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暖花开的季节已经来临,春天女神带来阳光雨露,滋润大地。万物苏醒了。同属“生物”行列的病毒、细菌、真菌们开始策划新一轮“侵略”,各种皮肤问题立马重出江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锣鼓准备敲响……在众多皮肤问题中,要数“湿疹”最难对付,对付它,要跟它比“耐性”!  相似文献   

2.
蚕丝,是蚕结茧时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它与羊毛一样,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之一,根据食物的不同,又分桑蚕、柞蚕、木薯蚕、樟蚕、柳蚕和天蚕等。由于桑蚕丝从栽桑养蚕至缫丝织绸的生产过程中未受到污染,因此是世界推崇的绿色产品。又因其为蛋白质纤维,属多孔性物质,透气性好,吸湿性极佳,而被世人誉为“纤维皇后”。  相似文献   

3.
家鸽是适于空中飞行的一类生物,在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中,以“家鸽适于飞行的特点”为主线设计家鸽多媒体教学课件,分别从家鸽的形态结构、家鸽的骨骼和肌肉、家鸽的消化、家鸽的双重呼吸、家鸽的血液循环、家鸽的生殖发育六个方面展开探究。既适合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的使用,也适合学生利用网络教室自主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生理学,解剖学及生物进化论等生物学观点,从鸟的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呼吸,血液循不,排泄等系统及鸟的形态特征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鸟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少年科学》2014,(11):35-35
听说过“鱼疗”么?在泡温泉的时候,一群鱼儿凑上前,轻啄你的皮肤,为你去除死皮。这回给你介绍的是给衣服做“鱼疗”!  相似文献   

6.
罗魏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5):142-142,14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始终倡导“先学后教,超前断后”。本文从自学的重要性、激发自学兴趣、明确自学动机、教师指导自学、持之以恒自学、逐步提高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一部分家庭中,婴儿期后孩子便完全“断奶”(指断母乳后不再食用任何乳制品,如牛奶等),改吃半流质和固体食物。这种习惯对人体终生健康不利。一、为终生骨骼健康不要“断奶”儿童骨骼在不断生长发育之中。他们的骨骼不但向纵向(长高)和横向(增粗)增长,同时不...  相似文献   

8.
皮肤烧伤后的植皮对患者来说可谓是剜肉补疮,骨骼损伤后的替换也有拆东墙补西墙的无奈。然而,记者23日从中国国际丝绸会议上获悉,传统的自体移植方式有望由可爱的蚕宝宝来“接任”,具体来说,就是蚕丝中的丝素和丝胶将通过科学家的妙手“变出”皮肤、骨骼、血管。丝蛋白人工皮肤是采用组织工程这一高新科技原理、以天然蚕丝丝素蛋白为主要原料研制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融性,适用于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在继续深入开展丝素蛋白医用研究的同时,该学院又把研究的对象瞄准了神奇的丝胶。目前,该学院科研人员已采用冷冻干燥法成功制造出多孔丝胶蛋白材料,正着手进行相关结构和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天气转冷时,不仅棉T恤和纱裙会显得太薄,脸上只擦一薄层润肤露也是不够的。Beberly Hills美容院的美容师索耶.达克建议:“天气变冷的时候应该换用偏油性的洗面奶和保湿水。”堪萨斯大学药学院皮肤学临床副讲师奥黛丽.G.库尼认为:“如果你等皮肤皲裂或者出现过敏反应再保护的话,就很难再改善皮肤的状况了。”定期做去死皮处理能够帮助改善干燥的皮肤,这不仅可以防止皮肤起皮,还可以使保湿水更充分地沁入皮肤深层。  相似文献   

