对作品个性化解读,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相似文献   

20.
浅入深出——成人教育教学方法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贯彻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原则,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成人教育管理者的角度,以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否得到有效提升为评判标准,通过对“深入浅出”一词中“深”与“浅”的不同理解和注释,重新思考成人教育教学方法,提出“浅入深出”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