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假装游戏是儿童体验与表现社会化的游戏,也是幼儿以物代物的象征建构活动。假装游戏不仅适合普通儿童,对于聋童同样适用,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探讨假装游戏对聋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及其在聋童教育中的应用,能更好地发展聋童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研究证明,假装游戏是幼儿早期进行学习、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普通儿童在24个月左右时开始出现假装游戏行为,发展至7岁时逐渐成熟。孤独症儿童的假装游戏能力发展却存在诸多的困难,如果没有刻意引导和有效策略的介入,孤独症儿童很难获取假装游戏的内容和规则等信息。而假装游戏能力低下又成为阻碍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为了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者决定从假装游戏入手,通过提升他们的假装游戏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韩梅 《文教资料》2011,(27):120-122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在学前聋童中开展游戏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适当指导,根据学前聋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安排游戏活动,重视集体游戏活动的开展.注意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学前聋童的各种感官可以有效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假装游戏是儿童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其根本特征是“替代性”或“假定性”。通过假装游戏儿童的认知能力获得了发展,促进了儿童个性、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同时能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5.
假装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游戏形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假装游戏的概念,并总结回顾近年来假装游戏在幼儿情绪情感发展方面的影响,探析如何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假装游戏促进幼儿情绪情感健康的发展,以期对幼儿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假装游戏对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48名3~4岁儿童为被试,借鉴以往假装游戏的干预方式,对幼儿进行假装游戏训练,以此探讨假装游戏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游戏组儿童的心理理论后测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组,即假装游戏的训练促进了3-4岁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2)在后测的心理理论任务总成绩上年龄效应极其显著,即训练后,实验组4岁儿童与3岁组儿童在心理理论成绩上差异显著.假装游戏可能通过游戏中的角色、实物转换,即用一个物体代替另外一个物体或想像一个不存在的物体、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假装、假扮看似儿童的游戏与胡闹,实际上是儿童学习的开始,是儿童戏剧天性的萌发。文章透过儿童的假装来思考儿童的戏剧天性。儿童早期的"动作(Acts)假装"是儿童戏剧天性的表现,同时假装游戏又为儿童实现角色扮演提供了载体。在假装游戏中,儿童的戏剧天性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72名3至4岁幼儿为被试,通过实验法考察了语言干预法、假装游戏法、言语假装游戏结合法这三种心理理论干预法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三种干预方法均能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但言语假装游戏结合法的干预效果最好.教育者应该在让儿童进行假装游戏的基础上给予言语引导,帮助幼儿在假装游戏中更好地领会他人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假装游戏、亲子游戏中的主动参与和建议游戏,特别是母亲的指导游戏与儿童心理理论的关系尤为密切.重视儿童的自由游戏尤其是假装游戏,并在游戏中提供支持和引导,积极开展混龄游戏和抑制性控制游戏等,有助于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因素是多维度和多侧面的,其中既涉及到家庭的规模、社会经济地位、亲子言语交流的频率,也关系到儿童在幼儿园中开展的假装游戏、故事训练及同伴交往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家长和教师应增进与儿童的言语交流,支持儿童进行假装游戏,多为儿童讲解故事,并增加儿童的同伴交往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假装游戏是儿童普遍存在的游戏现象,游戏、假扮和想象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部分。文章集中梳理了已有研究对假装游戏与儿童发展关系的四种解释:关键作用关系,附加关系,等值关系,交互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一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的走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假装是幼儿早期表达的使用和理解的能力符号,假装游戏是童年最有趣的活动之一。文章主要从假装游戏的表现特点、假装游戏与幼儿认知能力的关系进行剖析,探讨如何在实践中通过假装游戏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选取匹配言语智力的孤独症儿童21名、智力迟滞儿童18名和典型发展儿童20名,考察他们对指向客体与指向自我及他人假装动作的理解,探讨假装理解的相关因素。要求儿童对实验者演示的3种动作(功能游戏、替代假装和想象假装)进行解释,并完成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任务。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对假装游戏的理解存在缺陷,儿童对指向自我的动作理解不能自发迁移至对指向他人的动作理解中,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均能正向预测假装理解。  相似文献   

14.
自我调节能力是儿童积极发展所必需的一项重要技能,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和促进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心灵工具课程是少有的一项专门培养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课程.这门课程以维果茨基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大量使用假装游戏,将儿童自我调节能力和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相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儿童在他们游戏的、艺术的生活中,尤其是在他们语言表达不够丰富和流畅的情况下,会本能地选择用"身体假装"的方式进行表达,而这种"身体假装"是自发的、快乐的、自由的,儿童乐于装扮成他人和他物,在头脑中幻想他人和他物的动作、语言和情感,用身体像他人和他物一样地行动,感受周围世界的奇特和美妙,这正是一种戏剧的学习方式。戏剧教育,恰恰能给予儿童形体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时空和领域,让儿童更加自由、畅快地在感悟和创造的生态中学习。  相似文献   

16.
我国拥有数以千万计的听力障碍儿童,计算机游戏能否应用于其听力康复教育,又该如何应用?作者在文章中重点就计算机游戏在聋童言语康复教育中应用的依据进行探讨,试图证实计算机游戏应用于聋童言语康复活动是可行的,并且这种应用有着深厚的理论依据与积极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应用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聋童因其听觉受损,致使数学学习能力普遍低于正常儿童,且这种差距随年级升高愈加明显,要想消除或缩小这种差距,我们应该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其资源效能,促进聋童视觉表象的形成,发展聋童的视觉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任何人的孩提时代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游戏是最适合于幼儿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游戏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活动。幼儿在做建筑游戏,在玩水、玩泥沙以及制作一些玩具时,就能认识各种材料、各种物体的性质和特点,同时游戏能很好地促进幼儿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和感知能力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要活动,而且要想象,所以游戏又能促进幼儿想象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游戏中的想象就是“假装”.完全真实的事物或活动并不被幼儿当游戏玩。他们常把自己想象成假装…  相似文献   

19.
探讨考察聋童与普通儿童在解决加减文字题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与字词意识发展的关系。被试为二、三年级的普通儿童51人和三、四、五年级的聋童49人。研究结果表明:(1)聋童解决加减文字题的正确率显著地低于普通儿童,聋童和普通儿童解决合并题的正确率均好于变化题和比较题;(2)聋童和普通儿童在解决三种类型的加减文字题上均存在着年级差异;(3)聋童字词意识好的比例低于普通儿童;(4)字词意识对聋童的影响小于对普通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笔者采用源自美国的、特别适合耳聋儿童的绘人智能测验对聋童进行了测试,旨在了解聋童对人体结构和组成的认识水平,进而了解其空间知觉、方位知觉及手眼协调动作的发育水平,丰富对聋童心理特点的认识。笔者发现:聋童绘人能力的发展遵循着与正常儿童相同的规律。聋童的绘人能力是否与正常儿童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尚待进一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