10.
Prion     
Prion这个词国内的译法有多种,有“朊病毒”、“普里昂”、“普列昂获得蛋白质侵染因子”、“蛋白质病毒”、“蛋白质感染因子”等。但一般的英文词典查不到,即使大不列颠英语词典也没有明确的解释。本人想在此作一点粗浅的解释,供大家参照。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读写》2010,(9):132-133
人们常说“大鱼吃小鱼”,可是小小的盲鳗却偏偏要吃大鱼。它能从大鱼的鳃部钻入腹腔。在大鱼肚里咬食内脏与肌肉,边吃边排泄,最后咬穿大鱼的腹肌。破洞而出。盲鳗食量极大,一条盲鳗在大鱼肚子里待七个小时,可以吃进比它自身重量大18倍的鱼肉,有时甚至能将一条鱼吃得只剩下皮肤与骨骼。盲鳗之所以能“吃里扒外”。钻鳃掏肚。过着寄生生活,这与它的身体结构有关。它口如吸盘,生着锐利的角质齿,  相似文献   

12.
人几乎每隔三五天就要剪一次指甲,除了出于个人卫生考虑,还因为太长的话 容易像爪子一样挠伤别人——其实,指甲还真是从“爪”进化而来。那些如同骨质的指尖“盾牌”,却跟骨骼毫无关系,而且有时还很脆弱。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皮肤》这部分的知识点不多,但却是初中学生通过生物课系统学习人体器官的第一课.……  相似文献   

14.
酷比科技     
涂皘 《少年科学》2011,(9):40-40
做个"变色龙" 变色龙能根据外界环境而改变皮肤颜色,你想不想也拥有这样一层“皮肤”呢?现在,科学家把一种热敏物质涂在衣料表面,做成的衣服就能根据环境的光热变化而变色。  相似文献   

15.
拙作《“做中学”探究活动设计两例》在《广东教育》2002年第10期发表后,得到一些生物学科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的反馈意见,主要是希望谈谈设计的方法和继续提供一些适合新课程的探究活动教学资源。承蒙同行的鼓励,故续写此文。一、“做中学”的含义与设计方法“做中学”就是让学生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科学问题的方式获取知识,所不同的是科学家的工作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现,而学生获得的不一定是科学上的真正发现,而是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态度,乃至对待生活的方式与态度。其目标是:让学生在观察、提问、动手实验、表达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们制造出了能对触摸和压力作出反应的“电子皮肤”。这种“电子皮肤”像纸一样薄,当你触摸、弯曲或按压这种具有可塑性的皮肤时,其内置的LED灯就会亮起来。压力越大,灯也就越亮。  相似文献   

17.
深入挖掘教材中关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因素,因势利导,设置“情境”,通过教学启发、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潜能,步步“探索”,主动“发现”,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让学生体验到创造思维的全过程和探索科学奥秘的艰苦劳动,开拓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一、创设探究情境,注意科学思想的启迪   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前提,也是培养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看到“葵花朵朵向太阳”、落在墙角地上的草籽长出的嫩芽弯向光源,普通人习以为常,科学家却能够从这些自然现象中找到研究课题:植物直立生长和向光生长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蜗居的假日     
放假的时候,总爱蜗居在屋子里。晴天,躲避阳光;雨天,躲避雨水,常常在网上跟朋友诉苦:“哎呀,我都快发霉了,又不敢晒太阳,虽不怕晒黑,却害怕晒坏皮肤。”朋友说:“你可以把自已丢在微波炉。烘烤2分钟就好了。”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电脑》2008,(7):102-103
阳光灿烂的夏季,对皮肤来说可并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爱美的MM们可有些担心了,白晳的皮肤可禁不住烈日的暴晒,稍不留意,皮肤可能就被“破坏”了。所以,防晒是关键!如果是健康皮肤还好,只要正确使用质量有保障的防晒霜就可以帮助皮肤抵抗紫外线的伤害,但是对于不是那么幸运的“问题皮肤”来说,防晒的功课就没有那么简单了,选择正确的防晒用品十分币。步  相似文献   

20.
生物教材以“生命特征”为线索,涵盖了许多物理、化学的名词、概念和原理等知识,教材的编写者无论采用何种表述技巧,都无法避开诸如“浓度”“扩散”“无机物”“有机物”“能量”等字眼。因为生命的本质是很复杂、很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它遵循物理学和化学的相关规律,而物理学和化学的不断发展,也为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先进的理论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